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尼老师80多岁了,宝刀不老,每天在文学城上写连载,讲述她近一个世纪的精彩人生。我每周都会去看看她的更新。坦率的说,她的《燕京人》最震撼,《在中国》最感人,现在正在追的《在美国》的部分,稍微有点琐碎。但是总的来说,我还是很敬佩她的文章,很感谢她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给大家分享。
今天看文学城,发现居然有人专门写一篇文章,奚落燕园长大的佩尼老师,北航副教授在美国做佣人;同时指责佩尼老师“固执己见”,“不了解美国文化”等等。(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208/63518/17506.html)。其实这些说法,在佩尼老师的文章下面的回帖里面好像也是主流。佩尼老师说过,她先写连载,再决定是否出书(前面《燕京人》已经出书后才连载的),要看一下文学城读者的反应。但是好像说坏话的居多,佩尼老师被他们包围了。不得不写文章反驳一下,免得佩尼老师误以为“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了。
说实话,我现在不怎么有热情继续在文学城发很多博文,主要也是被这帮人搞的。文学城的读者多数是50-70岁的老移民。这些人多数(注意我说的的“多数”,不是所有的!)都经历了双重磨难:第一次是在国内,被艰苦的生活和刻板的环境压迫,于是失去了欣赏和热爱,只剩下各种斗争精神。第二次是出国,从最艰苦的底层奋斗起,对中美之巨大差异望洋兴叹,对美国只剩下了顶礼膜拜。这两个加在一起,便构成了文学城的独特风景:政治上逢中必反,生活上逢美必拜。如果有人在中国生活的不好,奚落一番,然后结论是“某党不好”;如果有人在美国混的不好,教育一番,告诉对方怎么“融入美国”。
佩尼老师在中美吃的苦,比大多数人都多!但是从她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我们仍然能读出一个大写的“人”字和对生活的热爱。不错,她为了生存,在中国先嫁了一个成分好的但是过得不怎么幸福,后来在美国又嫁了一个能解决身份的老年退伍军人。但是千辛万苦之后,她仍然保持着自己做人的尊严,保持着知识人指点江山的气势。她虽然各种颠沛流离,但是没有忘记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勤于观察,归纳演绎的习惯。(题外话:在我看来,佩尼老师是个细腻的文科学者。虽然她在北航是数学副教授,能用Fortran写码,我猜测她的数学和计算机其实不是很强。相反,作为燕大社会学系知名学者夫妇的后人,她强的是文科。)虽然她收入微薄,被强势的逆境折腾,但是她没有被击倒,而是坚持思考,并且指出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与之对应的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在各种打击和不顺中,她也一直在心里仰望星空:一有机会就弹钢琴,并且坚持写日历。
而这些无恶意的闲人看客们呢?奚落佩尼老师做保姆的时候“不专业”,教育她“要好好做自己的工,不要妄议主人”。告诉她“美国是这样的,你得如何如何才能融入”。老一代移民,最喜欢教别人的就是要“如何融入美国主流”,殊不知有自信自尊的人到哪里都是“主流”,更本没有“融入”的问题。提出“融入”这个假命题的人,自己先承认自己是“支流”,得想办法跪着乞求“主流”的承认。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可能还没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培养出来的子女,生怕说自己是华人。这些人对佩尼的看法出奇的一致:“在洋人面前,我们都跪着,你凭什么站着!?” 佩尼老师虽然生活很艰苦,她一直都挺胸抬头的做人,细致入微的思考,给我们和后人留下精彩的文字。她的独立人格,奋斗精神,和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坦诚态度,才是我们新一代华裔移民的榜样。
最后送一首谢觉哉的打油诗给佩尼老师:
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
非常赞这句话。
也许,如果她是个心理医生,估计就会选择从好的一面来看待Penny和老三的关系,做出对孩子更好的选择了。
从你的留言看,你好像在读Penny的文字时候有挺多的脑补。在这里,你问大家“振振有词地炫耀非道德行为是什么人品”,其实也是在你自己的脑补加工后产生的气愤情绪,比如我读到的是她在如实记录,没有炫耀也没有自卑,更谈不上“振振有词”(这个词明显是一种脑补)。大家主要是欣赏Penny能够真实记录自己过往和曾经的心理活动,但在欣赏的同时也看到了她不擅长沟通,内心对雇主有时候有抱怨的情况出现,我们也看到了她的问题,去欣赏她好的一面不代表我不知道她不好的一面,你可以去问欣赏她的人,有没有人把Penny当作一个完美的榜样?
其他人选择不去批评的主因是她写的是自传,而且是陈年往事,她早已走过了那段岁月,而不是正在雇主家里做事并且在线求助问大家她应该怎么办。当她没有在寻求建议,那作为她的读者,我为何要多此一举的给她建议呢?
并且,她在大家对她提出质疑后也在一些评论里面做过一些解释,比如刷子的问题主因是雇主没有先告诉她(当然她自己不问也是她的问题),但雇主责任更大。在我和我妈妈(或婆婆)相处的时候,她也会因为不知道有的东西怎么用而出错,但我告诉她她就知道了。Penny也是在learning by doing,不知道你有没有读到她在后来的雇主家就吸取了前面的一些经验。所以,在她的记录中,我看到的更多是她的自我改进。
你问有没有读者在读过她的记录后愿意雇用她带孩子,我在读过她帮助心理医生家带老三的故事后就想过,如果有机会,我是愿意雇用像她这样的阿姨带我的儿子的。在心理医生家的故事里,那个妈妈在发现老三和Penny更亲近后(老三说"Penny是妈妈”)选择把老三送入幼儿园,我的感觉是那个妈妈因为自己内心对Penny的Envy心理而做出了对自己老三成长和心理不利的决定,从Penny后面记录看,老三在进入幼儿园后遭遇了一些心理挫折,变得没有之前那么心情平和了。Penny在文中也说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专门教老三说“妈妈是妈妈”,但可惜有点晚了。我儿子现在我婆婆带的比较多,有时候也是要奶奶,我觉得这正是我婆婆用心带他结出的善果,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对孙辈充满爱心的好婆婆。
曾经沧海难为水,多谢佩妮老师的文字,给文学城贡献了精品,她比那些动不动删贴的小鸡肚肠博主高尚几百层!
我不记日记,只把每天作的事写在月历上,在美29年就是29个月历,很易保存。这些帮助我回忆各种事情。
说她不了解美国文化来自于他自己的字,不问主人,就自己做主把圣诞节装饰在12月30号以前撤掉,只为容易清理掉下的树叶。你也无法将沙发套放进洗衣机,以至于完全损坏,当做了解美国文化。用彩色水彩笔涂抹撞掉漆的车,以掩饰自己的错误。这些不仅是不了解美国文化,也是自以为是。
这些被诚实地记录下来的行为与大多数人的道德,和对人性的理解背道而驰。
有谁愿意有这样一个保姆照顾自己的孩子?有谁愿意有这样一个人看管自己的家?问问自己,你愿意吗?
有人赞美博主诚实,诚实是个好品德,但是它不是评判其他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
难道罪犯承认罪恶,就从罪犯成为英雄了吗?只因为她诚实地认罪了? 况且不告诉主人撞车,不遵照主人要求清洗器皿是哪家的诚实?
只因为她诚实地描述了那些极为不道德的行为得到赞美还是谴责是基于批判者的个人道德标准。
我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或者任何其他人的身上。我也无法因为记录了这些丑恶行为就去赞美这些丑恶行径。
故事中的“我”令人同情,但是赞美不道德的行为无法苟同。只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你愿意一个住家保姆挑拨你们夫妻关系?离间母亲和子女的关系?用同一个刷子给你做清洁?
那些赞美非道德行为的人是没有看整个在美国的故事,还是真的认为那些行为值得赞美?
应该感谢这个平台,使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
很打动我的是,她90年初来美国,可以想象语言和国内所学知识在这边的无用,生活需要重新开始。而她的文字之间看起来很坦然,认为这就是生活。没有认为这是苦难,委屈。
非常不理解 文学城上竟然有人用“佣人” ,“舞女”这样的词。这究竟是经过过什么创伤的人呢?希望她/他能了解什么是“家政服务者”,以及“跳舞”是个人生活的调节。难道,你口中的“佣人”,就不需要生活调节?就是无休止的干活?
评论观点很对立,其实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看问题有时会截然不同而已。
保罗晚年说:“那 美 好 的 仗 我 已 经 打 过 了 , 当 跑 的 路 我 已 经 跑 尽 了 , 所 信 的 道 我 已 经 守 住 了 。从 此 以 後 , 有 公 义 的 冠 冕 为 我 存 留 , 就 是 按 着 公 义 审 判 的 主 到 了 那 日 要 赐 给 我 的 ; 不 但 赐 给 我 , 也 赐 给 凡 爱 慕 他 显 现 的 人 。”
佩尼的生活无论多苦都充满了求索与生气,特别文笔中流溢出的智慧与底气,不是一般80多岁的人能达到和驾驭的。和国内同龄条件相似的老太太相比,她目前的精神状态证明她当初的选择无疑是对的。在上帝面前大学教授与住家保姆的人格是平等的。可惜这一点在华人传统文化中并不认可。就是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不少人也对大学教授当保姆横加指责,这就印证了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成败英雄论,而成败往往以金钱和物资来衡量的。
Frank Sinatra风靡世界的歌曲 My Way 讲述一位老人,他向身边的朋友回望自己的一生,讲述如何坚强、自信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匆匆岁月中,他为很少事后悔,为自己一生顾昐自豪,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现在泪水已干,往事如烟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and may I say, not in a shy way"/原来我曾做过这种事,但我不会害羞说
"Oh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不,不是我,我只是走我的路。
佩尼的人生是丰盛的!
同意你说的自然科学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但是中国文化是天然的人本主义,与西方的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学派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走的更远更深,至少现在基本遗失了。个人认为中国文化中其实有很多本真的东西(平等,真实,自由,独立,自强不息等)是我们遗失的珍宝,不是西方社会的专利,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向西方学习他们的人文,而是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去伪存真,重新发掘并且发挥我们自己的闪光点。
我们现在关注并且讨论Penny的文字,就是因为她的身上有不少闪光点。当然,她也不完美,并且她不同一般人的真实坦率的内心记录而可能让部分读者感觉不舒服。作为她的读者,我更愿意去多关注她的闪光点,然后对她的不完美像她一样接受她的个性,不去学习她的不完美之处就好了。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也不站在自己立场说话,还是一个正常人吗?
佩妮写她自己的感受很正常。这世界穷苦人多了去了,资源就那么多,她如果在拱手相让,恐怕就必须去布鲁克林大桥上睡觉去了。婚姻,做家政都是她当时必要的生存手段。
有时候,我也想佩妮也是有脑子的人,知道去大富豪家打工。佩妮还是很有自信的一个人。
老虎伍兹的前妻也专做阔人家保姆,才有机会认识老虎。邓文迪也知道坐头等舱,凭名校身份才能在飞机上搞定一份工作。
无疑佩妮是有胆有识的一个人,她的年龄和去美国的年份没给她带来运气。
这种落落大方,坦坦荡荡的自尊在某些人眼里佩尼老师是不应该有的的,甚至是不配有的。与此类似的还有对觉晓的指责,当初是旁观者的我就有这种感觉。觉晓文章里贯穿一致的坦坦荡荡,明明白白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得的居家日常记录,在某些批评者看来简直是无法忍受的。
同意你的观点。
数理化等等自然科学我们是向西方学习,人文科学我们其实也需要向西方学习。我们可曾有过逻辑学,心理学等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么?只不过自然科学等“硬”科学,我们的差距更容易觉察到,人文科学等“软”科学的学习不是那么迫在眉睫。
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比较单一,无非就是学习。学习好了,你不需要注意任何人的感受,你不需要学习和任何人相处,因为不论你怎样,只要你学习好,家长喜欢你,同学喜欢你。我们在美国职场,确实在学习和补上这一课。
“指点江山,动不动弹钢琴”,“比女主人聪明有气质”,这些,就是不注重别人的感受,所以也是呆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反过来说,喜欢各种角度去批评别人的人往往内心对自己的批评最厉,所以也就很难像她一样“我手写我心”了。
也谢谢博主能为佩尼老师发声。
做这样的事情不需要考虑环境条件别人的感受么?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这种低情商的行为都让人不舒服。
我看见那些评论了。也很有感慨。
我记得陈丹燕写过长篇小说,是基于有真实案例的,上海出名买办家庭的太太,先到香港,后到美国,大概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不再与上海老家联系,哪怕后来可以了。我忽然明白了一点,就在读那些评论时,“佣人”的称呼。
戴妃曾经做过律师家庭的保姆,带孩子的。朱晓玫也是做过家政清洁工。
不说其它,基于佩尼已经是老年人,我都要赞她写出自己的真实,难得可贵,敬仰!
应当是写日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