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个人资料
正文

韩诗外传2.33:嫁女之家

(2022-06-19 10:03:12) 下一个

韩诗外传2.33:嫁女之家

 

原文: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是故婚礼不贺,人之序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厥明见舅姑,舅姑降于西阶,妇升自阼阶,授之室也。忧思三日,不杀三月,孝子之情也。故礼者、因人情为文。《诗》曰:“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言多仪也。

译文:

女儿出嫁,三个晚上不熄灭烛光,是对分离的思念啊。娶媳妇的家庭,三天不娱乐,是对承续家业的忧虑。因此婚礼不庆贺,是新旧交替时对父母衰老的哀伤。三个月后到家庙祭拜,向祖先引见新来的媳妇。第二天天亮见公婆。公婆从西边的阶梯下来,媳妇从东边上去,公婆就把家交给新人了。忧伤三月,不减分毫,是孝子之情啊。所以说礼是根据人情而定的。《诗经》说:“亲自为女儿穿嫁衣,礼仪确实很多。”这是说结婚的礼仪确实多。

侠客心得:

《礼器》说:“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内心的真诚是礼的根本。没有诚意的礼,是骗人的把戏。嫁娶之礼,对女子和父母,是分离的思念,父母不灭的烛光是期盼女儿回家探亲;夫家不能有娱乐,因为忧虑父母的衰老和对家庭的责任,乐不起来。女子与父母的分别,是亲情的撕裂,痛彻心扉,三个月丝毫不减。是啊,这种伤痛,要好多年以后才能愈合。

古代交通不方便,探亲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大家族联姻,从一个国家嫁到另一个国家,再也回不到娘家是很正常的,所以出嫁往往就成了生离死别。这种痛苦是现代人体会不到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