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蜀国的山川古堰

(2023-03-24 08:54:33) 下一个

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坝子,降水丰沛、河流纵横,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大型世外桃源。邛崃山脉斜列于平原西侧,是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两千多年前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平原西部的岷江下游修建了世上年代久远、唯一留存的无坝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郊野之富,号曰近蜀”。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处处体现了“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的道家哲理,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000年,都江堰和青城山一起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图片依次为渠首枢纽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堤分流(左上)、飞沙堰溢洪(左下)、宝瓶囗引水(右上),以及中国五大古桥之一安澜索桥(右下)——始建于宋代以前,清代重修。第一次来这里时是1998年盛夏,索桥上挤满了人,那时还不是世界遗产。

清代著名诗人黄俞有诗曰:“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位于都江堰西门外玉垒山麓,原为纪念蜀国望帝杜宇的望帝祠。庙宇依山势布局,穿插于山林之间,上下重叠交错,不强调中轴对称。二王庙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倒塌,震后尽量使用原材料按原图纸修复。庙内石壁上刻有李冰传世的六字格言 “深掏摊低作堰” 以及 “秉势利导因时制宜”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历代治水口诀,李冰的治水思想领先两千多年。

左上图:二王庙正殿前大清咸丰年间镌刻的“饮水思源”碑,碑下是龙生九子之神兽赑屭,在大地震中断成两截。右上图:正殿左侧的铜制哮天神犬,通身被游客摸得锃光瓦亮。左下图: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 “杩槎”及填充了卵石的竹笼,截流江水之用,当今世界各地水利截流大多沿袭这种技术。右下图:1975年在都江堰出土的汉代持锸无头石像,可能是当年李冰派人在岷江岩壁雕刻用于控制引水量的“三神石人”之一。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顶峰海拔1180米,形成于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被称为“成都的后花园”。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此,羽化后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在彭祖峰东坡上,坐落着青城山上规模最大,规制最高的道家宫观上清宫。始建于晋朝,唐玄宗时重建。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间,宫门为石砌券洞,门匾是1940年蒋中正手书,草书楹联为于右任墨宝:“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

街子古镇地处邛崃山脉,位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东北方与都江堰接壤,岷江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古镇两山相环、二江相抱、韵致别具、因水兴商,是历代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在风雨飘摇中洗尽铅华的青石板路和古老民居让人驻步留连,街旁房屋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左上图中的“字库塔” 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惜字是福”的街子人用来焚烧字纸的。字库塔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呈六方体形,高15米、分五层,上面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右下图是横跨味江的御龙桥,清乾隆年间初建,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

邛崃古名临邛,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蜀守张若在此筑城,因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邛崃自古被誉为 “天府南来第一州”,与成都、郫县、巴县同为巴蜀“四大古城”,自建城以来就是西南重镇、商贸名区,是秦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唐代“茶马古道”第一重镇。 2300年来历代演变,临邛城饱经沧桑。康熙三十二年(1693)修复城墙,城开四门,东城楼名为 “涌泉楼”, 匾曰 “环江沃野”;南为 “挹翠楼”,匾曰 “崃山拥秀”;西为 “鉴湖楼”,匾曰 “瑞霭云吟”;北为 “跨鹤楼”,匾曰 “灵绵雾岭”。

邛崃是西汉年间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的故乡,相传她被落泊书生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所打动,二人倾心相爱、携手私奔,留下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如今文君故居中的文君井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临邛酒肆”时的遗物,“井泉清洌、甃砌异常,井口径不过二尺,井腹渐宽,如胆瓶然。”另外还有琴台、酒肆、漾虚楼、水香榭、凌云堂、四角亭、当垆亭、听雨轩等遗迹,杜甫有诗曰:“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故居门匾为郭老所题,园林建筑多是清代重修的。文君与相如、薛涛与元稹的浪漫故事,大概只存在于传说中了。

邛崃自汉唐起就因酿酒、制茶、煮盐、冶铁著称,市中心临邛镇仍保留着具有秦汉风情的古街文化。邛崃是全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地方名酒——邛酒被载入《史记》《汉书》,酿造了千年流传的诗酒文化。如李商隐:“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陆游:“一樽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邛崃地区海拔600-1000米,终年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有 “中国黑茶之源”的美誉。早在公元前,古人就在邛崃火井镇开采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临邛在秦代时,就因铁矿资源丰富,成为巴蜀冶铁一大重镇,图为文君故居院墙上的木刻 “汉代邛崃四景”。

蜀中名山天台山地处邛崃山脉尾部,远古时代即为邛族繁衍生息之地。相传大禹治水路过蜀国时,曾选此山为台登高祭天,故得“天台”美名。天台山前瞰成都平原,后临玉溪河谷,右界蒙顶,左接玉林。群山环抱的河谷构成海拔1400余米、宽广约30平方公里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 ,山体由西南略向东北倾斜。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状若登天之台,金龙河自山顶蜿延而下,穿越天台全境。天台山以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著称,沿径登山,怪石嶙峋、林海苍茫,处处清泉飞瀑、奇花异草、鸟鸣蝶飞,与只有110公里之距的成都俨然两个世界,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巴蜀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天台山“登高祭天”。汉末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南北朝时,西域僧人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时代,天台山集佛、儒、道三教于一山,号称“西竺第一禅林”。雷音寺(左)位于玉霄峰下,最初为汉代道观,唐以后逐渐变为佛寺,兴旺于宋代。后几度兴衰,现在的寺庙是2006年重修的。隋唐时代天台山宗教蔓延,两宋年间三教争山夺林、各营院园、矛盾百出,佛寺、道观、官房多达108处,出现了国内唯一的古代宗教法庭“和尚衙门”(右),画家文同、诗人陆游都曾作过法官。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对天台山有如下描述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天台山的传说:西汉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成功后,到此处游玩、抚琴作诗的“琴台石”(左上图)。唐代安史之乱中杨玉环被赐死,邛崃道士奉旨在此觅得其芳踪,故称“贵妃池”(右上图)。北宋诗人文同有诗、词、书、画四绝,尤善画竹,“文同砚”是他画竹研墨之处(左下图)。古蜀国山民治疗腰疼病的良方——“神仙撑”,系山神托梦告之(右下图)。

天台山的蜻蜓与蝴蝶。

夜宿山庄,川菜也清淡——山蘑鲜蔬老鸭汤、各色时令野菜。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命名的西岭雪山位于邛崃山脉中段,俗名“大雪塘”,距离成都不过百余公里。在海拔3000多米处的日月坪可远眺5353米的成都第一高峰,这也是全世界人口千万级大城市中海拔最高的雪山。号称 “阴阳界”的白沙岗一带,云蒸雾涌、气象万千,是温暖湿润的四川盆地气候与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气候交汇处。其实冰雪世界对于久居北欧的人来说算不上稀奇,奇就奇在是在这么南的地方。想来1300多年前既无雾霾又无高楼,所以诗圣可以从草堂西眺大雪山,一览无余。

川西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面积924 500平方公里,包括邛崃山和夹金山的七个自然保护区和九个景区,为第三纪原始热带森林遗迹。栖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目前全世界30%以上的濒危野生大熊猫都生活在那里,2006年列入UNESCO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那里也是最重要的圈养大熊猫繁殖地,小熊猫、雪豹及云豹等全球严重濒危动物的栖息地,还是世界上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长1000多个属种的5000-6000种植物。虽然沿着邛崃山脉走了一遭,却从未看到过野生大小熊猫,贴几张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拍的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可以回去玩了。
春后雨前S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谢谢美言!顺致春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下次去邛崃!
雪中梅 回复 悄悄话 文图并茂,介绍的真详细,知识丰富,跟着学习了,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