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破灶堕和尚,不称名氏,言行叵测。隐居嵩岳,山坞有庙甚灵。殿中唯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烹杀物命甚多。
师一日领侍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设拜师前。
师曰:“是甚么人?”
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
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礼而没。
少选,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甚么径旨,便得生天。”
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
侍僧无言。师曰:“会么?”
僧曰:“不会。”
师曰:“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
侍僧等乃礼拜。
师曰:“堕也!堕也!破也!破也!”时号为破灶堕。
炉灶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庙里的佛菩萨也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其实,那个镜子中的憔悴的帅哥,也是泥瓦合成。性中无相,相中无性。
僧问:“物物无形时如何?”
师曰:“礼即唯汝非我,不礼即唯我非汝。”
其僧乃礼谢。师曰:“本有之物,物非物也。所以道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参这一段不难, 礼或不礼,都不对。凡是这种对立的反义词出现在公案中,你就知道祖师是在告诉你离开两边,着任何一边都是错。
有僧从牛头处来,师问曰:“来自何人法会?”
僧近前强手,绕师一匝而出。(你问我从哪里来,我绕一圈走出房门,不来)
师曰:“牛头会下,不可有此人。”
僧乃回师上肩强手而立。 (又走回来站立,不去)
师曰:“果然!果然!”
僧却问曰:“应物不由他时如何?”(开始反过来印证,如何做到应物而不累于物?)
师曰:“争得不由他!”(悟得不相妨)
曰:“恁么则顺正归元去也。”(赞,这样就对了)
师曰:“归元何顺?”(悟道何须对?暗讽你还有对错顺逆)
曰:“若非和尚,几错招愆。”(你牛逼,我说错了)
师曰:“犹是未见四祖时道理。见后道将来。”(看来你还是没有悟道,要不你再说一句来听听。“
僧却绕师一匝而出。 (又画了一个圆圈,无始无终, 道什么将来?)
师曰:“顺正之道,今古如然。”(好吧,你也牛逼)
僧作礼。
这位牛头山来的僧人, 是一位悟者。这一出舞台剧是两位大师的互相印证。 三下五除二, 就互相作礼。有时我在想, 我这样把这些公案都破了, 说得这么清楚, 对佛弟子们是不是有帮助。 这样一来, 是不是太容易了, 失去了参禅的趣味。 太容易了反而使佛弟子们失去了勇猛精进的求道之心, 养成一种依赖。
我的师傅开示我, 就象这些祖师, 每次就是一两句话, 没有多的。 每次总是想尽办法想请师傅多开示几句, 师傅总是惜口如金。 每次师傅开示了一两句后, 回来都是花上几个礼拜, 甚至几个月去参, 翻阅各种经典, 不弄明白不罢休。
但是越如此, 参禅求道之心越盛。
我要好好想一想以后该如何写下去。要不,你们给我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