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吕祖谦妙解坤卦六三: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坤卦,坤下坤上,大地一样敦厚的德性,没有承担不了的事情,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初六履霜,阴性聚凝。积土成山,九仞高峻之势起于一篑。六二直方大,凝聚过程是直接(直)任由其自然之性在特定环境下(方)最优化的(大)发挥。那么到了六三,下坤卦的最后一爻,又是什么情况呢?爻辞和小象辞是这么说的: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三,坤德已经完美成章,或许有机会助王成事,当竭力完成任务,不可居功。孔子在《小象》辞又说,坤德章美,内敛含藏,等待时机发挥作用;也许有机会帮助君王成就事业,因为他有君王一样光明伟大的德性。
吕祖谦,浙江婺州(金华)人。朱熹时期著名的学者,曾经组织了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会。其学术思想兼备朱熹格物致知的修养功夫,和陆九渊明心显性的法门。其易学继承程颐的《易传》,认为卜筮就是本心的发用,卜为心卜,筮为心策,因此“心”就是“神”就是“天”就是“理”,心、神、天、理是一回事。
吕祖谦说,“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一般人不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所做的事,本应当出十分的力,却只用了五六分,总是认为没必要尽心尽力,这就不会有成就,也不能善终。君子却不然,做事不会差一分一毫的心力,差一分一毫都不算善终啊。还说,一般人出来做事,大多受人怀疑猜忌,因此预先只管展露才华,不能含藏。只有含藏美德,然后才可以抓住时机;只有德性光明弘大,所以才能含藏。一般人想韬光养晦,只是惩治自己的傲慢、深藏声名和业绩。可是越是想除掉傲慢,越是生出更多;越是想藏匿,暴露却越多。大概是因为不能从根本上调理自己,德性不能光明弘大,心胸狭窄的原因。才有一点善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譬如小瓶子装不了多少水,尽管遏制压抑,最后还是泛滥溢满于胸。如果瓶子大,那么水就不会泛滥,就不需要费力遏制了。
六三处好动之位,但是要动就需要先有静。所以静很关键,这个静从哪里来?吕祖谦先生说人只有具有廓然大公的光明美德,才能有韬光养晦的静;只有韬光养晦,才能及时抓住时机而大显身手。君子抓住时机济世救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功成而弗居。
吕祖谦原文: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凡人多不達此意。所為之事,當做十分,只做五六分,多懷不須做盡之心,如此乃是無成無終也。君子則不然,所為未嘗有一毫之不盡,一毫不盡則失有終之義矣。又曰,凡人出來做事,多被人疑忌,只為預先多露圭角,不能含章。惟含章然後可以時發,惟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尋常人欲含晦者,只是鋤治驕矜、深匿名跡。然愈鋤愈生,愈匿愈露者,蓋不曾去根本上理會自己,知未光大,胸中淺狹。才有一功一善便無著處。譬如瓶小水多,雖遏抑固閉,終必泛溢。若瓶大則水自不泛溢,都不須閒費力。p190-191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一,長沙彭申甫编辑,第190-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