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个人资料
正文

平等社会的新问题

(2021-07-13 14:29:35) 下一个

在英国曼切斯特我们住在马克家里,马克60来岁,瘦瘦高高,略有些驼背,已经花白的头发遮盖着半秃的前额,明亮的蓝眼睛炯炯有神。他一个人和2只猫住着一套三房公寓,位于市中心边缘的一幢红砖大楼。对于他的民宿,网上好评如潮,房间清洁安静,出行方便,热情友好。在他家住了2夜,被他打理的一尘不染的公寓固然让人印象深刻,无意中的简短闲谈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 大约10年前,我一个人在澳洲旅行了6个星期,去了墨尔本,悉尼和布里斯班。其中我最喜欢悉尼。” 马克告诉我。

“ 你觉得英国和澳洲有区别吗?我觉得区别不大,我们都靠左边驾车,邮局都是红色的,都讲英语,虽然口音明显不同。” 我问马克。

“ 你说的不错,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很多的不同。你知道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这是一个阶级森严的国家,贵族就是贵族,平民就是平民。虽然随着工业革命,社会转型已经超过百年,但是积习难改,人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着阶级的烙印。而你们澳洲社会没有这种情况,人人平等的概念已经融入血液之中,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 是吗?今天的英国还有这样的积习残余?” 马克的话让我吃惊,“ 你能举个具体例子吗?” 我进一步要求道。

马克皱起眉头想了想,“ 一时间倒是说不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你去几个不同地区的酒吧,和当地人一起喝酒聊天,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你就能体会到我说的意思。”

“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许多英国人的心目中,对曾经的贵族和今天的权贵还残留着一份尊敬,许多人内心还隐藏着一种对精英服从的本能,而这样的情感今天的澳洲人是不会有的。” 我的酒量太差,不可能去酒吧和当地人把酒言欢,只能开动脑筋凭空想象。

“ 你还真说的不错,我在澳洲就感觉到当地人不分职业,经济状况,家庭出身都能坦坦荡荡地打成一片。” 马克露出赞许的神色。

” 我到澳洲不久,就感觉到这一点,我非常喜欢澳洲人人平等的兄弟氛围。但是在我待满6周离开澳洲时,却吃惊地发现完全接受了平等概念的澳洲人,还没有残留着等级观念的英国人活得更轻松自在。” 马克进一步发挥道。

“ 有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证据这样讲?” 我吃惊地质问。

“ 当然有证据,说实话当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震惊。” 马克胸有成竹地回答我。“ 在自杀率和精神疾病发病率这两项指标上,英国都远远低于澳洲。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可以帮助你立刻认识这个问题,回到英国中世纪,大部分人看到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会略带同情地想这是一个可怜不幸的人。但是今天的人们则更多会带着道德审判的口吻说,这是一个懒胚或者废物。我还记得你们澳洲人常常会轻蔑地说he or she is a dole-bludger.(这是一个领救济的懒胚)。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马克朋友的车子来了,他们一起去看当夜的足球赛。我意犹未尽地看着马克离去。在以后好多天的时间里,我不断地回味着马克的评论,还上谷歌去查了英国澳洲自杀率和精神疾病发病率的不同,事实证明马克说的没错,澳洲社会的问题更大,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需要精神类药物的帮助。最近新闻头条报道:澳洲人心理健康状况真堪忧,联邦再砸1.6亿填缺。因为最新的研究发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一些急诊科10-19岁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病例增加了三倍。今天的社会,我们享受着古人们难以想象的物质奢华和人生自由,但是我们真的比古人幸福吗?想到此,卢梭的名句不禁浮上心头:“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今天的社会,我们不再相信神的安排,从小到大所有的教育都坚持不懈地给我们虚构了一个神话 - 这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一个人只要真正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于是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人看到自己的同学,同事和朋友脱颖而出,就很难不会感到沮丧和挫折,大概这就是自杀率和精神疾病发病率提高的深层原因吧。

虽说有志者事尽成,而无情的社会现实是一个普通人希望变成比尔盖兹的难度,一点不比15世纪的英国农夫想晋级贵族容易。资本主义体系和六合彩差不多,必须有众多的参与者,才能创造出极少数的赢家。但是貌似的机会平等让人人不满现状,个个躁动不安。当年几乎没有一个农夫会以成为贵族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今天有太多的人渴望在自己的车库里搞出另一个比尔盖兹,但绝大部分人不会中经济头奖,他们的梦想注定破灭。

我们失去了对神的信仰,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相信人人平等,期待努力一定有回报。但是我们真的这样强大吗?我们真的有能力用自己的双肩来承担生活所有的重负吗?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社会吗?所谓的成功者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吗?也许,一切貌似不可质疑的真理都有进一步推敲的必要。也许,放下自己虚幻的尊严,拉低不现实的期许,增加一份同情心,减少一点进取心,是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门,真希望有机会和马克进一步讨论下去。

John Rylands 图书馆

曼切斯特街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