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二、失孤童年 反叛少年 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系列之二

(2022-03-11 16:21:57) 下一个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09.09-1910.11.20)生於1828年9月9日,逝於1910年11月20日,他活了82岁,不但長壽,而且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頭腦都一直很敏銳。

他的一生有四個主要階段:純真的童年(13歲以前),青少年到成婚(1842-1862年)、婚後到寫《懺悔錄》(1862-1880年),以及信仰歸回的中晚年(1880以後)。1880年是他生命的分水嶺,他之後的作品與之前涇渭分明,讀者群也明顯不同。

貴族後裔,幼年失孤

近两百年前,列夫.托爾斯泰生在貴族之家。他的先祖在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的年代被封爵,從此家族承襲了伯爵的爵位。他的父親尼古拉·伊里奇,參加過1812年的俄法戰爭;她的母親,是尼·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獨生女。早在兩百年前,她的母親已經受了最好的教育,通曉法語、德語、英語、意大利語,會寫詩歌,也學了數學、地理、園藝等科目。

1822年,托爾斯泰的父母成婚,婚後住在美麗的亞斯納亞·伯利亞納莊園。

他的父母共養育了四兒一女,列夫是老四。他們從小接受東正教的洗禮和教導。他的大哥尼古拉為人善良,曾經帶他去高加索當兵,把自己的財產分給了窮人(這都被寫進了小說中);二哥謝爾蓋個性溫柔,有些害羞;三哥德米特里一度生活放蕩,後來得肺病去世。妹妹瑪莎虔誠信教,成年後自願做了修女。

在列夫剛一歲多時,母親就過世了,當時他妹妹瑪莎只有幾個月大。這是他童年最悲痛、甚至影響他一生的事件。在1837年,托爾斯泰8歲多的時候,父親為了讓孩子們受更正規的教育,把他們送到莫斯科。沒過多久,父親也突然去世了。

托爾斯泰幼年失去雙親,很渴慕父母的愛,常常在幻想中回憶母親的音容舉止,也在文學作品中塑造許多母親的形象。甚至到了80歲的時候,一提到母親,他仍然淚水盈眶。

父母死後,五個孩子由兩位姑母來撫養。一位是親姑媽/大姑媽亞莉珊卓(Alexandra Osten-Saken),她是五個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另外一位叫塔提雅娜(Tatyana Ergolsky),是他父母的好朋友和遠親。這位塔提雅娜姑媽是虔誠的信徒,以愛心和細心,照料著五個孩子。托爾斯泰回憶說“她(塔提雅娜)因愛他人而感到幸福,讓我也懂得了真愛的幸福。”

童年生活和教育

和當時的貴族子弟一樣,五兄妹年幼的時候,是在家庭中接受栽培教育的。孩子們的德語教師,為人正直、心地善良。他不僅教孩子們德語,也教他們算術、歷史、地理等學科。他每天還和孩子們一起就餐、散步和遊戲,培養他們貴族所應該具備的氣質和風度。

托爾斯泰家裡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除自然科學、哲學書籍外,還有許多文學作品。小列夫特別喜歡《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和普希金的詩。他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有一次他卻令父親刮目相看,就是背誦普希金的《致大海》。他以真摯的感情、流暢的語調背誦這首詩。他成年之後回憶說:“看到父親從我的背誦中發現了我的優點,令我很快樂。”

托爾斯泰還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寫日記和筆記的習慣。從7歲開始,他記下他對各種鳥類的觀察,9歲就開始寫《外祖父的故事》,記下了身經百戰的外祖父的各種奇聞異事。他還專門有一個筆記本叫《格言》,除了文字,他還畫了許多速寫,讓這些格言顯得更加生動有趣。

托爾斯泰家的亞斯納亞·伯利亞納莊園,風景優美,附近有森林、山谷、牧場、清泉,這些都是列夫與哥哥們快樂嬉戲的地方。冬天他們駕著雪橇去打獵,在耶誕節更是盡興地在雪地玩耍。這些美好的回憶,被寫在《戰爭與和平》中羅斯托夫伯爵(Count Ilya Rostov)的孩子們在冬天時快樂的場景。

小列夫最好的親人和朋友,是哥哥尼古拉(在《安娜卡列妮娜》中列文哥哥的原型就是尼古拉)。哥哥曾經告訴他,在懸崖下樹林中藏著一根小木棒,會帶給人類永久的幸福與和平。托爾斯泰他一生都在尋找這根木棒,晚年他以《小綠棒》為名寫過一篇哲學論文,死後也安葬在那片樹林裡。

從父母莊園搬到省會碦山

在父親去世之後,因為家庭收入減少,為節省開支,兩位哥哥繼續留在莫斯科受教育,下面三個孩子則又回到了亞斯納亞.伯利亞納莊園。八、九歲的托爾斯泰已經喜歡獨立思考,他的觀察力超過普通的孩子。他注意到農民的貧窮,對比貴族的享受,感受到人間的不平等。

在1840年在他11歲的時候,圖拉省發生了旱災,不少農民因飢餓而喪生。托爾斯泰家賣掉了部分田產,買了糧食救濟災民。而孩子們的法定監護人、大姑媽亞莉珊卓(Alexandra Osten-Saken),因看到人間的種種苦難,拋棄了貴族家庭,到修道院苦修去了(或過世)。

孩子們的監護權,只能改由住在碦山的佩拉蓋雅姑媽(Pelageya Yushkov)擔任。他們的姑父,則是碦山的總督。碦山是伏爾加河中游最大的城市。

到了冬季,周邊各省的富裕家庭都會來到碦山,這裡常常舉辦各種派對和舞會。這位佩拉蓋雅姑媽,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信仰和精神生活卻很貧乏。她熱衷於舞會和交往名門貴族,也想把孩子們培養成上流社會的紅人,對孩子們的教育和心理需要,卻漠不關心。

小列夫純真的童年生活和理想,都淹没在富麗堂皇與喧嚣聲中,在燈火輝煌的大厅里,在華爾茲舞曲聲中,一群群貴族青年歡快地旋轉着,炫耀著,互相比誰更出彩。小列夫也漸漸適應了喀山貴族社會的生活。

反叛的青少年

列夫.托爾斯泰從小長相就不討人喜歡,他的臉狹長粗獷,小眼睛大鼻子,嘴唇突出,個性又孤僻。他不喜歡跳舞,常常眯着陰鬱的雙眼,坐在一旁觀看旋轉的舞者們。就是在最熱鬧的場合,他的內心也感覺到孤獨寂寞。

在他十一歲左右的時候,思想受到第一次衝擊。有一位比他年齡大些的中學生,到他家宣佈了一個最新消息,說:神是不存在的。對一直生活在東正教家庭的少年列夫而言,這是一個令他震撼失措的衝擊。

進入青少年時期之後,他接觸的“新思潮”更多了,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著作,讓他對宗教產生了懷疑,但是其他思想家的作品,又讓他願意保持信仰,來應對人生的苦難。最後還是新思潮佔了上風,他開始反叛。在《懺悔錄》中他自述那段日子:“我從十六歲開始不做禱告,也不想去教堂。我不再相信小時候教給我的一切。但我還是有某種信仰…我相信神,…但祂是怎樣的一位神,我卻不清楚。關於基督和他的學說,其本質是什麼,我同樣講不清楚。”

托爾斯泰讀書的成績也不好,常常偏科。由於心理自卑和缺乏父母的愛,他像不良少年一樣,染上一些壞毛病。他在日記中說“我墮落了,如同畜類一樣生活”。除了自省,他又給自己定了一些規矩,希望能及時改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