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

本栏将发表一些纪实文章,描写澳洲华裔知名作者、画家、书法家、歌唱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一些澳洲中国通的故事。
正文

丝路女性的日常生活 作者萧虹 辛夷楣转贴

(2021-06-15 17:24:43) 下一个

丝路女性的日常生活

作为妻子和女儿,她们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各地应该没有两样:她们做饭洗衣,养育儿女。然而,她们会以各自的文化所规定的方式来完成这些任务。粟特的女人会按照在粟特那样生活,而汉族的女人会按照在中国那样生活。然而,也免不了为了适应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而有所调整。例如从南方来的家庭,吃少一些米饭和猪肉,可能要多吃点牛羊肉,麦子,玉米或青稞了。沙漠性气候白天特热,晚上奇冷,也必须在衣着方面做一番调整。

至于女人的家务似乎是全世界都一样。从壁画描写的女人的工作如扫地,推磨,揉面,汲水等都是各个文化中的基本动作。但从壁画看,丝绸之路上并没有谨守汉族“男耕女织”的古训,也许是因为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女人也必须承担男人的工作。


        上图: 妇女生活的四个场景,左上,簸谷;右上,女尼讲经;下,男人在前犁地,女人在后面播种。


                上图: 农妇把谷子倒成一堆,方便扬出稗

                上图:汲水的妇女。从装束看,像是印度背景,可见全世界的妇女工作都相似。

丝绸之路也使女人的生活有很多变化。主食如藏红花,蔬菜如菠菜,洋葱,胡萝卜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的,丰富了妇女的食谱,让她们烹饪时有更多食材可供选择。葡萄和葡萄酒由女人捧出更迷人。即使是女人的化妆品也因丝绸之路而有所改变:它带来了胭脂和画眉的黛。

由于丝绸之路上居住或行走的族群有不少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来往、工作,骑马是男女老幼不可少的技能。这个自然给予女人更多的活动自由与独立的能力。战争时期,女人随时拿起武器来战斗也绝不稀奇。花木兰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虽然她没有与丝绸之路有任何关系。她们的日常生活和角色是很不一样的。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在不同年代为不同的族群提供了方便的驻地。作为主流的汉族,接受了较多从各族来的影响。别的族群也接受了不少汉族的文化。很多粟特人汉化了,采用汉族姓名。还有得到中国统治者的封号。他们成为汉族社会受人尊敬的一员,还有的放弃他们一贯从事的商业而改为务农。粟特人之中自然包括女人。其中有一位就浮出历史的地表,让我们看到她的形象和经历。在斯坦因在丝绸之路附近的一个烽火台的遗迹找到的一封信,日期大约是317-311,是一个粟特女子写给她的丈夫的,怪他带她到敦煌然后就不管了,她的语气非常愤怒,与汉族女人“怨而不怒”的教诲不合。我们对粟特的女性的地位一无所知,所以无法判断这是粟特女人比汉族女人更不受拘束的特殊的例子还是可以视为普遍的证据。

某些女人,譬如公主和贵族妇女,肯定有闲暇享受娱乐活动。除了听音乐欣赏舞蹈以外还有其他的享乐,从敦煌的卷子和一个新疆出土的壁画来看,她们的日常生活还可以包括下棋和投壶,这些也可以用来赌博。平民妇女也可以赌博,她们也可以到寺院去听说唱,变文可能就是这种活动的产物。寺院为了宣扬佛法采取这种较为接近大众的艺术形式。当然,到洞窟去看壁画和雕塑,不但有益于她们的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休闲活动。

            

上图:  新疆吐鲁番古墓中出土的绿色丝质花裙。

  

上图:穿维吾尔服装骑马的女陶俑。

这个陶俑的女性马上英姿充分显现出不同民族的妇女不同的面貌和日常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