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州李翱刺史,
向药山玄化,屡请不赴,乃躬谒之。
山执经卷不顾。侍者曰:“太守在此。”
守性褊急,乃曰:“见面不如闻名。” 拂袖便出。
山曰:“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守回拱谢,问曰:“如何是道?”
山以手指上下,曰:“会么?”
守曰:“不会。”
山曰:“云在青天水在瓶。”
守忻惬作礼,而述偈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守又问:“如何是戒定慧?”
山曰:“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
守莫测玄旨。山曰:“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闺邠中物,拾不得便为渗漏。”
守见老宿独坐,问曰:“端居丈室,当何所务?”
宿曰:“法身凝寂,无去无来。”
药山把戒定慧比喻成闲家具, 妙哉, 当浮一大杯!
本色住山人, 全无刀斧痕。 要那戒定慧做什么?
“云在青天水在瓶”, 妙哉, 妙哉!
老和尚, 后生晚辈敬你一大杯, 来来来, 干了! 痛快!
我前几天说过, 凡是需要打坐习定的, 不超出非想非非想天。 药山今天又说, 戒定慧是闲家具, 应该弃之。
我其实很不想用境界两个字, 这本身就是误导。
在最高的境界, 如果可以用境界来表达的话, 是没有戒定慧的。 凡是习戒定慧的, 都是水在瓶。云已在青天, 要瓶子做什么?牛已去, 要牛栏做什么?人已去, 要屋舍做什么?
但是你如果还没有到飞龙在天的境界, 老老实实修戒定慧。你不要瞧不起非想非非想, 这已经是四禅天的天顶。 你这辈子如果能到这里, 也算是高僧大德了。
药山和其他许多明师不同,他的接引方式千变万化。其他很多都是几十年用同一招。昨天他和高沙沵演舞台剧,今天又说出了一句金句“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把他的话稍微改一下“性在青天相是瓶”
这些禅宗公案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没有导演,没有预演,都是随机的临场发挥。一问一答间,智慧的火花四射,让人拍案叫绝。
京兆府翠微无学禅师,
初问丹霞:“如何是诸佛师?”
霞咄曰:“幸自可怜生,须要执巾帚作么?”
师退身三步,霞曰:“错!”
师进前,霞曰:“错!错!”
师翘一足,旋身一转而出。
霞曰:“得即得,孤他诸佛。”
师由是领旨。
退,是错,进,同样是错。无进无退,本自圆满。无学禅师翘一足,旋身一转而出。丹霞就说这才对了。旋身一转就是本自圆满,和绕禅床一周而出是一个意思。
住后,投子问:“未审二祖初见达磨,有何所得?”
师曰:“汝今见吾,复何所得?”
投子顿悟玄旨。
一日,师在法堂内行,投子进前接礼。
问曰:“西来密旨,和尚如何示人?”
师驻步少时。
子曰:“乞师垂示。”
师曰:“更要第二杓恶水那?”
子便礼谢。师曰:“莫垛根。”
子曰:“时至根苗自生。”
虽然《五灯会元》上说投子顿悟玄旨。但我认为此时的他还没有悟道。为什么?悟道之人不会问出他后来问的这些傻问题。
问曰:“西来密旨,和尚如何示人?”无学禅师停下脚步没搭理他。
子曰:“乞师垂示。”无学禅师不搭理就已经是非常明确的开示,没有什么西来密旨。他居然还在求垂示。连灵利座主都算不上。
师曰:“更要第二杓恶水那?”无学禅师没好气地说,不搭理你就是浇了你一头粪水,难道还要我浇第二瓢么?
根, 就是指六根,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莫垛根”就是不需要断绝。无学禅师还是起了慈悲心,指点一下。
师因供养罗汉,僧问:“丹霞烧木佛,和尚为甚么供养罗汉?”
师曰:“烧也不烧著,供养亦一任供养。”
曰:“供养罗汉,罗汉还来也无?”
师曰:“汝每日还吃饭么?”
僧无语。师曰:“少有灵利底!”
你就是罗汉,就是佛啊,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