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禾山师阴禅师,
僧问:“王子未来登,谁人当治化?”
师曰:“阃外不行边塞令,将军自致太平年。”
曰:“恁么则治化之功犹不当。”
师曰:“亦有当。”
曰:“如何是当?”
师曰:“十方国土尽属于王。”
问:“久久寻源,为甚么不见?”
师曰:“为步数太多。”
曰:“恁么则不觅去也。”
师曰:“还同避溺而投火。”
问:“如何是佛?”
师曰:“承当者不是好手。”
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寻觅不当,不寻觅也不当。我们常说不向外求,或者无所求。为什么师阴禅师会说不寻觅是避溺而投火呢?其实不是求于不求的原因,就好比佛弟子常常分成要修与无修派。寻的人,求的人,修的人,自然是还没有了悟本来面目。但是不寻,不求,不修的人,也不一定了悟本来面目。在没有悟道的情况下,不寻,不求,不修,是一种刻意的选择,其本质与寻,求,修无异。所以依然是不当。
潭州云盖山证觉景禅师,
僧问:“国土晏清,功归何处?”
师曰:“银台门下不展贺。”
曰:“转功无位时如何?”
师曰:“王家事宛然。”
曰:“如何是阃外底事?”
师曰:“画鼓声终后,将军不点头。”
我们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时候, 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 叫做老子。 老子的学说和思想是无为而治。在《道德经》中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是道家的老祖宗, 所以道家是讲究无为而治的。
师阴禅师曰:“阃外不行边塞令,将军自致太平年。”
觉景禅师曰:“画鼓声终后,将军不点头。”
那么, 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无为而治吗?
不是, 无为是开悟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
无为, 无无为,不可两头摇啊, 摇来摇去, 就是避溺而投火。
新罗国大岭禅师,
僧问:“古人道,只到潼关便即休。会了便休,未会便休?”
师曰:“只为迷途中活计。”
曰:“离却迷途,还得其中活计也无?”
师曰:“体即得,当即不得。”
曰:“既是体得,为甚么当不得?”
师曰:“体是甚么人分上事?”
曰:“其中事如何?”
师曰:“不作尊贵。”
问:“如何是一切处清净?”
师曰:“截琼枝寸寸是宝,析旃檀片片皆香。”
问:“如何是用中无碍?”
师曰:“一片白云缭乱飞。”
只到潼关便即休。可是何处是潼关呢?
截琼枝寸寸是宝,析旃檀片片皆香。何处不是?
如何到长安?延茂禅师说:“坐地到长安。”
如何到潼关?我说:“休即到。”
如何过得深坑?敬慧禅师说:“不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