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正文

【密密密宗】谁是英雄之:彰所知论

(2022-07-10 08:22:42) 下一个

贡却杰布, 西藏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

年长后拜卓弥释迦意希为师, 学习“道果”法。

学成后, 他开创了藏密花教萨迦派。

弥释迦意希和贡却杰布本身并没有什么著作传世, 所以, 我们只能用老办法, 从后世的祖师中, 找出过书的人。

 

萨迦派的传承从贡却杰布开始, 到了四祖萨班贡噶坚赞。

也就是去凉州与阔端会面, 投诚蒙古的那位。

萨班贡噶坚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学者, 一生著作丰富, 而且天文地理, 诗词歌赋, 社会风情都由涉及。 当然, 也包括佛法。

他比较有名的有三本书。

那就是《三律仪论》、《正理藏论》、《萨迦格言》。

 

《三律仪论》主要是讲戒律, 类似于显教的律宗。

《萨迦格言》主要是励志, 道德, 如何做一个高尚有情操的人, 属于教育类, 和现在的名人格言没有区别。

《正理藏论》又称《明藏论》, 这个才是他的佛学思想。

可惜, 我没有见过汉译本, 所以无从说起。

 

五祖八思巴,

被忽必烈封为帝师, 开启了西藏的政教合一。

八思巴写了一本《彰所知论》。 从这本论, 我们就可以一窥萨迦派的佛学思想, 从而判断藏密花教萨迦派, 是否明心见性。

 

器世界品第一,

情世界品第二,

这两品完全是在描述六道的景象, 天界之乐和奢华, 地狱之苦和恐怖, 因缘果报, 循环不休。

结论当然是要扬善惩恶, 并列了一些例子。

这些我们在很多显教的经典中, 特别是净土宗, 都看到过。

所以, 没什么稀奇, 也没什么好讲的。

这两品依然在善恶的范畴之内, 是不了义的。

 

道法品第三,

果法品第四,

无为法品第五,

这三品, 真正体现了八思巴的佛学思想。

 

我们先来看道法品第三。

 

“复次道者, 谓彼少欲知足。具种性者,身心远离种种群杂,住近事戒等,应当勤闻,若广闻已,思所闻义。”

“思已应修,谓当修止观。 多贪修不净观, 多嗔修慈悲观,多痴修分别缘生观,多我修分别界观,多散乱修数息观。”

“止观成已,修胜解故。如法了解内外身,名身念住。如法了解苦乐舍等,名受念住。如法了解六识心法,名心念住。如法了解想行无为,名法念住。修此四法, 是智资粮。”

 

这个和显教天台宗的思想是一致的。

天台宗就是修止观。

这个还是属于对治法的范畴, 是不了义的。

 

“修加行道, 暖位之中。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如是四法名四正勤。顶位之中,欲善法定,勤乐善定作意善心定,拣择善定,如是名四神足。忍位之中行世正见,澄净名信,乐修善法,曰进明记不忘曰念。专注一境曰定,知取舍法曰慧。”

 

这个和显教唯识宗的思想是一致的。

断除恶的种子, 弘扬善的种子, 以此修定和慧。

我们如果再加上四祖萨班贡噶坚赞的《三律仪论》, 就知道萨迦派是非常看重戒,定, 慧的修持。

这个依然是对治法, 依然不是了义的。

 

“修道位中明记善法名念觉支,拣择取舍名慧觉支,希求精进名勤觉支,证无漏喜名喜觉支,身心任性名轻安觉支不为世法所牵,无著无碍名舍觉支,令心住境名定觉支。修此七支名曰修道,修道所断俱生烦恼,得相无记有漏善等。”

 

不管是七支八支九支十支,

还在修道, 就是刀斧痕。

还在修, 还有道, 就不是了义的。

 

我们再来看果法品第四。

 

“加行道前情器所摄,皆苦自性即是苦谛。复次彼因业及烦恼,是名集谛。令彼解脱,即是灭谛。复次彼因,即是道谛。”

 

哈哈哈, 唉, 释迦摩尼佛的苦集灭道四圣谛。

居然被八思巴解释成这样, 我差点没憋住, 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自性即是苦谛。”

“令彼解脱,即是灭谛。”

活着是苦, 灭了才是解脱,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那你还当什么帝师, 你直接去死好了。

统摄天下佛教加统领西藏, 我看你爽得很。

 

“三三摩地者,谓空无相无愿。空三摩地者,谓空非我二种行相,相应等持。无相三摩地者,谓缘灭谛四种行相,相应等持。涅盘无相离十相故,名曰无相,能缘彼定,得无相名。无愿三摩地者,谓缘余谛十种行相,相应等持, 非常苦因可厌患故,道如船筏,必应舍故。”

 

八思巴在这里提到了空无相无愿。

但是他的理解和解释, 实在是惨不忍睹。

所以我常说, 背经典是没有用的, 一定要破经典。

空无相无愿, 说的是本来面目和如何善自护持。

八思巴这说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八思巴看过一些显教的经典。

他必须得看啊, 既然要统摄天下佛教, 业务不熟怎么镇得住啊。 不过就他这业务水平, 还要把这本破绽百出的《彰所知论》分发天下, 只怕很多人都在背后偷笑, 苦笑。

 

我们最后来看无为法品第五。

 

“复次无为法者,有其三种。一虚空,二择灭,三非择灭。”

“谓虚空无为者,虚空但有,无还为性。由无障碍遍一切处,名虚空无为色于中行。其余所有门窗窍隙,所有明暗等空及阿伽色等,皆非无为。”

“二择灭无为者,谓无漏智断诸障染,见修二道所显真理,名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者,谓能永碍未来法生,得灭异前名非择灭得不因择但由阙缘,名非择灭。”

“此三无为,一切有部许有实物。经部师说无有造作,问真如岂非无为耶? 答彼即无我。以声闻乘不说法无我故,人无我者,即无常等十六行相。”

“三谛行相,即是有为。灭谛行相惟择灭法,非余法故。如是器精。道果无为。”

 

萨迦派从卓弥释迦意希传下来的“道果”法, 原来如此。

道果法的本质, 原来就是无为。

真不知当年卓弥释迦意希到底是去了印度学密法, 还是到了中原学老子的道教, 这整个就是道教的无为而治。

 

我常说无修无证, 这个和无为是有本质区别的。

无修无证, 是说在明白了本来面目之后,用佛家的话就是神通任运, 十法界任行。 用白话说, 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因为无论干了什么, 对本来面目都没有丝毫影响。

是可以为的, 是可以动的, 动也是不动。

这个是本来如此, 不是刻意为之。

 

卓弥释迦意希的道果法中的无为,

是在没有明了本来面目的情况下的刻意为之,

刻意无为, 就是已经为之了。

 

我在这里为白教噶举派的开山祖师马尔巴感到非常庆幸。

当年若不是他家钱不够, 交不起卓弥释迦意希要的学费,他很可能就和贡却杰布一起, 留在卓弥释迦意希那里继续学他的道果法。

留在这样的庸师处,马尔巴就完蛋了。

幸好他交不起学费, 只有外出求法。

才有机会在那烂寺碰到那洛巴, 学得最上乘的佛法, 得以明心见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八思巴尽管贵为帝师, 统领西藏和天下佛教, 但没有开悟。

由此可知, 藏密花教萨迦派的教义, 是不了义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