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和它独树一帜的华人社区
Atlanta — A Distinctive Southern City and Its Remarkable Chinese Community
亚特兰大,曾因《飘》(Gone with the Wind)而成为美国东南方优雅田园生活的象征。它曾在南北战争的烈火中被化为灰烬,却在废墟上重生。那关于南方美好生活的梦想,并未随烟尘消失。如今的亚特兰大,以温和的气候、充沛的就业机会和舒心的生活节奏,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南方之都”。
作为马丁·路德·金的故乡,亚特兰大是美国民权运动的发源地与精神象征,平等与包容的理念在这片曾经充满偏见的土地上顽强生长。近年,乔治亚州更成为美国政治与社会变革的焦点。
可口可乐、达美航空、奔驰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坐落于此;得益于州政府积极的经济政策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技创新,这里也被誉为“南方的硅谷”。
对我个人而言,搬到亚特兰大最大的惊喜,是遇见了一个令人骄傲的华人社区。据统计,这里生活着近十万名华人。与美国其他城市传统的“唐人街”不同,亚特兰大的华人社区展现出鲜明的“郊区化”和“中产化”特征。这里的华人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工程师、学者、企业家。 大家理性、务实、勤奋、进取。
更可贵的是,这个华人团体不仅在学术与专业领域闪耀,也热衷于文化交流与公益事业。无论是在厨房、课堂,还是社区舞台上,亚特兰大的华人都以独特的方式融入美国社会,在这座多元之城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十月,一场沉浸于意大利风情的周末
October — A Weekend Immersed in the Essence of Italy

一段因美食而起的友谊
A Friendship Born from Food
如果说探索意大利是一场修行,那么与 Roberta 的相遇,便是这旅程中最美的馈赠。
我们初识于七年前的那个十一天西西里小团旅。那次旅行中,我们连着三次活动都有机会与她相遇,参观传统橄榄油作坊、在酒庄的葡萄园间享用午餐、最后一天在她家的餐厅共进晚餐。那时我才知道,餐厅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几本她的著作,才知道她原来是一位美食作家与专业美食记者,还曾为美国《Saveur》杂志撰稿。她的代表作《味觉与传统》(Taste & Tradition)记录了意大利南北的饮食文化,甚至还有英文版!
那时我已结束一个月的意大利之旅,行李箱早已爆满,却仍对她笔下那片“有温度的土地”心生向往。为了能亲手买到那两卷书,也为能再次与她面对面交流,我在第二年专程飞回西西里。

就这样,在西西里,因一本《味觉与传统》,我们结下了缘分。

我们在她家里一起搓起手工猫耳朵(cavatelli),她按祖母的传统,将它们摊在床上晾干。多亏老史及时按下快门,才留住了那温柔的一幕。
从那以后,我们便开启了一段跨国文化与厨艺的友谊。她教了我很多西西里的蔬菜海鲜奶酪的特色。我也对辨别西西里甜点中隐藏的阿拉伯遗风非常敏感;我教她中式面点的揉蒸煮。我们不仅是彼此的学生,更是共享味觉语言的知己。这段友谊,因美食而始,却早已超越了美食本身。

Nancy,十年修行,从游客到意大利美食发言人
Ten Years of Research — From Traveler to Spokesperson for Italian Cuisine
一切看似偶然,实则是用心走好每一步的结果,这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幸福的探索。
我之所以成为意大利美食的“引路人”,要从那次托斯卡纳之行说起。那时,我在微信上分享自己在意大利上烹饪课、品尝地方菜、学习葡萄酒的经历,没想到“?凡烹调艺术学校”的发起人王凡老师看到了,便鼓励我在亚特兰大开设意大利料理课程。
那时的我刚刚退休,心中向往的全是轻松自在的时光,不愿再负任何责任。直到有一天,我请我的艺术摄影老师来家里尝我做的托斯卡纳菜。她很惊讶的看着眼前的两盘意大利菜,和她过去二十年在美国见到的意餐截然不同。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一种责任:必须将我在意大利尝到的味道与理解的文化,真实地传递给更多人。
,
感谢文纾老师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或许正因我曾在中国、美国、中美等多地生活,使我可以很自然地察觉到一种“共通的美”——那就是不同文化中人们对食物、土地与情感的依恋。意大利文化中的自然与真实,恰恰呼应了我内心对“美食与情感联结”的渴望。于是,探索意大利,不仅是学做烹饪,更像是一场重新认识生活的旅程。

首期四堂意式烹饪课,让我结识了四十多位同学。虽然当时还不懂如何掌握教学的节奏,总恨不得将自己在意大利所学的一切倾囊相授,但正是同学们的包容与热情回应,真正推动我走上了传播意大利美食的道路。
要做好老师,先做好学生
To Be a Good Teacher, One Must First Be a Good Student
托斯卡纳之行让我深刻意识到意大利食材与料理的“地域性”。从那之后,我开始系统地探索意大利,从北到南,一个大区接着一个大区。至今,我已走过20个大区中的18个。撒丁岛(Sardinia)是我走访了的第十八个区。

(网络图片-意大利各大区)
每一次旅程,其实都像是一场味觉与技艺的进修课。
2022年,我在皮埃蒙特的榛子农庄品尝甜点,那次体验激发了我对烘焙的热情;在艾米利亚-罗马涅,我多次向奶酪匠人学习帕玛森(Parmigiano Reggiano)的熟成与风味变化,也因此更加理解奶酪与肉类的完美搭配;而在西西里与撒丁岛,我学会了辨识当地红虾的细微差异,这些点滴经验,逐渐拼成我理解意大利“美食灵魂”的立体图景。
去年,我受纽约意大利文化中心邀请,向意大利观众分享自己在撒丁岛的学习与艺术节体验。那天,我既从“旅行者”的角度讲述撒丁岛美食的惊喜,也从“观察者”的视角描摹当地的传统、工艺与味道。那场讲座让我产生一种微妙的醒悟——我原本只是一个热爱意大利文化的中国人,而在他们眼中,我已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美食旅行者”(Food Blogger and Travel Influencer)。

与那些成就斐然的作家和教授们同台分享,我心里满是感激与荣幸。

其实,我一直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行走的学生”。观察,学习、记录、练习,分享 这五个词,大概就是我十年来与意大利相处的方式。
10月17日 意大利美食地域讲座
专家讲座 · “Taste & Tradition of Italy”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意大利著名美食作家、小说家与记者 罗贝塔·科拉丁(Roberta Corradin)。
她是意大利《晚邮报》(Il Corriere della Sera)美食杂志 Cook 的专栏作家,也曾为美国《Saveur》与 Food Arts撰稿。她的代表作《味觉与传统:穿越意大利南北中部的美食之旅》(Taste and Tradition, A Culinary Journey through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Italy)被誉为了解意大利地域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
除了美食文章和评论,罗贝塔也是一位小说家。她的半虚构回忆录《西西里卡诺里》(Cannoli Siciliani)在去年登上意大利畅销书榜。目前,她定居在西西里的斯基利(Scicli),并在乡间开设美食文化与生活体验课程,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传递意大利的饮食与生活哲学。
这次讲座,是她第一次以意大利美食家的身份,为亚特兰大的华人听众系统地讲述“真正的意大利味道”。

我们两人,一个有中国背景、融入美国文化;一个有意大利根基,又带着美英法德的影响 (她可以说流利的法语和德语)。在看待意大利美食的地域性上我和罗伯塔有不谋而合很相近的观念。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两人一起旅行了八个大区。从皮埃蒙特的稻米农场,榛子田到撒丁岛的渔港,从艾米利亚的帕玛森工坊到西西里的甜点厨房。
虽然她是专业的美食作家,而我只是从旅行者成长为热爱研究的学习者,但我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去追寻每一处土地上独特的味道与故事。

这次讲座,我们分享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南北差异。在食谱设计和品尝上,我也有意概括了意大利美食的地区特色。Roberta 说:“要享受意大利的旅行,必须了解意大利的美食,你了解它的地域。你的体验会更有精彩“
选择一个目的地,知道那里有什么样的特色,会为你的行程增加很多的乐趣。
下午茶食谱选择和设计,请看下一篇
非常同意! 期待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