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个人资料
南半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被血腥灭绝的文明:悉尼马丘比丘文物展

(2025-05-11 02:15:37) 下一个

在悉尼市中心的澳洲博物馆,参观了“马丘比丘文物展”。展览以印加帝国的象征 - 马丘比丘遗址为核心,通过134件来自秘鲁印加文明的珍贵文物,精美的展览设计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高原帝国。这个帝国及其文明已经灭绝了5百多年,印加文明的灭绝,是人类历史中一幕令人震撼的悲剧,它深刻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无情和残酷,也揭示了文明冲突、权力贪婪与技术不对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1983年马丘比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代表。2007年它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古老文明的废墟,不仅是秘鲁最重要的旅游胜地,还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文明都能在历史中幸存。

 

这座印加帝国时期最神秘、最著名的古代遗址,位于今天秘鲁安第斯山脉的乌鲁班巴河谷上方,海拔约2430米,被誉为“空中之城”或“失落的印加之城”,修建于印加皇帝帕查库特克(Pachacuti)统治时期(约1438–1471年),他是将印加从地区性王国扩展为帝国的重要人物,使得三千年历史的安第斯农业社会达到高潮。该遗址可能是帕查库特克的皇家庄园、宗教圣地,或政治与宗教功能兼具的避暑山居。由于其隐秘的位置,马丘比丘可能也具有战略性的避难功能。建筑风格反映出印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理念,遗址依山而建,完美融合地形,体现了高超的石工技艺与严密的城市规划,是印加艺术、组织、建筑和技术能力的标志性表现。

 

印加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是被视为“太阳之子”的印加皇帝,拥有绝对权威。帝国通过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行政区划,将从今日哥伦比亚南部到智利中部的辽阔的领土划分为四个区域,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其人口约1千2百万。尽管没有车轮和马匹,印加人却建造了一套令人惊叹的道路系统,全长超过4万公里,被称为“印加之路”。这些道路连接山地、峡谷、海岸和丛林地区,贯通整个帝国。道路旁设有驿站与信使系统,用于政令传递和货物流通,体现了印加人出色的组织与工程能力。印加人利用高原地形发展出梯田农业,有效应对了高海拔气候与土地资源限制。他们还驯化了马铃薯、玉米和藜麦等多种作物,以及家畜如羊驼、美洲驼。灌溉系统和存粮方式也非常先进,确保了大规模人口的粮食供应。英国历史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曾说:“印加帝国是人类史上少数几个在完全隔绝的地理环境中发展出高度组织化社会的例子之一。”

 

在1533年,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人俘虏、勒索金银后仍遭处决。这不仅是一位统治者的死亡,更标志着一个文明的根本崩塌。之后西班牙人建立殖民政权,将当地资源掠夺殆尽,用火枪和宗教抹去原住民文化,系统性地摧毁神庙、道路、纪事系统,令印加的主体文化断绝传承。尽管西班牙人没有发现栖息在安第斯山脊上的马丘比丘,但帝国的崩溃使其失去功能,逐渐被遗弃。由于地处偏远、交通困难,马丘比丘在近4百年间深藏于云雾山林之间,完全被世人遗忘。直到1911年,美国历史学家和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发现了马丘比丘。他的探险成果轰动西方学界,并将印加文明重新带入国际视野。宾厄姆随后在当地展开大规模挖掘,将许多文物带往耶鲁大学,引发了长期的文物归属争议。经过多年谈判,耶鲁大学于2011年开始分批归还文物,总计约4千件,包括陶器、金属器物和其他考古遗物。这其中的精华部分于去年11月份来到悉尼,今年4月我才注意到这条新闻,于是赶快前往一饱眼福。

 

在世界旅行爱好者中,有一个约定成俗的共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去过马丘比丘,不可轻言喜欢旅行。”近20年前,曾有幸踏足位于秘鲁深山之中的马丘比丘,为这座“失落的印加之城”深深倾倒。”呼吸着山野间清新的空气,在温暖的阳光下俯视着如诗如画的马丘比丘古城,让人有置身世界之巅的感觉。销魂的美景,传奇的故事使人陷入如痴如醉的境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而平静的感受,一股从未体验过的安详悠远的降临,甚至已经令人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 这是亲临马丘比丘现场感受的真实笔录。然而在震撼的同时,也有着无尽的遗憾。马丘比丘遗址除了房舍和道路,那里没有任何印加人的文物,以至于对印加文明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茹毛饮血的偏见里,殊不知这是西方人为了美化自己的殖民政策而刻意营造的假象。现实恰如丘吉尔所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西班牙人书写了印加的“历史”,但真正的故事却早已埋入安第斯群山脉的尘土之中。

 

走进马丘比丘文物展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幅的马丘比丘遗址全景图,绿意盎然的安第斯山脉与层叠的石阶建筑在灯光下仿佛重新焕发生命。令人仿佛置身云端之城,感受到印加人对自然与天地的敬畏之情。展品包括陶器、金银饰品和石雕等,每一件都透露出那个时代人民的精湛技艺与审美追求。那些金属器物,如青铜权杖头、工具和金银饰品,展示了印加人在金属加工方面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品位;装饰有动物和昆虫图案的彩陶,部分带有把手,反映了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的用途,陶器上的人物塑形和绘画非常生动精致,充分显示了其文明的成熟程度;  同时通过对太阳神殿、皇宫与农业梯田的复原模型,让人理解了马丘比丘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印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

 

金银器具无疑是文物展中最亮眼的展品,在印加社会金银和铜制品的价值不是货币,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有着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古老的印加贵族体现了神圣的力量,死后他们成为强大的祖先,确保社区的安全和繁荣,他们用金银和宝石装饰的辉煌,来表明自己在两个世界的角色和地位。事实上金银器具保留至今的可谓沧海之一粟,而且大部分为20世纪考古发掘所得。印加人绝大部分的金银制品都被西班牙人熔化制成金锭和银锭,然后运输回国来增加个人财富,其中五分之一被西班牙王室据为己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6世纪西班牙因金银大量涌入而极度富裕,结果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工业发展停滞,反而使得国力下降,还真应了古人所说 - 不义之财取之必受报应。

 

在文物展上第一次看到印加人的“结绳记事”。印加文明未发展出真正的书写系统,但他们通过一种叫做“结绳记事”(quipu)的方法记录人口、税收、军事和经济信息。这些绳结的颜色、长度和结法代表不同的数字与信息,是一种非文字的记事体系,显示出印加人的高度抽象思维。十七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士科波(Bernabé Cobo)曾写道:“他们使用线绳来取代文字的记录,那些绳子就像我们用来串玫瑰念珠的一样,是用细毛捻制的细线,并将之称为奇普。透过奇普这项用具,他们记录下历史上的丰功伟业,另外宗教执事与会计官则是以此报告收入和支出的明细。这些奇普就像书本和小册子,在各种颜色的线绳上有著各式绳结,数量之多似乎能用来意指所有事情。”

 

展览中还加入了许多互动环节与沉浸式体验,例如VR技术重现了马丘比丘的清晨,使观众体验漫步山间,感受到高原晨风拂面的真实场景。这种融合传统与科技的呈现方式,不仅增强了观展的趣味性,也使人对印加文明的彻底灭绝倍生怜悯之情。在南美洲的大地上,印加文明,曾如晨星般熠熠生辉,承载着人类智慧的极致表达,记录了人类文明史上被迫中断的篇章。印加文明不是原始和野蛮的代名词,而是在不同维度上绽放智慧的文明之花。然而短短几年时间,这一文明被彻底摧毁。印加人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落后,而是因为在军事技术、疾病免疫、政治制度上与侵略者存在压倒性的鸿沟。西班牙人眼中只有金银财富,而不是文化价值。这种以征服和掠夺为目的的殖民行为,不仅夺取了土地,更割裂了文明的自我发展脉络。印加人没有机会完成自己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历史不给他们时间,也不给他们选择。这不是正义与邪恶的童话,而是科技和力量的现实逻辑。历史在此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 无情、冷酷,不以道义为尺度,只以力量为裁决,犹如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所言:进步的步伐往往对人类的苦难漠不关心。现在我们纪念他们,是希望今天的文明不会走上同样的没路。

 

结绳记事

 

身穿并埋葬在这件华丽的金色帝国服饰中的领主可能是奇穆帝国的九位统治者之一。?

 

这副黄金面具上有着美洲豹和鸟眼,耳环上垂下一条条蛇,印加人相信这三种神圣的动物可以带来无穷的力量。

 

只有贵族才会佩戴鼻饰。装点着猫科、蛇和其它神圣动物的鼻饰,通常大到可以遮住嘴巴,随着佩戴者的每一次呼吸,都会发出响声,标准着他的神圣地位。?

与冲积金不同,银必须从其他金属矿石中开采和提炼,并且需要特定的技术诀窍。而千年之前的安第斯银匠已经知晓这一切,使印加艺术家得以创造了以潜水鸟装饰的王冠。

 

猫头鹰神是印加人的主要神祇之一。他的双腿与人类相似,但长着翅膀而非双臂。一条长着两个猫头的蛇在他正上方形成一道拱门,象征着两种截然相反却又相辅相成的现象,它们将昼夜联系在一起:彩虹和银河——流淌在头顶的夜空中的星河。

 

这是拥有3000年历史的石碑,中央的螺旋图案象征着与社区领袖一同埋葬的神圣蜗牛(Strombus),贝壳祭品祈求逝者顺利前往祖先世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朋友们的欣赏和鼓励。可以确定的是 - 印加人能够提炼金、银、铜和青铜这四种金属。
琪子 回复 悄悄话 被你的文字和图片感动。你写的真好,拍摄的清晰,看后很享受。
我一直想去南美洲,大瀑布、马丘比丘、玻璃湖等,都是我想去看的地方,亲人的病痛和疫情阻止了我的脚步。看了你的文章,我更加想去那里。
谢谢你的劳动与我们分享。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印加人似乎只会提炼金银两种金属?
纽约乡巴佬 回复 悄悄话 读南半球文章就在游历世界,并对已知从新认识,回顾,思考。赞图文并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