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欣赏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滕文公上4.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2021-11-01 08:54:39) 下一个

孟子.滕文公上4.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ju4)、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非道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

有一个声称效法神农氏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来到门前告诉滕文公:”我是远方来的,听说君主行施仁政,希望能给一个居住的地方做你的臣民。”文公给他一个地方,他有几十个徒弟,都身穿粗麻衣,以做鞋、织席卫生。

陈良的徒弟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肩背犁地的农具从宋国来了,说:“我听说君主行施圣人的仁政,那也是圣人了,希望能做圣人的臣民。”陈相见到许行后高兴极了,放弃了以前的学业,跟着许行学习了。

陈相见到孟子,讲到了许行的说法:“滕国的君主,确实是贤良啊;但是他还是不知道真正的大道啊。真正的贤君与百姓一起耕作,而食用自己的,自己准备早餐和晚饭,还要治理国家。现今滕国有粮仓和府库,这就是虐待剥削人民而肥了自己啊,这怎么叫贤良?”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自己种粟,然后才能吃粟吗?” 陈相回答说是的。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陈相说:“不,许先生穿粗麻衣”。
“许先生戴帽子吗?” “带”。
“什么帽子”“白帽子”。
“自己织的?”“不是”。
“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帽子呢?”“影响耕作”。
“许先生用釜和甑做饭、用铁的农具耕田吗?” “是的”。
“是自己做的?”,“不是,用粟换的”
“用粟换机械器皿的人,岂不是剥削制陶冶金的人?制陶冶金的人用机械器皿换粟粱,岂不是剥削农夫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制陶冶金,家里用的都是自己院里做的?为什么还要与百工进行交易?难道许先生不嫌麻烦吗?”
“百工的活,肯定不能一边种地,一边自己做的。”
“难道治理天下就可以与耕种一起做吗?有些事是大人做的,有些事是民众做的。而且每人都是只有一个身体,百工的事都要会做。如果一定自己做出来才能使用,这不是领着天下人往衰败的邪路上走吗?!所以说:有用心的,有出力的;用心的大人管理民众,出力的劳动者需要被管理;被管理的劳动者提供食物,大人需要人民的供养。这是走遍天下都行得通的道义啊”


短评:

对于真正的儒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只是分工不同,不是剥削。没有民众的力量,什么事也做不成;同样,没有劳心者的领导、谋划和督导,也成不了事。当然后来劳心的官员(大人)觉得高人一等,成了剥削阶级,开始践踏底层百姓,这是人性堕落的悲哀。许行是墨家,看到的是上层对底层的盘剥和压榨,所以他们呼吁兼爱平等,要求统治者与劳动者一起耕作。孟子认为这不是好办法,群众没有上层的领导和管理,各行其是,一盘散沙,这岂不是败亡之路吗?这并不等于孟子赞赏当时的统治者,所以他才像孔子那样到处推行仁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