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癸巳寻根记

(2022-03-06 02:58:11) 下一个

癸巳寻根记

叶梦华

2013年7月

引言

我们这些南京叶德成的后代都从不同的人那里听说过我们的老家是苏州东山。叶菊华姐说,他们家从来填表时都填祖籍为苏州东山。叶振华叔叔和大表哥端木怡昇都说我们是从苏州东山来的。生活在台湾的大伯伯的儿女叶肇华哥、叶毓华姐从来没有怀疑过苏州东山是我们的老家。贵阳二伯伯一家也听到过苏州东山是老家的说法。父亲更是亲口对我们子女多次说过,我们是苏州东山人。

然而,一切均为“听说,”没有文字上的记载和凭据。更不用问,我们的祖上是何时离开苏州东山移民南京的?他们离开东山时是东山叶氏哪支哪派的?

丁丑(1997年)夏我应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的邀请访问台湾时,有幸在台北见到肇华哥。叶肇华是大伯伯叶桂馨的独子,可谓我们爷爷叶文萃这一支的长子长孙。他把太爷爷叶德成于光绪十年(1885年)写的《蕃奕堂宗支簿》给了我。他对我说:“我们从小生活太优越了,所以都不成器。这本家谱我留着也没用,你拿走吧。”由此引发了部分叶德成后裔庚寅(2010年)6月21人的贵阳之聚,辛卯(2011年)11月11人的南京瞻园之聚,壬辰(2012年)7月10人的北京之聚,和癸巳(2013年)5月34人的南京大聚会。

《蕃奕堂宗支簿》给我提供了第一份文字资料。但其中没有提及苏州东山,也没有写明蕃奕堂的始祖是谁、何人何时移民南京等。宗支簿中最久远的祖宗是叶德成的大爷爷“叶彭远”及其夫人“周氏”。宗支簿中写道:他们的“年岁生殁均无询考”。当我把《蕃奕堂宗支簿》打印出来并加注加序时,我就给自己提出了“续谱”和“寻根”的两项任务。续谱的任务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因为《蕃奕堂宗支簿》写于光绪十年,其后爷爷和大伯伯显然又在宗支簿末添加了一些内容。所以我现在正好能续上。至今,《叶德成后裔叶氏家谱》可称已初见雏型。寻根的任务则要困难得多。我凭想象,希望在东山现有的叶家祠堂、吴县档案馆、和东山叶梦得故居取得突破点。

上海/东山行

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做了些准备工作。菊华姐表示可以帮忙。大姐也给东山经营叶梦得故居宝俭堂的陆惠霞女士打了电话。最后认定依靠周滨的表哥、她二姑妈的儿子叶文德作为我此次东山寻根的引路人。人们都习惯称叶文德“小老虎”。小老虎原籍正宗苏州东山人,现住上海,频繁来往于上海苏州两地。我和他虽从未见过面,但从周滨的亲戚们那里早已久闻大名。他为人热情,结交广泛,不但对东山叶家旧事情有独钟,而且了解甚多。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你找到我,东山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一切我都会给你安排好。”

癸巳5月,我为去东山寻根专程到了上海。12日与小老虎一见面,他就向我出示和赠送了他收藏的部分有关东山叶家的几本书籍。计有《洞庭东山叶翰甫家庭 —— 吴中叶氏文德堂支族谱补阙》,《洞庭东山旅沪同乡会三十周年纪念特刊》,杨维中和薛利华主编的《东山大族》,以及日后又送给我的薛利华著《洞庭东山掌故》。一下子就得到如此丰厚的资料,真是喜出望外。粗粗翻阅之后,发现如欲把叶德成的家谱和东山的老家连接上,最关键的资料是叶德辉宣统三年(1911)版的《吴中叶氏族谱》。

翌日晚,由周滨堂弟、她六叔的儿子周文健开他新购之SUV,驱车前往苏州。午夜抵,住小老虎为其亲戚看管的金鸡湖边的玲珑湾公寓。

第二天,即5月14日,我们一行三人一早就来到东山。小老虎首先向我引见了其好友薛利华。薛利华先生自认东山为其第二故乡。他编著了大量有关东山历史文化的书籍文章,对吴中叶氏家史无疑是一位专家。估计他原是东山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或曰东山方志名人馆馆长),现虽已退休,但仍然热衷于研究有关东山的历史文化。

其后,我们四人来到东山历史文化研究会。现任会长杨维中先生接待了我们。在场的还有一位正在研究东山叶氏历史的年轻人叶新民和另一位研究会的同仁老金。他们都是专家级的人物。谈起叶家旧事如数家珍。他们说现在的叶梦得故居是当地农民开发旅游业弄的。真正的叶梦得故居早已不复存在了。我问,那现在的叶梦得故居是否是在真正的叶梦得故居原址上盖的呢?回答是,没人知道叶梦得故居或宝俭堂原址在什么地方。他们又说,虽然史书家谱中公认叶逵为吴中东山叶氏始祖,但其实叶逵既没有生在东山,也没有葬在东山。他娶了浙江湖州羊氏后移居东山,死后葬在湖州。真正的始祖应是他儿子叶桯(音听),他生在东山葬在东山。

我向东山历史文化研究会赠送了我编注加序的叶德成光绪十年写的《蕃奕堂宗支簿》和我正在编写的《叶德成后裔家谱》稿。杨维中会长请大家在附近一家饭馆吃了午饭。家乡人请吃家乡饭菜,样样可口,令我感激不尽。与杨维中会长言别时约定将来一定保持来往。

随后走访了叶家的两个祠堂:粹和堂和惠和堂。宝俭堂因如前所述,并非叶梦得的故居、故址,只是开发出来的一个旅游景点,故而没去。不幸的是,粹和堂和惠和堂两堂也都正在装修,两处也都是东山的旅游景点。江南水乡小镇的老房、园庭、街巷、河道经这几年装修翻新之后千篇一律,实在令人失望。

小老虎对我说,他上周专门来了正在修整的惠和堂,把叶氏列祖列宗的牌子找到并除去了灰尘以便我来时鞠拜。我于是遵命在惠和堂给叶家祖宗牌位三鞠躬致敬。

最后薛利华先生在雕花楼书店取出了他编著的一套三本共一千五百页的《东山人文上册:往事回眸、氏族寻踪》,《东山人文中册:古镇话旧、乡彦名士》,和《东山人文下册:古碑拾遗》。他提名签字后赠送给我。我也向他赠送了我编注加序的叶德成光绪十年写的《蕃奕堂宗支簿》和我正在编写的《叶德成后裔家谱》稿。薛利华先生对我说:“来东山寻根的人很是不少。有些人扑捕风捉影,就宣布寻根成功了。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应该是一项要认真去做的事,要有文字上的依据。”薛先生的教诲我当然要铭记在心。握手告别时,我一言为定今后要再向他请教叶家旧事。

叶新民在午饭之前就与我握手言别。他当天给我发来电子邮件,附上了他为《世界叶氏总谱》撰写的关于“吴中叶氏”的材料:“吴中东山叶氏及其与台湾叶氏之渊源”一文和“叶氏谱牒”一表。我们从此建立了电子邮件的联系和来往。

东山之行的意外的收获是走访了周滨家在东山的周家老宅’世和堂“,含山村含山118号(原含山村寒山66号)。周滨的父亲周新吾就出生于此。他们是道道地地的苏州东山人。只是而今无一后代居住东山,成了东山著名的“关门”周家。“关门”周家的老宅因后代太多产权问题没有认定,故年久失修。虽然看上去显得十分破败,其实倒是原汁原味。比起那些翻修后雷同的江南小镇上见过的老房要有意思得多。希望日后有机会整修时务必力求做到翻旧如旧,保持原汁原味。

东山一日以参观周家已装修完毕的会老馆,然后前往周家老坟山三鞠躬作结。我心中打算已定:将来要和周滨和国雅再专程来东山一趟。

5月27日晚,我从南京返回上海后,小老虎又向我引见了他上海山阴路邻居年轻人朱永刚。朱永刚先生的母亲也是东山叶家人,他对东山叶家旧事也是兴趣浓厚,颇有所知。他向我提供了诸多网址线索,有待日后慢慢整理出来一一造访。

5月28日小老虎陪我去了上海图书馆。回想起来上一次去上海图书馆大约是1972年或1973年的事。那次我是陪舅舅程守洙去查物理学方面的资料的。今非昔比,40年后的上海图书馆不仅外观上十分气派,实质上也令人兴奋。我凭美国护照顺利办到了阅读证。在家谱室的电脑上迅速找到了该馆收藏的有关吴中叶氏的资料,包括我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叶德辉宣统三年(1911)版的《吴中叶氏族谱》。该谱52册66卷共10887页。我当即决定订购全套下载于光碟。隔日,即30日,去浦东机场返美之前,在小老虎和肖展祥陪同下再去上海图书馆取得了订购的《吴中叶氏族谱》和《吴中叶氏族谱唐股村支派宗图》全套光碟一张。

回到美国后,我将该光碟复制后分别赠送给小老虎、薛利华、杨威忠、叶新民,人各一张,以利大家从事研究东山叶家历史时更为方便。

初考

从第一位姓叶的始祖到我们现在这些叶德成的后代可以划分成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起于河南始祖名为沈诸梁的叶公,时在春秋战国约公元前480年。第二阶段始于吴中始祖叶逵(叶公77世),应在唐末宋初之际。第三阶段暂定南京始祖为叶堡(叶逵系16世)。他是明洪武23年移居南京。然而东山叶氏宗亲向南京移民不是一次性的。另外,可能也有去了南京又回归东山的情况。第四阶段是蕃奕堂。蕃奕堂的始祖是谁?他是哪年离开东山到南京的?离开东山时是东山叶氏哪支哪派的?这些都是本次寻根希望能得到答案的根本问题。

我本寄厚望于从班辈排名上找到线索和依据。无奈叶氏从第一代叶公起就没有解决班辈用字问题。各支、派中无统一班辈用字。各支、派内的班辈字的使用也未见有持续使用的以致出现周期的,一般只延续一、二、三代。至叶逵系33世,在统一班辈用字上有较大努力,其结果特别体现在33世、34世、35世和36世的名字上。

有记载的班辈字有最早的八字,进而演变成的16字,以及最后在宣统年定下的32字。八字班辈名为:懋昭承绪、永锡光华。16字班辈名为:曾成本德、秉考传家、懋昭承绪、永锡光华。32字班辈名为:祥庆奕世、肇禩永昌、等。“祥”、“庆”、“奕”、和“世”四字与“懋”、“昭”、“承”和“绪”并列在叶逵系33、34、35和36世中各支、派都有广泛使用。然而,时值清末民初,继而民国为共和所取代,其后的班辈名不复可见、至少也是用者甚寡矣。

要想找到南京叶德成这一支在东山的根唯有从两个方向去努力:一是从东山往下找,一是从叶德成一代在南京往上找。从东山往下找的资料看来不可能有比叶德辉编的宣统三年版的《吴中叶氏族谱》更相关更祥实的了。然而,该谱52册66卷共10887页,半文言无标点,实非短期内可以读完消化掉的。

我急于写这篇寻根记,怕的是人老健忘。故谨此根据粗略阅读《吴中叶氏族谱》对照《蕃奕堂宗支簿》,先写下一星半点的猜测,算是为日后慢读细嚼列出提纲要领来。

猜测之一:叶德成是叶逵系六世叶梦得的后代。理由如下:(1)众所周知,史载叶梦得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2)叶德成在光绪十年撰写的《蕃奕堂宗支簿》的扉页上注明他的宗支簿是在“石林书屋”写的。由此可以推断,叶逵是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祖籍确在东山。

猜测之二:叶德辉和叶德成是同辈人,即,都为叶逵系38世。理由如下:(1)年龄相当。叶德成生于1840年殁于1912年而叶德辉生于1864年殁于1927年。(2)同为“德”字辈。叶德成有四位“德”字辈的兄弟:德昌、德本、德成、和德丰。而叶德辉也有四位“德”字辈的兄弟:德辉、德炯、德耀、德煌。(3)“德”字在《吴中叶氏族谱》中各支、派中的38世人名中都有广泛使用。在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时,叶姓中名字里有“德”字的人也非常之多。

然而“德”字在八字、16字和32字班辈名中或不存在、或所在位置相去甚远。叶德辉和其他“德”字辈的上下辈的班辈名有待进一步考察,以寻求与叶德成上下辈班辈名的一致性。

猜测之三:“蕃奕堂”之名是叶逵系36世或其后代所起的。理由如下:(1)“奕”字作为35世班辈名在叶氏中各支、派中有广泛的使用。(2)“蕃”是“延伸”“隶属”的意思。(3)所以“蕃奕”就是“延伸、”“隶属”“奕”字辈的意思。故尔必为叶逵系35世“奕”字辈之后的人所起。

猜测之四:“蕃奕堂”的始祖是叶逵系36世移民南京的。此乃猜测之三的逻辑推论。

猜测之五:《蕃奕堂宗支簿》中的叶彭远就是《吴中叶氏族谱》中“慈谿派江宁支谱叙”一文中的叶承远。理由如下:(1)《蕃奕堂宗支簿》中的叶彭远的夫人为周氏而后又去了南京。“吴中叶氏族谱续前巷前场派记”一文中的叶承远的夫人也姓周而后也去了南京。该文中说:“清代前场派承逺入嫯本土朱家巷周宗源为婿,而周之业在金陵,翁婿共铺为生业。宗源卒,承逺出外别创业于浦口。承逺生二子、鐩,留南京。”周家在南京有比较大的生意。所以,可以理解叶德成在1885年撰写《蕃奕堂宗支簿》时,只知道他爷爷的大哥在近100年前娶了周氏,而不清楚他是何年生何年殁、葬于何处。叶彭远(叶承远)可能就没有葬在南京。(2)同理,叶德成在1885年写家谱时对他爷爷的大哥的名、字、号等也不一定了解确切。叶彭远和叶承远中的“彭”和“承”音相近,记错了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3)叶承远生二子叶和叶鐩。这说明第37世是“金”字辈的。我手头的家谱中,叶彭远的弟弟叶润川的下一代也是“金”字辈的。叶润川有六个儿子,其中五人名为金旁字,计有镛、锉、、锟、鎧。(4)年岁相当。按叶德辉和叶德成同为第38世算(猜测之二),叶彭远应为36世。按南京的叶氏始祖叶逵系16世于明洪武23年即1391年到南京推算,近400年后即为1791年左右,正好可能是第36世(按20年一世推算)。

此猜测中疑问当然不少。比如,大哥叶彭远(叶承远)娶周氏,移民南京,如何把几个弟弟也都带到南京了呢?另外叶彭远和叶承远是否可能是堂兄弟呢?纵观叶家和周家的家谱,两家通婚十分频繁。所以叶彭远的夫人为周氏而另一位叶承远的夫人也姓周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有必要查一下东山周家家谱有关周宗源的记录,或许能得到一些线索。

猜测之六:“蕃奕堂”的始祖是叶彭远(叶承远),可能在雍正、乾隆年间移民南京。如果猜测之五成立,那么此猜测即为其合理推论。

猜测之七:叶德成一生经济上小康、不宽裕、没有什么成就可言。这从我们对叶德成的了解和《蕃奕堂宗支簿》中多处的叙述可以找到依据。据大表哥端木怡昇所说,叶德成是清朝末年江宁县衙门里的文案,相当于县衙门秘书。文案比“官”小,是“吏”。《蕃奕堂宗支簿》第四页写到有关叶德成的奶奶的坟地时说:“卅年出殡,因双塘赵宝山向不利葬,暂借对山坟主祖茔圹外大首厝柩。嗣逢兵燹,张副帅紥营与此,即于原处代葬。乞今廿余年。缘力不从心。容后稍有转机,仍当斟酌改迁。”第六页写到有关叶德成的爷爷的坟地时又重复说:“卅年出殡,因双塘赵宝山山向不利,暂借坟主祖茔圹外小首厝柩。嗣逢兵燹,张副帅紥营于此,即于原处代葬。乞今廿余年。无力迁葬,心实难安。一候稍舒,仍当斟酌议迁。第七页写到有关他六叔叶鎧的坟地时又说:“事业稍宽,仍当扶柩回。”

说他小康,是因为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蕃奕堂宗支簿》第五页称:“当年我买一山坐落栖霞张家库边黄家冈山名刘家山。”按理,此刘家山应该就是后来被称为锺山和紫金山的山。理由是爸爸曾亲口告诉我,大爷爷和我的爷爷为紫金山北麓产权打过官司。当时南京的小报都有炒作。再则,大表哥告诉我们,二爷爷在中山门外有一大块地。大约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为了建中山陵,二爷爷的地被政府征用。故二爷爷必有紫金山南麓的产权。然而紫金山是否曾名刘家山?此乃待考之事。南京当时的小报炒作也有待查阅。

《蕃奕堂宗支簿》第二页记载叶德成的三爷爷有四位夫人,故其家境必不会太差。

叶德成在光绪十年撰写家谱可能受当时东山其他叶氏派别撰写家谱的激发。

猜测之八:“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班辈排名是叶德成辈或其上一辈编造的,与东山老家无关。这八个字是父辈告诉我们的。在我们的爷爷“文”字辈、父亲“章”字辈和我们这一代”华“字辈中有准确和广泛的使用。然而在叶德辉宣统三年(1911)版的《吴中叶氏族谱》却没有任何蛛丝马迹。

结语

泛读有关文献,发现叶氏历史上两个特点:一是喜爱编撰家谱的人很多,二是均有企图欲使新编的家谱与老家谱衔接上。然而,有记载的失败比比皆是,成功者如吴中叶氏文德堂支族则凤毛麟角。

到目前为止,我尚不能从文字记载中确定我们蕃奕堂与东山的关系。《吴中叶氏族谱》中的各派大都止于清末33世、34世;35、36、和37世的记载尤为不全,可能与太平天国长毛之乱有关。而我手头的家谱估计始于36世、37世,正好衔接不上。

按前所叙,我将继续从两个方向去努力:一是慢读细嚼万页《吴中叶氏族谱》,大海捞针。二是明年造访南京图书馆,希望能找到叶家在南京的资料,以便能从在南京叶德成几代往上代寻找与东山的联系。

参考资料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5月。
薛利华,《洞庭东山掌故》,吴县市教育印刷厂印刷,1997年10月
薛利华,《东山人文上册:往事回眸、氏族寻踪》,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
薛利华,《东山人文中册:古镇话旧、乡彦名士》,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
薛利华,《东山人文下册:古碑拾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
杨维忠、薛利华主编,《东山大族》(东山历史文化丛书),广陵书社,2008年1月。
叶德辉,《吴中叶氏族谱》,宣统三年(1911)。
叶扶霄,《洞庭东山旅沪同乡会三十周年纪念特刊》,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叶镜鑫、叶椿林、叶奎元、薛利华主编,《洞庭东山也翰甫家庭--吴中叶氏文德堂支族谱补厥》, 2001年12月至2005年9月。
叶德成,《蕃奕堂宗支簿》,光绪十年(1885年),叶梦华编注加序,2011年11月。
叶梦华,《叶德成后裔家谱》稿,2013年。
叶梦华,“叶德成后裔癸巳大聚会始末,”2013年6月。
叶新民,“吴中东山叶氏及其与台湾叶氏之渊源,”2010年12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