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复旦姜博士血案盖棺定论

(2021-06-22 20:15:14) 下一个

姜博士手刃党委书记以来,各种评论文章层出不穷。鄙人也写了两篇,一篇感叹姜博士学术水平在美国一般学校(综合排名前100的)应该上终生教职没问题;另一篇详细讨论姜博士和复旦其他青椒论文水平比较,感觉上是姜博士还凑合,但是好像不是明显在平均水平以上,稍有些不过硬。最近随着复旦的公告刊出,各种细节也水落石出,是时候盖棺定论了。

先说结论:假设复旦的公告句句是实,责任仍在复旦。(我以前的博文都只做学术分析,尚不敢做结论,复旦公告给了实锤证据。)

首先,政审不过关应该是误传。说这话的人对中国激烈竞争的高校教授的生活的了解没有“与时俱进”,并且可能不认识数理专业的年轻学者。另外有严重心理疾病不能上课应该也证据不足。(他的师兄的回忆说明其在美国可以胜任助教工作;他的室友的文章真实性成疑。我在转载他们这两篇回忆的博文中附有简略点评,提出室友文章真实性的4点疑问。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前我做分析的时候,都是看姜博士的学术水平以六年为限,是否够水平。现在根据复旦的声明,是3年就不续约了。(然后一年一年的给了两次苟延残喘的机会,估计就是让他去别处找工作。)这样问题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国内3+3的制度下还真有3年不续的啊!但是姜明明2019-2020年有文章发表。因为数学统计的期刊发文极慢,所以3年评估的时候,这些文章应该早就接收了。学术界评比的时候,除非认为申请人造假接收函,都是认可接收的文章等同于发表的文章的。由于三年的中期评估要求应该比6年低很多,所以姜的文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就像我以前的博文中说的,国内除非故意整人,是不把教学当回事的。越是北大清华,越是看文章和基金,而不看教学。这点熟悉国内名校的朋友们应该有共识的。所以如果我们排除借教学故意整人的可能,复旦大学的3+3协议中期评估后不续,主要客观原因只能是姜博士的科研基金有问题。查了一下中国自然基金委的数据库,姜博士在苏州大学有过主持自然基金项目中最容易拿的“青年基金”,但是去复旦以后没有再从自然基金委搞到钱了。鉴于他的科研方向比较理论,可能除了自然基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生财之道,所以我们假设他在复旦3年没有进一分钱。于是复旦就把他解约了。

于是问题来了:复旦是不是有“前3年没有钱就滚蛋”的硬性规定?如果没有,自然是复旦不应该解约。如果有呢?不好意思,我的判断仍然是复旦的责任。为什么呢?很多学校规则是死的人生活的。一般来说,规则定的标准很高,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是灵活的。这,凡是对这几年中国大学招聘和升职有了解的人都不会有异议吧?那么为什么姜博士没有经费应该“灵活处理”呢?因为任何做数学统计理论的新人都是很难在3年内第二次拿到自然基金的!(当然,有关系的,天才型的除外。但是我们还是只讨论正常情况。)

注意姜博士在苏州大学已经拿过一次entry level 的青年基金了。那么下一次再想拿到自然基金委的第二次资助,大家要看你拿到第一次钱后面干了什么成果出来。换句话说,有没有论文;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是不是很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成果来。数学统计的理论研究专业,且不说发文章极其烧脑,审稿周期都动辄一两年。所以如果要求3年拿到基金,是非常困难的。假设在一个年轻的学者很厉害,一切顺利的在第一年适应了新的环境,对付着把教学搞得还马马虎虎,开始做研究,一年内就写出文章了。那么,会怎么样呢?理论方向期刊审稿极慢,加上修改和二次审稿的时间,一年半能接收,算是顺利的了。(注意这里没有算如果某个期刊拒稿,浪费的时间。)OK,谢天谢地,这样还有半年时间写项目申请。注意基金评审也是要时间的,半年够不够写一份申请再加上评审的时间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半年申两次肯定是不够的!青年基金以上,姜如果还要拿,那么只能是面上基金了。如果复旦的要求是3年拿到钱(对姜博士来说,等价于比青年基金更困难的自然面上基金),那么在所有的事情都很顺利的情况下,姜博士申请基金必须一击必中,一点闪失都不能有。

在我的第一篇分析姜的学术成果的博文的回帖中,两位网友称复旦的定位可能是美国前20 的学校。OK,fair enough,我们就假设复旦的定位是哈佛吧。哈佛的终生教职很难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们不是让青椒们3年出成果,拿基金的。相反的,一般学校的评估周期(tenure clock)是5到7年不等,哈佛等名校一般给8,9年,甚至10年或更多也不是不可能。一般来说,2,3年的时候,有个中期评估。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中期评估不过的人。中期评估,一般来说只要你在做事情,即使没有经费和文章,committee也不会让走人的。美国的青椒们,写了10次才拿到基金的大有人在。中国可能容易一些,但是要求这么短时间,一两次就拿到也太严格了。

换句话说,不管是哈佛还是一般学校,美国系统至少给5,6年让青椒们做事情,让有志于做科研的人可以屡败屡战;而不是逼着3年出成果。复旦如果真有3年走人的规定并且严格执行的话,那就是把人的主观能动性逼到极致,把最后一丝精力榨取出来搞他们的学术“大跃进”。这样的系统下,青椒们,特别是做理论研究的青椒们,就成了毫无学术自由的科研包身工。我倾向于相信复旦没有这么不堪。于是乎,只能解释为有领导故意整姜博士了。无论哪种解释,都是复旦的责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1)
评论
梁慎勤 回复 悄悄话 有人说博主为杀人精神病辩护,脑子有问题。
有人说博主为弱者仗义执言,令人尊敬。
对于同样一篇博文,不同的人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可见博主的博文是一篇能够引起大家关注和思考的好文章,
比复旦中文系那位教授写的求仁得仁的短文质量要高。
虽然中文教授的短文受到的关注度极高(可能是近日来引用率最高的中文短文),
但是并没有出现截然相反的看法,大家几乎是一致地否定。

现在我也体会到为什么要保障每一个人说话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因为大家的看法一般而言都是不完全相同的。
博主没有删除说他脑子有问题的留言,
也正说明博主在践行保障每一个人说话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则,令人尊敬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race2088' 的评论 : 谢谢支持!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uiwei' 的评论 : 谢谢点评。
grace2088 回复 悄悄话 深度教授为弱者仗义执言,令人尊敬。
grace2088 回复 悄悄话 深度教授为弱者仗义执言,令人尊敬。
ruiwei 回复 悄悄话 我认为复旦作了正确决定。教师是为人师表,不要把个人挫折怪罪於社会和他人。姜多次与学生发生冲突,幸亏没让这有杀人倾向的人当教师。难道要学校培养杀人犯?
ruiwei 回复 悄悄话 作者是否考虑过姜对自己父母,对死者父母,妻子,和孩子的终身伤害。在美国我认识在很一般大学当教授的北大毕业生,曾在顶级杂志发表文章,也没能留下当终生教授。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社会就是这样残酷。有的海归,年近60,放下身价,去了二线城市,很幸福。从小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社会和处理人事关系远比学术重要。
ruiwei 回复 悄悄话 作者为杀人精神病辩护,脑子有问题。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春暖花开2016' 的评论 : 同意。海归风光的日子早过了,呵呵。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枕寒流' 的评论 : 有可能。但是有自闭症的人教课是没有问题的。数学家里面有交往障碍的人多了,都可以教课。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前辈解释。确实3年走人得有重大原因。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注册很麻烦,grace2088,一洗凡尘,距离:多谢关注!常来看看!
春暖花开2016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国内最讲人际关系,海外回去的没有后台,海归吃香的时候很风光一阵,但风向早变了,如果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就能生存,像姜博士这样的无法生存。国内的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常常外行管内行,急功近利,姜博士的研究领域也是重灾区。国内的科研环境只能追风,不适合坐几年冷板凳搞个基础创新。
枕寒流 回复 悄悄话 深度教授为弱者仗义执言,令人尊敬。姜博士的遭遇让多少喝过些洋墨水的华人不能不问个为什么,怎么办。
我倾向于相信姜患有从未正式诊断过的自闭症。和他相处过的人,包括王书记,都会觉得他怪。的确,政策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在国内,对不会来事儿的书呆子,谁会给他从宽呢?加之反复出现教学事故,书记心里自然认为姜不够格得到终身教职,难以容忍,必欲赶之而后快了。
令人震惊的割喉命案促使人们探寻真相,直面不足。须知保护弱势人群就是保护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可亲的王书记走了,还有领导愿意步他后尘吗?
深切期盼中国能建立一个容纳并帮助已在高等学府就职的Asberger综合征患者取得成功的机制。想象着时光倒流,王书记和姜博士谈话,亲切地告诉他,数学学院即将聘任他为终身教授,专职科研,无需带教学。虽然薪酬少了1/3,姜博士仍然非常开心。他对王书记和学院的安排充满感激,对人生充满希望...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深度教授和其他网友:我领导下没有发生过三年后就解聘的做法。我不是tough boss, 我同意(也做到了)“回首前程”网友提出的:“不管是资深系主任,还是未来的院长,似乎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宽松的学术氛围才能让有才能的教授安心的钻研,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我的原文是:"这种做法比较罕见,但我作为资深系主任多年(也推掉好几家学校邀请我去当院长),这类不幸的解聘在中,美两国大学都听说过。" 我听说过其他大学有这些做法,也从侧面了解过,可分享两点:(1)在我任职的三家美国大学,要解聘,权不在系主任手里,招聘(解聘)和tenure合同都来自学院层面,复旦看来也如此(所以系主任没挨刀)。(2)请人成本很高:不光是工资待遇,请到人以前的global recruitment, rounds of interviews, diversity reviews, 费时费工,这些累活院里主要分包给系主任干。所以刚过三年就炒人,等于从系主任到院里,都自打耳光,对内对外宣布我们三年前眼睛瞎了,以为请来的是人才,没想到是“这货”。人都要面子,高级知识分子更不愿意如此自取其辱。所以除非有极其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如此。复旦好不容易请来一位出过一定成果的海归博士,我觉得不至于在没有(以复旦当地的标准)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做出这种“沉痛”的决定。最后再次澄清:我对复旦评估教授的方法是否公平合理不加评论,这方面网评如潮,但我没看到内部考核材料,无法评议。
grace2088 回复 悄悄话 给博主深度思考点赞!
一洗凡尘 回复 悄悄话 博主所言极是,说着吴侬软语的上海土著复旦人都被整成这样了,其实各行各业也都差不多,急功近利,涸泽而渔,权势者通吃,不按规律办事,规则朝令夕改,完全是长官意志,只有巧言令色,溜须拍马,极尽阿谀奉承之人才如鱼得
距离 回复 悄悄话 赞博主的深度调查!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你这问题好,这书呆子在这方面头脑不够用,或许被管控不让上网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如果能这样,那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影响超出了学术界啊。估计不可能。。。
--------------------
应该让姜博士在律师的帮助下在法庭上说话。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应该让姜博士在律师的帮助下在法庭上说话。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上海毛毛' 的评论 : 哈哈,这是中文系主任学艺不精,胡乱用典吧?
------------
无论怎么说,逝者已求仁得仁了。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梁慎勤' 的评论 : 上次为了比较姜和复旦其他青椒,查过。整个复旦数学院上百号人,多数是纯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统计系只有8个(包括姜),另外7个里面多数是研究随机过程的。所以如果不算大数据学院,数学院基本上就没有搞正宗的统计的,遑论数理统计。不知道是不是大数据学院把以前数学院的统计专业的人分走了。但是大数据学院的人青椒和大佬,都没有做纯理论的,没见到有人发过Bernoulli。所以姜的方向,做统计理论,在复旦大概就是独苗。(复旦的大方向,不是纯数学,就是应用数学和应用统计。)
-------------------
复旦数院的院士都是老院士,估计都在安度晚年了。而且他们的研究离数理统计很远,估计都不知道有一个叫姜文华的人在他们院。如果复旦有一个数理统计的院士,姜文华和他做一点东西,那么姜文华遇到困难,这个院士出面说一下,那是管用的。但是,复旦没有这样的院士。我估计,复旦数院应该在接下来几年都招不到数理统计的青年研究人员了,只能招已经成名的人。但成名的人,一般也不会全职回国。所以,我看复旦的数理统计就此要没落了
上海毛毛 回复 悄悄话 无论怎么说,逝者已求仁得仁了。
梁慎勤 回复 悄悄话 好像中国现在没有数理统计的院士。统计的院士也没有。之前有一位陈希孺院士,已经去世。不知道什么会选出一位新的(数理)统计的院士。
梁慎勤 回复 悄悄话 复旦数院的院士都是老院士,估计都在安度晚年了。而且他们的研究离数理统计很远,估计都不知道有一个叫姜文华的人在他们院。如果复旦有一个数理统计的院士,姜文华和他做一点东西,那么姜文华遇到困难,这个院士出面说一下,那是管用的。但是,复旦没有这样的院士。我估计,复旦数院应该在接下来几年都招不到数理统计的青年研究人员了,只能招已经成名的人。但成名的人,一般也不会全职回国。所以,我看复旦的数理统计就此要没落了。
梁慎勤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复旦数院的人称王永珍书记是主心骨。你仔细品品主心骨是什么意思。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有些学院是的,像你说的情况。但是,这些相对比较少,大多在一些一般的大学或者一般方向的学院,如一些理科大学里的工科学院等。复旦数院应该不在此列之中。

------
深度思考 发表评论于 2021-06-23 12:50:26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谢谢一直跟帖!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不过您说的管学生,那好像是党委副书记的责任。正书记好像真的是一把手。特别是很多名校的院长是学术大拿,是个海鸥(中美两边跑),书记实权更大。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谢谢一直跟帖!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不过您说的管学生,那好像是党委副书记的责任。正书记好像真的是一把手。特别是很多名校的院长是学术大拿,是个海鸥(中美两边跑),书记实权更大。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梁慎勤' 的评论 : 谢谢支持!我也有这个感觉。我在中国两个名校读了9年书(本硕博都读了),见过无数不负责任的老师,学校从来没有处罚过任何人。我的同学在中国各大名校教书的多了,教学都是各种敷衍,把时间集中到科研上,从来没有跟学生故意搞出矛盾来的。(但是得承认我不知道姜的具体情况。)
-------------------------
姜的严重的教学事故到目前为止都是一面之词。我敢几乎可以肯定,这里面一定有隐情。我想,姜文华所言之陷害,很可能就包括这样的所谓的教学事故。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估计要等党的100周年日后才能公布了

-----------------
梁慎勤 发表评论于 2021-06-23 11:09:49
我觉得检察部门应该已经查明真相了,只是他们可能不会公开真相而已,他们甚至可能会公布一个假象。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学院的书记与学校的书记大不一样。绝大多数学院的书记在学院里主要是管学生事务,没啥大的说话权,特别在复旦数院,里面有好几位土生土长的院士,哪还有一位化学出生的书记的话语权么。大学里的书记有人事权,决定各学院及学校各部门的人事。可是学院里能决定什么人事么。

-------------------
梁慎勤 发表评论于 2021-06-23 10:57:54

一定要内行当一把手才可以,否则就很难较为准确地判断其属下科研人员的价值。也就是说,数学院的一把手应当由数学教授转行行政去当。希望下一个复旦数院党委书记由一个数学教授担任。

其实作为一个院的一把手,
梁慎勤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检察部门应该已经查明真相了,只是他们可能不会公开真相而已,他们甚至可能会公布一个假象。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应该比较容易查清的。

---------------
梁慎勤 发表评论于 2021-06-23 11:03:12
姜的严重的教学事故到目前为止都是一面之词。我敢几乎可以肯定,这里面一定有隐情。我想,姜文华所言之陷害,很可能就包括这样的所谓的教学事故。
梁慎勤 回复 悄悄话 姜的严重的教学事故到目前为止都是一面之词。我敢几乎可以肯定,这里面一定有隐情。我想,姜文华所言之陷害,很可能就包括这样的所谓的教学事故。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姜在苏州大学出了严重的教学事故(用板凳砸学生)后才又被复旦引进的。
其实作为大学老师,姜的主要问题都在BULLY学生上,这是最不应该的


-----------------
深度思考 发表评论于 2021-06-23 09:55:24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老复旦附中,复旦本科。有多少根基?苏大出过事?他的AoS本来在2011年进中国任何一个学校应该就没问题。我第一篇文章,就怀疑苏大忽悠他。
梁慎勤 回复 悄悄话 关键是要让姜文华有请律师公开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也就是让他说清楚他认为的王永珍长期陷害他的事情。既然学习美国的tenure track的制度,当这个制度出现问题时,是否也应该学习美国的公开审理的司法制度呢?其实这两者时配套的,缺少相应的司法制度,tenure track制度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

到目前为止,事实真相还为公开。所以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因为大家的经验不一样,“盖棺定论 ”也会有很大差别。

深度思考可能做过(尝试做过)数理统计的研究,能够感知这种研究的困难之处,所以对姜文华抱有比较大的同情。

所以我说在数学院这样的理科院系,一定要内行当一把手才可以,否则就很难较为准确地判断其属下科研人员的价值。也就是说,数学院的一把手应当由数学教授转行行政去当。希望下一个复旦数院党委书记由一个数学教授担任。

其实作为一个院的一把手,不论怎么宣传他好的一面,逼着一个书呆子式的科研工作者去和他同归于尽,这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个一把手在管理科研人员上存在重大问题。至少他对科研工作者缺少足够的同情心。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回首前尘' 的评论 : 楼下刚才我回复“方玉”的,正好可以也回复您。美国系统下,系主任只是见到了这个情况,不是他(她)一个人单方面决定的。看看全球老师还会不会来回帖,讲讲这些经历。
------------------
不管是资深系主任,还是未来的院长,似乎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宽松的学术氛围才能让有才能的教授安心的钻研,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象生产车间一样赶鸭子上架,只能拼出论文的数量,拼不出质量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方玉' 的评论 : 呵呵,美国系统下,搞走一个人还真不是全系主任一个人心血来潮可以干的成的。系里有committee投票决定。系主任也就一票而已。然后青椒不服,去院里告状,去学校告状,还有教授工会保护。如果某人真的3年就被赶走,得是犯了众怒吧。看看前辈会不会回帖,讲讲那极个别的被赶走的是干的多不好了。我在这个系统总共才干了5年,没有他(她)有经验。
-------------------
全资深系主任似乎是一位tough boss哦,学子们在寻找理想有发展有作为的工作职位时,也要考虑老板是不是tough,如果每天在气血骤停的状态下工作,多大的天分和抱负也发挥不出来啊。
回首前尘 回复 悄悄话 不管是资深系主任,还是未来的院长,似乎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宽松的学术氛围才能让有才能的教授安心的钻研,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象生产车间一样赶鸭子上架,只能拼出论文的数量,拼不出质量
方玉 回复 悄悄话 全资深系主任似乎是一位tough boss哦,学子们在寻找理想有发展有作为的工作职位时,也要考虑老板是不是tough,如果每天在气血骤停的状态下工作,多大的天分和抱负也发挥不出来啊。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老复旦附中,复旦本科。有多少根基?苏大出过事?他的AoS本来在2011年进中国任何一个学校应该就没问题。我第一篇文章,就怀疑苏大忽悠他。

------------
姜是老复旦,与复旦关系根深蒂固,否则在苏州大学出过严重教学事故后也进不了复旦,谁还敢害他么。网上说,姜有被害狂想症。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没想到我这小文,还有系主任级别的大佬赏光啊。(记得您对“期刊”的指正)那您做系主任kick out 的这些3年走人的,都做的非常差吧?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呢?姜的领域,不好搞钱,发文章慢,3年没法给出结果啊。这是我的这篇文章的point。另外据说复旦的定位是哈佛,要求特别高。那是不是更应该多给点时间,像哈佛靠拢啊?

--------------------
深度教授:我一直关注您的系列,以前也交流过(我建议您停止使用“杂志”改用“期刊",很高兴您接受了我的建议)。这是您有关复旦血案的第三篇,前两篇我都看了,很赞赏但没评议。假设您本篇中的所有数据无误,很抱歉我不同意您的”无论哪种解释,都是复旦的责任“的结论。道理很简单:tenure track 有3+3中期评估的结构设置,就是为了从合同上规定在年度评估基础上能够在3年合同中期时合法解聘。当然这种做法比较罕见,但我作为资深系主任多年(也推掉好几家学校邀请我去当院长),这类不幸的解聘在中,美两国大学都听说过。而且一般再给一年terminal合同(3+1)。若复旦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年,做到了3+1+1,可谓仁至义尽。我在此对复旦评估教授的方法是否公平合理没有评论,只是不同意您的结论。我认为复旦的3+1+1做法是上台面的。我不是复旦校友,也从未在那里任职。要是被邀参加investigation committee, 这将是我的结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深度教授:我一直关注您的系列,以前也交流过(我建议您停止使用“杂志”改用“期刊",很高兴您接受了我的建议)。这是您有关复旦血案的第三篇,前两篇我都看了,很赞赏但没评议。假设您本篇中的所有数据无误,很抱歉我不同意您的”无论哪种解释,都是复旦的责任“的结论。道理很简单:tenure track 有3+3中期评估的结构设置,就是为了从合同上规定在年度评估基础上能够在3年合同中期时合法解聘。当然这种做法比较罕见,但我作为资深系主任多年(也推掉好几家学校邀请我去当院长),这类不幸的解聘在中,美两国大学都听说过。而且一般再给一年terminal合同(3+1)。若复旦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年,做到了3+1+1,可谓仁至义尽。我在此对复旦评估教授的方法是否公平合理没有评论,只是不同意您的结论。我认为复旦的3+1+1做法是上台面的。我不是复旦校友,也从未在那里任职。要是被邀参加investigation committee, 这将是我的结论。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姜是老复旦,与复旦关系根深蒂固,否则在苏州大学出过严重教学事故后也进不了复旦,谁还敢害他么。网上说,姜有被害狂想症。
--------------------
深度思考 发表评论于 2021-06-23 09:25:25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OK,这我还真不知道。注意他中期评估没过也是2019年:孰先孰后?学生要害他,是不是背后有人支持?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是乖乖的,从没敢去搞老师的。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OK,这我还真不知道。注意他中期评估没过也是2019年:孰先孰后?学生要害他,是不是背后有人支持?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是乖乖的,从没敢去搞老师的。
---------------------
网上有这个:“根据复旦校友的反馈,姜文华被解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论文产出不高,而是他曾经出过重大教学事故。2019年的一次课上,他言行反常,指着学生说学生要害他,跟学生发生冲突,近两年都无法继续安排教学工作。”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牟山雁' 的评论 : 谢谢指正。涨知识啦!
------------------------
一同事(法文教授)说起过他三年中期评审时被拒,不少同事建议他请律师上诉,结果赢了。美国的学校也干这种事,但估计很罕见。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网上有这个:“根据复旦校友的反馈,姜文华被解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论文产出不高,而是他曾经出过重大教学事故。2019年的一次课上,他言行反常,指着学生说学生要害他,跟学生发生冲突,近两年都无法继续安排教学工作。”

--------------------
深度思考 发表评论于 2021-06-23 09:04:56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这确实是很糟糕的表现。但是不清楚是3年解约后的事情,还是在3年内的。
牟山雁 回复 悄悄话 一同事(法文教授)说起过他三年中期评审时被拒,不少同事建议他请律师上诉,结果赢了。美国的学校也干这种事,但估计很罕见。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井观天' 的评论 : “他的文章是及格层次的,是可要可不要那种”:这是我用6年做标准的评价。如果用3年中期评估做标准,他的文章大大的超标了。这就是为啥我前面两篇文章不敢下结论;但是这篇文章开始指责复旦校方。

另外,您的逻辑还在“复旦选人”这个框框里面。我的point是:复旦已经把他招来了,就算市场上有比他好的,也不能反悔。结婚了,要离婚是大事,不能没有规则。
-------------------------
你算是姜的半个同行。他的文章是及格层次的,是可要可不要那种。如果另一个青椒文章类似,但是是学生干部型的,复旦当然会选择后者,因为可以给系里做更多的事(比如招生、教学)。复旦就可以找一个借口,比如姜博士的论文没有超出他的博士论文,没有新的增长点。姜博士显然走的是偏科路线,那就必须优秀(相当于SAT满分+GPA4.0)才能立足,就不能用压线为标准。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这确实是很糟糕的表现。但是不清楚是3年解约后的事情,还是在3年内的。
----------------
不是说姜在复旦又出了严重的教学事故么?用粉笔头砸学生了。这要是在美国任何学校都会被立马解雇吧。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你算是姜的半个同行。他的文章是及格层次的,是可要可不要那种。如果另一个青椒文章类似,但是是学生干部型的,复旦当然会选择后者,因为可以给系里做更多的事(比如招生、教学)。复旦就可以找一个借口,比如姜博士的论文没有超出他的博士论文,没有新的增长点。姜博士显然走的是偏科路线,那就必须优秀(相当于SAT满分+GPA4.0)才能立足,就不能用压线为标准。
areYOUsure 回复 悄悄话 不是说姜在复旦又出了严重的教学事故么?用粉笔头砸学生了。这要是在美国任何学校都会被立马解雇吧。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嗯。没准他就是有话要说。但是我怀疑他有没有这个机会。为啥不在之前先在网上发布呢?
------------------------------
书呆才是真正的科研人员,姜没自杀一定有他的道理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方玉' 的评论 : agreed!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书呆才是真正的科研人员,姜没自杀一定有他的道理
方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是哦,比如非升即走,虽然用在同样的科研教学领域,但因环境,文化,具体运转,使用人,和被使用人的不同,用在美国和中国的过程,目的,和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方玉' 的评论 : 谢谢关注。您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过好像美国的学校,在承认各种人为因素的情况下,从制度上尽可能的让事情“客观”,也就是流程化(routine)。可能中国的学校也应该想办法这么干?
---------------------
一个政策的使用因外界环境,文化氛围,内部运转,使用人,和被使用人等,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同样一个政策的使用, 可以出许多不同的结果。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咖啡林' 的评论 : 谢谢!不在tenure track混的朋友可能没有切身体验,觉得就像公司fire人一样。:)
---------------------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您关于结婚的比喻很赞!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回首前尘' 的评论 : 谢谢支持。完全同意。但是我的博文是想说一个更低一级的问题:复旦已经把姜招来了。已经没有喜欢不喜欢的问题了。工作达到硬指标就应该留下来。如果已经招来的人因为“不喜欢”就赶走,如果复旦这么承认,以后就没有人去了。不是吗?饶毅就在辟谣,说tenure track的非升即走不是“竞争性”的。
--------------------
当年北大蔡元培校长海纳百川,广招各路人才,前卫的和复古的教授都要,所以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把北大办成一所伟大的学府。如果复旦只要自己喜欢的人才,不喜欢的就不要,书呆子不要,你可以想象他与当年的北大是永远无法比较的
方玉 回复 悄悄话 一个政策的使用因外界环境,文化氛围,内部运转,使用人,和被使用人等,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同样一个政策的使用, 可以出许多不同的结果。
咖啡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您关于结婚的比喻很赞!
回首前尘 回复 悄悄话 当年北大蔡元培校长海纳百川,广招各路人才,前卫的和复古的教授都要,所以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把北大办成一所伟大的学府。如果复旦只要自己喜欢的人才,不喜欢的就不要,书呆子不要,你可以想象他与当年的北大是永远无法比较的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井观天' 的评论 : 这个问题好像以前有人就在我其他的博文下提到了,不知道我上一个回答是不是已经address这个了。简言之:您说的藤校不录取相当于大学不招“tenure track”,拿到tenure相当于正常毕业。很多好学校毕业率低,但是不给毕业要有硬性理由。不能说不喜欢这个学生;如果成绩够了,该生去夜店吸毒也得发毕业证。这里没有“选择”的问题,而是过不过一个门槛的问题。

复旦的重大问题是,在还没有最后评估的时候,中间把姜博士3年就开了,(相当于藤校第二年把学生退了)。这不需要理由?不看成绩看“别的衡量指标”?如果我勉强同意您的说法,那只能说复旦的“tenure track”的名字是严重误用,完全是儿戏!

另外,很多论者指出过,中国的“tenure track”里面,好像各位青椒是竞争关系,只有少数人能留下来。(北大饶毅,中国tenure track的始作俑者之一,最近辟谣说不是这样的。)藤校毕业率再低,学生进来之后,他们之间也不是竞争关系。(当然招生是竞争关系。)


-----------------
这就有点像一些华人SAT满分,就觉得藤校不录取就是歧视。藤校还有别的衡量指标,姜博士在别的指标上有明显的硬伤,从有限的信息上都看得出来。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井观天' 的评论 : 谢谢点评。分三段回复如下,供参考:
1。正儿八经的学校不可以“觉得他不合适就不续聘”。这里不是公司随便换工作,而是学术界的“tenure track”。tenure,终生教职也;track,通往终生教职的路。简言之,既然给了“tenure track”的工作,就是假设学校喜欢你,干得达到标准就可以留下来。学者上tenure track是极其困难的,上了以后,如果不能如愿转为tenure(即终身职位),多半是告别学术界了。所以这不是一份工作的问题,几乎就是一个career的终结。
2。所谓“可能不喜欢”,在招聘的时候可以发生作用。您可以看看我的“教职之路”连载:不喜欢我的人多了,所以我半天找不到tenure track的位置。但是上了track 后,按部就班好好干活,学校有义务留下来。如果committee不留,得有书面报告,并且申请人至少有两次高层申述机会,整个流程可达一年。
3.。如果比喻一下tenure track的青椒和学校的关系,有点像结婚:婚前大家精挑细选(一个教职有100人申请,有的申请人同时拿到多个offer,反复negociate各种条件),婚后如果不发生大事,不会轻易离婚的。不结婚原因很多,如“没有爱情”;没什么需要解释的。离婚要分析各方过错。有担当的大丈夫不可以随意休妻。:)
----------------------
“复旦的责任”?这不是那种无过错自动升级。复旦觉得他不合适就不续聘。你的这种"责任“说正是姜博士想不开的根源。比如姜博士认为自己的文章够了,不续聘不公平。复旦肯定有别的考虑(比如不想要他这种性格的)。韦博士北大肯接纳,复旦却可能不喜欢,难道复旦有雇用韦博士的责任,就因为他的文章够了?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回首前尘' 的评论 : 谢谢关注,同意您的说法。不过陈不是书呆子。我另外一篇博文中专门有过“正本清源”。呵呵。(精明圆滑的数学家们 (2021-06-16))
------------------------------
不要瞧不起书呆子。且不说前有陈景润,为mRNA疫苗做出巨大贡献的美国匈牙利女科学家也是书呆子,也是二十几年没有什么成果出来,放在复旦应该是早就要解聘了吧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nanatl' 的评论 : 估计不会公开吧。不然岂不成了姜博士诉苦的平台?
------------------------
此案一个亮点是姜博士杀人之后没有自杀 如果他在狱中也没有自杀或者被自杀 庭审的时候必定有很多料可以激发讨论 就怕做非公开庭审 搞暗箱操作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这就有点像一些华人SAT满分,就觉得藤校不录取就是歧视。藤校还有别的衡量指标,姜博士在别的指标上有明显的硬伤,从有限的信息上都看得出来。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复旦的责任”?这不是那种无过错自动升级。复旦觉得他不合适就不续聘。你的这种"责任“说正是姜博士想不开的根源。比如姜博士认为自己的文章够了,不续聘不公平。复旦肯定有别的考虑(比如不想要他这种性格的)。韦博士北大肯接纳,复旦却可能不喜欢,难道复旦有雇用韦博士的责任,就因为他的文章够了?
回首前尘 回复 悄悄话 不要瞧不起书呆子。且不说前有陈景润,为mRNA疫苗做出巨大贡献的美国匈牙利女科学家也是书呆子,也是二十几年没有什么成果出来,放在复旦应该是早就要解聘了吧
ananatl 回复 悄悄话 此案一个亮点是姜博士杀人之后没有自杀 如果他在狱中也没有自杀或者被自杀 庭审的时候必定有很多料可以激发讨论 就怕做非公开庭审 搞暗箱操作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