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耶路撒冷-橄榄山(上)Isr-9

(2025-07-21 11:38:05) 下一个

在橄榄山上,有位肤色黝黑的阿拉伯人,牵着一头小毛驴,一直跟着我,要我交钱骑驴照相……  

在2017年的3月12日,我们到访了橄榄山(Mount Olivet)和伯善(Beit Shean)古迹。那天是周日/主日,是犹太教每周的首日。之前的一天/周六,我们去了马萨达要塞和死海(见马萨达 上中下,因5月出行之后生病耽搁了些日子,如今才接着写)。如果说拔地而起的马萨达要塞,凸显出以色列民族的气节与风骨;平远的橄榄山则展开了历史和未来的画卷。

耶路撒冷地理地貌

以色列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西临地中海,东面是约旦,北面是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面是埃及。以色列国土面积很小,资源也贫乏(以色列没有石油,其周边国家都有),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一直是三大宗教争抢的天选之地。耶路撒冷也被称作“圣城”。

耶路撒冷的位置在北纬31°47′,与中国的浙江、江西、湖南等南方省份的纬度相似。从耶路撒冷往西北60公里是现代化海滨城市特拉维夫,往东35公里就是死海。耶路撒冷老城地处犹太山地的南部,被周边的山谷与干涸的河床环抱着。耶路撒冷老城的面积不大,大约有0.9平方公里,海拔约为760公尺。

耶路撒冷城外有两座著名的山,锡安山(Mount Zion/Sion)和橄榄山(Mount Olivet)。锡安山在老城的南门外,附近有马可楼和大卫王的陵寝(参见以色列系列前几篇的文字);橄榄山在老城东面,与老城的东门/金门对面相望。

橄榄山的植被

在耶路撒冷老城东面有一条汲沦溪,溪边有一条石灰岩山脊,绵延3.5公里,海拔826公尺,比海拔760公尺的耶路撒冷地势略高,此山即为橄榄山。橄榄山得此名,自然是因山上长了许多橄榄树。

我想象中的橄榄山,应该是郁郁葱葱的,像中国南方的山一样。事实却并非如此,橄榄山的土壤是黄白色的,倒是更像中国的黄土高原。这是以色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成的。以色列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虽然西临地中海,但是地中海气候不像中国的海滨气候:中国沿海地区往往潮湿多雨,与耶路撒冷相同纬度的长江南岸城市,夏天会有湿热的酷暑,早晚温差不大,冬天则潮湿阴冷。

地中海西岸边的以色列则很不同,首先雨季与中国南方正相反:夏季是旱季,干爽少雨,白天躁热,但早晚温差比较大,晚上较凉爽;冬天是雨季,温度却不很低,秋冬是播种农作物的季节……。

终年潮湿多雨中国江南地区,有许多植被覆盖的绿色城市;而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的沙漠山地上,干燥少雨,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此外,在橄榄山上还开发出了大片的墓园,看上去绿色就更少了。

不过,橄榄山上有不少树龄很长的野生橄榄树(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给黄土坡添加了片片的绿色。

橄榄树是生命力很强的树种,可以在很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圣经《创世记》第8章讲到,在挪亚年代发生了大洪水,地上的动物都被灭绝(除了被保留在方舟上的动物);洪水退去之后,挪亚放出一只鸽子,让它勘探地上的状况,鸽子飞回来时,叼着一个橄榄枝,表示全地都平安。从此鸽子也被叫做和平鸽。橄榄山的这些野生橄榄树特别有生命力,很多树龄超过百年,还有几棵超过千年,如今这山上的橄榄树受到以色列政府的保护,不允许随便砍伐。

东门外打卡地

橄榄山坡度和缓,不论车行还是人行都不算艰难。此山在老城对面,山上视野开阔,可以纵览耶路撒冷全城的风景,也是非常好的拍照地点。因此橄榄山上的游客很多。我们当年到了橄榄山,也不能免俗,在那个开阔的观景台上拍了些照片。 想起洛杉矶也有一处著名的墓园forest Lawn,两相对照,还有几分相似之处。

在山上的观景台可以看到耶路撒冷全城的景色,是非常好的打卡地,拍照的人相当多。我们在拍照的时候,有位肤色黝黑的阿拉伯人,牵着一头小毛驴,一直跟着我,要我交钱骑上驴照相。我看他的生意不太好,小毛驴的样子也非常温顺可怜(想起耶稣进耶路撒冷时也骑着一头小毛驴),就同意交钱、并照了张像。如今却找不到骑驴的照片了,只留下这张他追着我的照片。

旧约中的橄榄山

《圣经》中首次提到橄榄山,是记载大卫的儿子押沙龙发动的一场叛乱:大卫王从耶路撒冷城的王宫仓惶出逃,蒙头赤脚上了橄榄山。押沙龙是大卫王疼爱的儿子,相貌英挺俊美,长有一头浓密的卷发。最终叛乱失败时,押沙龙骑着骡子逃走,从一棵大橡树下经过时,长发被树枝缠绕住,人悬挂在半空,胯下的骡子跑走。大卫王事先曾吩咐手下将士,必须要留下儿子押沙龙的性命。赶来的追兵看见挂在树上的押沙龙,都不敢伤害他。约押将军赶到时,见无人愿意动手伤害王子押沙龙,只得亲自动手,押沙龙被三枪穿胸而亡(撒下18)。大卫在城中听闻爱子的死讯,无限悲伤,属下军民都在庆贺平叛胜利,他却独自哀哭,从此衰老了许多。押沙龙死后葬在了橄榄山(约在主前960年)。

在旧约先知书的《撒迦利亚书》第14章4节也提到橄榄山,说到在末后的日子,主耶稣要站在橄榄山上,山从中间裂成大峡谷, 活水从耶路撒冷流出…。在王上11:7、王下23:13、尼8:15、结11:23也都不指名地提到了橄榄山。

新约中的橄榄山

在《新约》经文中多次提到橄榄山,记载了许多耶稣在橄榄山的事迹和言论。耶稣和门徒当时住在伯大尼,从耶路撒冷到伯大尼要经过橄榄山。耶稣在橄榄山传讲天国的福音,教导门徒、和他们一起在山上祷告。

耶稣和门徒有时也会住在橄榄山,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的一周就住宿在那里。在这最后一周,耶稣每天从橄榄山进入圣殿教导人(路21:37);在被卖的前夜,耶稣带着彼得和雅各、约翰一同来到山下的客西马尼园祷告,因为知道自己将要承受的苦难,耶稣就祷告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耶稣在祷告了三次之后,接受了父给自己的“苦杯”。(可14:32-41)。

刚才说的旧约经文《撒迦利亚书》也说到,将来当基督再来时,祂要降临在橄榄山上。耶稣也曾在橄榄山为耶路撒冷哭泣(路19:41-44),结果在主后七十年(耶稣被钉十字架四十年后),罗马军第十军团在橄榄山扎营,围攻耶路撒冷,摧毁了第二圣殿和耶路撒冷。

不过到了主后4世纪,当时的罗马皇帝归信了耶稣基督,在橄榄山也建了许多修道院和教堂,基督徒都来此朝圣。如今的橄榄山还保留了客西马尼园,纪念主耶稣和门徒们曾在此地祷告,主耶稣被犹太公会的人在此被抓捕,第二天被钉十字架。

主耶稣复活之后,曾经回到门徒中间四十天,然后在此升天。主什么时候再来并且审判这个世界,没有人能知道,但是圣经已经告诉我们,主从天而降再来时,会先来到耶路撒冷和橄榄山。

关于橄榄山,还有更多的内容,下次再说。

 

附记:今年/2025年5月我们去了台湾和北京。在回程路上我就开始生病,回到LA后发烧、胸痛、剧烈咳嗽,赶上长周末,电话看诊后没有马上拿到抗生素药。病情时好时坏拖了很久。有一个多月时间常常头脑不清(有脑雾),不能用脑子,只断断续续的写了些不费力的回忆。近期的旅行记忆反倒碎片化了。到6月下旬缓慢地开始康复,到7月逐步恢复正常,可以回头继续写以色列系列。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