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新语

追踪记忆, 分享旅途拾零
个人资料
正文

接收日机撤退台湾 - 航空抗战 (9)

(2021-01-25 13:35:47) 下一个
接收日机撤退台湾 - 航空抗战 (9)
 
 
抗战胜利后,我们中央航校第五期八十来名学员,活下来的大概只有一半。死亡的一半中,真正死于战争的,也只是少数。有各种各样原因,像飞机质量,意外事故,都能轻易结束一个飞行员生命,我们国家实力太弱,技术差,设备落后,简直与日本人不成对手。加上美国、苏联支援的飞机,在战争初期阶段,我们的飞机在同一时间也只有百来架。与日本几千架陆军海军航空兵飞机,和强大的飞机制造业相比,简直无法抗衡。
 
我们很多飞行员同袍很可怜,战时因各种原因落在敌后,军方对空军人员的搜寻营救做得很差,缺少能与地方联系的有效搜救系统,使不少空军人员没能获得及时救助而死亡、失踪。不过空军有一个很好的医疗系统,在我方各地都设有医院。空军人员只要是活着回来,无论伤病,都能得到及时医治,待遇很优厚。
 
抗战结束后我升到上校,调地面勤务,在北平任职,......  来台后,没有适当的位置,很早就退出空军,退役时也是上校。后调国防部工作。当时觉得空军是一辈子的事,现在看起来,除了人事问题,还有自己不求上进,不应该将空军当成一辈子的职业。
 
除了航校五期,也与其他各期的飞行员来往。空军成立十二大队,大队长王景长,人很好,现在美国。他来美后学针灸,成为针灸师(从操作一杆转为一针),在洛杉矶或纽约,我们很熟,他是航校第四期的。
 
接收工作
 
抗战结束,终于和平了,接下来就是接收日军飞机和机场工作,由于空军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接收工作做得一塌糊涂。空军到了地面,就好像很了不得,权大得不得了。为了接受日军基地和物资,从战时指挥部派出了32个指挥官,从石家庄到青岛,到处随便派人去指挥。一个个精密工厂随随便便就交到一个人的手上,也不考查这个人能力。现在想想,实在是荒唐。
 
战胜后接收日本飞机,各地机场日本剩余飞机其实很少,也派不上用途,没有正式加入我们空军。确实有一支空军部队,专门使用日本飞机,基地在济南和北京。没有多久,这些飞机开始出现问题,但坏了没有零件器材,终究没能派上用途。空军人员方面,也没有接收日军飞行员,他们都回去了。日本飞行员军纪很严明,比我们强。战争期间,我方抓到过一些日飞行员,但不是很多。
 
从空军参谋学院毕业后,也就没有回到战斗部队。先派到北平,在接收地区司令部。后来地区司令部改为军区司令部,军区司令部管辖范围很广,包括多个城市的空军基地和设施。全国当时有十个空军军区司令部,像东北军区,华北军区等等。 
 
转到地面上后,最开始是了解行政业务,后来青岛需要空军指挥官,我就被从北平派到了青岛。山东地方势力有两种,分为皇协军及游击部队,本来他们想向国民党投靠,要求编入,但是陈诚不肯。这样一来,这么一大批人就变成了反对国民党的人。国民党本来是可以接收山东的,完全是被陈诚弄坏了。
 
撤退台湾
 
撤退时,先从东北开始。苏联把东北交给了中共,我们只有几个大城市。没过多久,东北形势紧张。一次与美军驻青岛巴格里德上校交谈,上校分析说:看共产党的攻势,国军在东北已站不住脚了。东北后撤,北京也保不住,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到天津、二是到青岛,陆地走已来不及,必需靠空军。
 
我听到后,马上跑到北京向司令禀报。司令听后,训道,我们现在正在想办法发奋图强,你却来要我们撤退,根本把我的话当耳边风。现在想起来这件事,我当时也实在是太年轻,这种话即使是对的,司令也有参谋帮他出谋划策,哪里用得着我以下级身份对上司讲。
 
我于是回到青岛,没有几天,就收到北京紧急撤退的电报。当时共军炮弹已经落到机场,傅作义是北平城防司令。他尽力保护机场,维持飞机跑道。对不愿起义的要人、他也礼送出境,使一大批人还有机会活着出来 ,算是仁至义尽。
 
我走时,飞机非常短缺,能坐的地方都坐得满满的,大家都知道坐不上飞机就意味着死亡或被俘。飞机将要起飞之际,看到飞机傍有一位士兵,眼睁睁望着我们离去,知道我们将一去不返。他完全可以去逃命,去发劳骚或者反抗,但还是向往常一样,平静地向我们敬礼,跟我们挥手道别,我真不知道换了自己会怎样。那个情景,过了这么多年,至今想起来还不胜感慨。
 
日本人来时,老百姓还是站在我们这一边,大家还都一条心。共产党来了则不同,民心是向着他们的,我们被放到了民众对立面。这一笔糊涂账,不知道哪一年才算得清楚。
 
 
附记 1: 王钟淦娄雪梅夫妇聊天记录
 
王钟淦:我们放假时外出也穿便服,当时在成都大街小巷,很多军人都穿便服。
 
娄雪梅:战时在成都,工资280块,和别人比起来相当不错了,但是维持一家11口人加上小丫头,生活的也很勉强。
 
王钟淦:你看我们那时穷,也还有小丫头哪。
 
娄雪梅:小丫头60块钱买的,那时四川穷得很,只要有饭给她吃,家里就让她来了。
 
王钟淦:飞机刚开始轰炸时,老百姓不怕警报,也不知道进防空洞。警察也很愚昧,飞机来时,还不许老百姓讲话,怕飞机听到。
 
娄雪梅:我刚开始也不怕有飞机来,就躲在竹林里,看着飞机在天上打架。有次我刚烧好菜,就听到警报响起。那天我烧的是红烧茄子和糖腊排骨,味道很好,实在舍不得离开。还犹豫着是不是趁热吃完再躲起来,就听到轰的一声, 房子都要塌了似的,跑出去一看,院子里的花坛都被爆炸震塌了。
 
……
 
王钟淦: 我们飞DB、SB飞机时,飞到3000米以上高空,水就会结冰。在那一高度,飞机不能呆太久,因为液体凝固,发动机会停转。后来我们知道要飞高空时,就带一桶水,里面放一些水,码放好多块豆腐,下机时冻豆腐就做好了。那时没有冰箱,夏天可以吃到冻豆腐,也算稀奇。
 
娄雪梅:太太们知道先生要飞行,就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一盒豆腐和水,封好。第二天交给先生带上飞机。在三千米以上, 温度降到零下,五千米时零下20度。飞行结束后,结成冻豆腐。有时做得多了,还当人情礼物送人。
 
王钟淦: 在高空飞行需要氧气,但大家懒得戴面罩,只将氧气管出口含在嘴里,氧气筒压力大于大气压,所以很多气体冲入胃部,每次高空飞行回来,一下飞机就开始排气,以此取笑。在高空不能不戴防护手套,如果不戴,飞一次两手就会严重冻伤。
 
附记 2: 根据日方《中国方面陆军航空作战记录》,二战结束前夕,日本陆军在华航空兵力为两个航空师团所属6个航空战队、三个航空战队特攻队、另两个独立航空中队,仅余老旧飞机347架。其中265架为特攻队所有,只有82架属于航空战队。日航空部队飞机供应困难、缺乏零件补给,处于隐藏避战状态。
 
中国方面,从1941年至1945年8月,根据租借法共从美方获得370架战斗机、73架轰炸机、11架运输机,在十三个基地培训了1300名飞行员。加上美军第十四和第十航空队数百架战机,战争末期,中美空军取得绝对制空权,中国上空已罕见日军飞机。中国空军历尽艰辛,终于涅槃重生、取得对日空中优势。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Jiajia2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分享这些宝贵经历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