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韩诗外传10.5:君子温俭以求于仁

(2023-01-28 11:18:18) 下一个

韩诗外传10.5:君子温俭以求于仁

 

原文:

君子温俭以求于仁,恭让以求于礼,得之自是,不得自是。故君子之于道也,犹农夫之耕,虽不获年之优,无以易也。大王甫有子曰太伯、仲雍、季历,历有子曰昌,太伯知大王贤昌,而欲季为后,太伯去,之吴。大王将死,谓曰:“我死,汝往让两兄,彼即不来,汝有义而安。”大王薨,季之吴告伯仲,伯仲从季而归,群臣欲伯之立季,季又让。伯谓仲曰:“今群臣欲我立季,季又让,何以处之?”仲曰:“刑有所谓矣,要于扶微者。可以立季。”季遂立,而养文王,文王果受命而王。孔子曰:“太伯独见,王季独知;伯见父志,季知父心。故大王太伯王季可谓见始知终,而能承志矣。”《诗》曰:“自太伯王季,惟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此之谓也。太伯反吴,吴以为君,至夫差二十八世而灭。

译文:

君子靠温良恭俭存养仁心,靠恭敬谦让合于礼法,成是这样,不成也是这样。所以君子对于道,像是农夫耕田,虽然年景不是很好,也是一样努力。大王古公亶甫有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有儿子叫昌。太伯知道父亲喜欢昌,想让季历继承大位。于是太伯就自动离开去了吴地。大王将要离世了,说:“我死后,你去把两位哥哥叫来,让给他们。如果他们不来,你仁至义尽就可以安心了。”大王死了,季历去吴告诉了太伯和仲雍。两位跟着季历返国,群臣又要太伯让季历继位,季历又是推让。太伯问仲雍:“群臣要我让给季历,而季历又推辞,怎么办?”仲雍说:“传统的说法是,重要的是谁能治国安邦。我认为应该是季历。”于是季历继承大统,而他养育了文王,文王果然不负使命称王天下。孔子说:“太伯明白,季历知道;太伯明白父亲的意愿,季历知道父亲的想法。所以大王、太伯和季历从一开始就知道该如何做,而最后做到了,完成了父亲的愿望。”《诗经》说:“周从太伯和季历开始发达。就是这个季历,以心交友,友爱兄长,因此吉庆有余,天赐荣禄,光耀门庭。永保天禄,统一四方。”就是这个意思。太伯回到了吴国,成了吴国的君主,到吴王夫差二十八世灭亡了。

侠客心得:

君子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像农夫一样勤劳耕作。农夫可能没有收获,君子也可能没有进步。或跃在渊,也许飞上去,也许掉下来,这是正常的,没有关系。但是此心不变,确乎其不可拔!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你进德修业的决心!进步不骄傲,退步不气馁,君子乾乾因其时而惕,这样就没有错,坚持下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