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过完了,东北的天气三伏天就不热,到夏末就更凉快了。可不知道为什么胡同里突然有那么多的蚂螂儿(蜻蜓)在飞舞,招惹得胡同里的孩子们几乎全出动了。大家都拿着一个长竹竿,双手把竹竿尽可能高地举起,很快就会有一只蚂螂儿落在竹竿顶部。小心翼翼地把竹竿慢慢地放低再倾斜,两只手一把一把地往前移,那个蚂螂竟还傻傻地并排竖起它的双翅被人两个手指捏住。小孩举着竹竿追逐猎物,亲手捉住蚂螂时的那种快感,颇似山里猎人下套子挖陷坑捕获野物时一样的欣喜。长在城里的孩子,看到昆虫和动物的机会不多,从春到夏偶然会有个什么虫儿飞过或落在谁家养的花盆植物上。看得最多的还是地上忙个不停的蚂蚁,或者晚上听见墙缝里鸣叫的蛐蛐。大街上有灯照明的电线杆子旁边会有喇喇蛄,或者类似蛐蛐的油葫芦(个头比蛐蛐大身体油黑发亮),晚上围着灯光飞舞或在地上爬行。小孩子跟着有经验的大哥哥,晚上拿个手电和长须子,去捉墙缝里的蛐蛐,别的那些虫儿却没人养来玩。
偶尔会有郊区农民抓几个蝈蝈上城里来卖,买的人不多,慢慢地就看不见卖蝈蝈的人了。胡同里裸露着土地却不见棵青草或野菜,春夏间来城里卖苣荬菜的郊区农妇很受欢迎。那些围着头巾穿着花袄说话憨厚的大姑大嫂们,挎着个篮子拿着个碗,根据季节五分或一毛钱,用手大把地抓上一碗卖给城里人。买了苣荬菜的人家,主妇端回家去一根根洗干净了,晚饭时一家人蘸大酱吃。苣荬菜味苦,茎叶断处有白色液体流出,手摸了发粘变黑。嫩而新鲜的苣荬菜叶有点紫红色,苣荬菜没长老卖相好价钱贵一点,蘸大酱吃在嘴里苦中回甘,品尝得到乡村的一点春意。
季节更早点来城里的是卖鸡雏的郊区农民,春暖花开气候宜人,一担子挑两大扁平筐的小鸡雏,“鸡儿鸡儿”的叫声飘进胡同、飘进巷子、飘进院子。胡同里的孩子们听见或看见了,不买也要跟着看热闹,有孩子花三五毛钱买上几只当鸟玩,鸟可不好捉,捉了也不好养。
海子有一次得到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他找了个带盖的纸盒,垫上棉花把小麻雀放里养。一天两次给小鸟喂水泡过的小米粒,把嫩菜叶搓个小球喂它吃,鸟儿那个小黄嘴丫张得好大,贪吃的样子好像能把海子手指都吞下去。几个星期小麻雀翅膀长硬了,他带着小麻雀去院里,小麻雀一下子飞到房檐上;他用喂鸟时的“啾啾”声唤它下来,小麻雀在房檐上把小脑袋东转转西转转,小圆眼睛眨巴眨巴,翅膀一扑楞飞落回到海子的手掌心。海子的心一瞬间柔软地化成了水,手拳住那只小麻雀,不敢太紧怕弄痛了它,也不敢放松怕它飞了再不回来。鸟儿在纸盒里睁大了眼睛望他,海子趴在炕上和鸟儿对视着,鸟儿想什么呢?海子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想保护好这只小小鸟,却又不知如何把它保护好。
一天海子早起忘了把装小麻雀的纸盒从炕头放到窗台,晚上窗台上有冷风要把它放到炕头保暖;早上和中午做饭多,海子放学回来,发现炕头太热小鸟被闷死了。海子把小鸟放在手掌心,盯视了好久小鸟那闭着的眼睛,不见小鸟再看他才恋恋不舍地埋了。海子一个下午都不想说话,他坐在那个有木栅栏门的小院,手里拿着一根小鸟掉在窝里的羽毛,用指尖一点点抚过。院子里偶尔传来邻居烧饭的锅碗瓢盆声,炊烟、饭香、和天光,在他面前模糊成一片,只有小鸟在风中飞翔……。
海子有时梦见那只小小鸟,在他的手掌心里,他轻轻地拳住感受着那一团绒毛些微地蠕动……。他怕手攥得太紧伤着它,便只敢轻轻蜷着手指,他听见小鸟微弱的心跳……。海子在梦里充满希望,醒来时手掌空空,他闭上眼睛再想会儿梦里那一团生命。温柔与伤害之间,只是一时疏忽,一只小小的、曾在他掌心发抖的小生命,就悄无声息地离去了。小鸟,一个精灵灵的小小鸟,让海子感受到一个生命的珍贵和可爱,大自然万物都有它个体的美妙和神奇!
飞过的鸟儿留下它的光影,飘过的风有少年的心声!
小鸡雏“鸡儿鸡儿”声一进院,海子跨出家门蹲在卖鸡雏的担子旁。太可爱了,不是一只,是一大堆儿毛茸茸的小鸡雏,跌跌撞撞“鸡儿鸡儿”地叫着闹着。海子拿出自己所有零钱,买了四只小鸡儿,用一个篮子端回家。海子把四只小鸡儿放在炕上,让它们随意地跑,离了群儿的四只小鸡儿却拥挤成一团,瞪着溜圆的小眼睛看着海子,不叫也不闹。海子赶紧找了个大纸壳箱子,里面垫了报纸,把四只小鸡儿小心地一只只轻轻捉住放到这个鸡窝里。海子去给小鸡儿准备吃食,他把一勺小米倒进一个小碗,找了一个鸡蛋煮熟。听说鸡蛋黄最有营养,把鸡蛋黄捏碎和小米拌在一起,他在忙的时候听得见那四只小鸡儿“鸡儿鸡儿”的叫声。海子端着拌了鸡蛋黄的小米,刚一接近纸箱子,四只小鸡儿看到他马上就噤声了。他把为小鸡儿特制的食物放了一小堆儿在鸡窝中间,四只小鸡儿马上把鸡食刨乱了;海子刚要伸手去整理,小鸡们却低头边刨边吃起来,那样子可爱极了。海子放心了,又找来个小碗放上水,他要照顾好这四只小鸡雏,再不会让一只小鸡儿因为他的疏忽而死掉。
春天很快过去就到了夏天,小鸡儿长得快,和家里早已喂养的老母鸡吃一样的食儿了。它们不再发出“鸡儿鸡儿”的叫声,纸壳箱子做的窝也限制了它们的活动。海子把他们放到屋外鸡棚里,那两只老母鸡却也不欺负新来的半大不小的四只鸡,挺有长辈的样子,和后生鸡们相处得和谐。倒是两只逐渐现出本相的小公鸡凶横起来,它们开始雄鸡特有的鸣叫,而且出于本能开始抵抗海子逗鸡玩儿。它们脖颈毛发竖起,双脚和双翅做出一副攻击的姿态,拉长了脖子瞪视海子。一次海子把它们放出鸡棚,他刚伸手捉住一只小母鸡,一只小公鸡从身后飞扑过来,跳在海子背上啄了他头发一口。海子放下手中捉住的小母鸡,转身出腿抵挡小公鸡的进攻,却不想更加激怒了它;小公鸡后退两步,脖子上的毛发根根竖起,扑腾着翅膀飞跃起在空中,鸡爪大伸展着用它锋利的喙向海子扑过来。海子不想和它斗下去,后退转身它却穷追不舍,海子只能连踢带打把它赶跑。
第三套院里孙家孩子也买了鸡雏,孙家三小子比海子小一岁,两人经常捉住自家的小公鸡斗架。海子和孙家三小子两手抱着自己的公鸡,鸡头礼貌地互相碰一下,然后把两只公鸡放在地上;院子作为斗鸡场是太小了,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翻飞跳跃蹬腿出喙,把对方身上的羽毛一片片啄得漫天飞舞。全靠海子和孙家三小子出面媾和,捉住自己家的公鸡,把公鸡身上纷乱的羽毛抚顺放回鸡棚。三道湾胡同的斗鸡进入最高潮,胡同各大院养有公鸡的半大小子们,都抱着自家的公鸡参加胡同斗鸡大赛。那是一群乌合之众,大赛成为一场混战,斗鸡们打得尘烟暴起敌友不分;孩子们呼叫喝彩助威叫阵,恨不得自己是只好斗的公鸡,亲自下场和对手做拼死一搏。
胜也好败也罢,三道湾胡同大多数的公鸡都被杀了,经常有人家飘出小鸡炖蘑菇的香味。没被杀的公鸡被人养着,每日抱着只大公鸡去哪个会打针的人那儿,抽公鸡血再注射给人。公鸡自身好斗的血性,通过血浆混入人的身体,有人现身说法,打过鸡血面色发红精神亢奋。鸡血有如此神奇疗效,那些只知道小鸡炖蘑菇而享受口腹之欲的人家,真是暴殄天物。
一场大雨,胡同里的洼地会形成一个小水塘,海子想起自己还有一块做手枪剩下的硬木板;他在上面钉了一根大长铁钉子,在长钉子上挂了一片小帆布,放在水洼里风吹得“帆船”在水面跑起来。没风的时候,海子用嘴吹,吹的“风”很有限,他又不能进到水洼里追着帆船吹“风”。新华书店有航模船的书,螺旋桨好做,可是没地方弄到小电动机;他想起商店里那个上劲儿的小汽车,用手拧上劲儿,小汽车能跑好远。海子把钉子烧红,在那个小帆船后面斜着烫出一个洞,拿竹片做了一个螺旋桨;用两条粗皮筋把一小块蜡烛和螺旋桨穿过那个洞连在一起,把粗皮筋两头系个大疙瘩,蜡烛在螺旋桨和船尾间起个润滑作用;他用手指把螺旋桨顺时针扭到最紧,放在水里小船儿反方向动了。海子拆开把螺旋桨调整了方向,再试验小船果然可以在水面走很远,可是方向不稳。这难不倒海子,那本航模船的书说得明白,每只船都要用舵控制船的方向。海子在小船的尾部下面离开螺旋桨的地方用竹片做了一个可以活动的舵,他把舵和船体方向一致,上了劲儿的船就会直行;舵和船体方向不一致,船就会转圈,角度越小船转的圈越小。看海子在水洼玩船有意思,就有孩子用纸迭出小炮艇或者大开口船,也有的学海子做出更好看的木头船。小小水洼四外围了一大圈的孩子,木船、纸船、战舰、风帆,水面上“百舸争流”。
梅子家里姐妹多,还有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弟弟,天气不好时,都窝在那间屋里;要是啥也不干,几个姐妹七嘴八舌越发显得屋子的狭窄和拥挤。屋里空间太小,她们大多时候坐在炕上,围成一圈欻“嘎啦哈”。她一边要照顾不会走的小弟弟,一边陪妹妹们玩游戏,手指翻动间全靠技巧与默契。“嘎啦哈”是羊的膝盖骨,每块骨头四个面,“嘎啦哈”被玩过许多回后质感温润坚硬,几块骨头更像岁月风干的光滑石头。院里海子家人多,马大娘买来各种便宜的动物下脚料给家人补充营养,海子妹妹把羊腿膝盖骨洗干净留着。梅子家小姐妹有时找海子妹妹玩,所以梅子家也就不缺“嘎啦哈”。欻“嘎啦哈”要手眼协调,用一只手将口袋向上抛,在口袋抛掷上空至落下来的极短时间内,用同一只手迅速地将“嘎啦哈”翻至相同的一面,或抓、或搬、或挪移,讲究的是“快”、“准”、“巧”。
天气好时,梅子会带着妹妹们跳皮筋,让最小的妹妹看热闹。四姐妹分成两拨,两个各拉着皮筋一头,另外两个单人或一起跳。“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那条皮筋绳是用平时攒下的一个个皮筋圈圈儿串在一起,跳着跳着皮筋圈儿会断开一个,梅子就要从收藏里找出一个新的接上。最小的妹妹不会跳,可是她喜欢和姐姐们在一起玩儿,就口齿不清地跟着唱。有时梅子把皮筋一头挂在门把手上,另一头让最小的妹妹拉着,五妹太小没耐心,玩一会就够了。
梅子陪妹妹们玩,她是那个帮妹妹扎辫子、分零食、处理争吵的人。在妹妹们眼里,她是个无所不能的大姐姐,稳重又理解她们。家里没有别的大人照管她们,女孩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妹妹们都听大姐姐的话。梅子陪妹妹玩是一种责任,和妹妹们在一起她是个大人,只有隔壁院阿敏是她年龄相同的女友。阿敏和梅子在一起有话说,也可以啥都不说,呆呆地望着天上的云和飞过的鸟,默默地听雨声或看窗外飘着的雪。梅子与阿敏的默契,让她们俩从心里互为知音,培养着两个姑娘的友情。这种友情是一种姑娘间的互相信任,她们之间说的那些话从不对别人提起,友情属于她们自己。
方城里没河没湖,胡同里没草树很少,喜欢植物的人在家里用盆养些花草,离自然景物最近的是万泉公园(小河沿公园)。出了大东门向东南走二十分钟,有山有水有草有树,还有很多珍奇动物。海子第一次去万泉公园是和爹一起去的,一个暖风和煦的星期天,爹带着他和两个弟弟。海子那时刚上小学,记得爹坐在小河旁公园椅子上看书,他们几个在小河旁的草地上玩耍。沿小河有一排树,垂着的树梢偶尔被风吹得动一下,草地松软碧绿。
海子后来和吴绵缜还有其他几个男生夏天去过几次,也不进公园游玩,就在万泉公园的露天游泳池玩水。不会游泳的把个单帽浸湿了,单帽都是双层布,两手抓着一小块帽子布,用嘴对着可劲吹就成一个空气泡。练习游泳时双手拽着帽檐,两个脚乱扑腾,人就沉不下水去。没有单帽用裤子也行,把两个裤腿浸湿绑好也能吹出一个分叉的大泡泡,不会水的孩子正好趴在两个裤腿吹出的泡泡中间学游泳。夏天放暑假期间游泳的孩子太多,游泳池有时间限制还要花钱买票。有孩子就去河里野浴,开始都是在河水不深的地方,河岸边有人走来过去;不觉得危险,慢慢胆子大了,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会水的人游泳。海子三年级时,中央路小学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去浑河游泳被淹死了。每次放暑假前,学校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去大河里或深水里游泳戏水。被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人,再是风平浪静的水体,也会发生想不到的危险。不幸遇难的孩子,让家里父母没法活!
可孩子们多喜欢水啊,一个月去一次澡堂子,在热水池子里也要凑合着扑腾两下。泡澡的人多了,在池子里扑腾就讨人嫌,澡池子水热也太浅;澡堂子热气蒸腾,进去头闷脑涨浑身难受,小孩子不愿意去澡堂子。那次下暴雨正阳街积了两尺深的水,小北门副食店的大圆茄子漂得到处都是,小孩子玩了水还顺手捞上几个大圆茄子回家。玩了水的小孩子身上水干了后,拿食指在胳膊上一挠就显出一条明显的道道,大人就用这个办法检查孩子是否玩野水。那天玩了水后抱着茄子回家的孩子们,当妈的都乐得有不要钱的茄子吃,忘了在抱着茄子的胳膊上划一道。胡同的孩子们盼着又暴又急的雷阵雨,不为了发水可以捞茄子,想的是出了家门大街上就可以去玩水。
秋日天高气爽,一到周末胡同里全是孩子,玩啥的都有。常看见两拨孩子在一起打梭子,玩时用的梭子和梭板都是自己做。一拃长一寸粗的圆木棍两头削尖就是梭子,一尺多长一巴掌宽的木板,一端用锯子做出个把手就是梭板。把梭子平放地上,手握梭子板敲击梭子的一个尖头,就势把跳到空中的梭子打飞。往往是海子和林子,把胡同里的孩子分成两队,定好规则开始打梭子。
把梭子放在地上,双方队员都站在梭子外五步远,剪刀、锤子、布决定哪队先开始进攻。攻方梭子手把圈内的梭子敲飞,然后把梭子向没人的方向狠劲儿一拍;梭子飞得越高越远为好,两队人拼命去抢梭子,攻方抢到得分;再继续开始放梭子在地上,开始新一轮进攻;如果守方抢到梭子,则攻守易位,从新开始新一轮敲梭子打梭子抢梭子的过程。打梭子规则千变万化,没个什么标准,就为了一起跑着抢一个东西玩儿。一不小心打飞的梭子碎了谁家玻璃,大家一哄而散,留下倒霉人家骂半天。
胡同里常有老汉卖糖稀,两根小棍在糖稀锅里搅上一小团,一分钱甜上大半天。有人挎篮卖“菇娘儿”,青“菇娘儿”可以把籽掏空咬着玩,发出青蛙似的声音;成熟的“菇娘儿”大把地抓着往嘴里扔,香甜多汁真好吃。偶然有人背着个大木头箱子串胡同,交几分钱就让孩子隔着个小孔看“洋片儿”。能给家里打酱油的孩子,买东西剩下的钱妈妈不会要回去,攒下零钱光顾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人。
天暖了,胡同里开始滚铁环,一个追着一个地跑,铁环在铁钩里划出的响,那是火车驶过童年的轨道声。风筝也飞起来了,吃冰果剩下的小竹棍绑个框架糊上纸,再贴上一条长尾巴;从妈妈针线筐里拿一轴线,系上风筝在胡同里跑,逆风而上的风筝“欲与天公试比高”。
地上挖上五个小坑,玻璃球在手中叮当作响,一群孩子趴着比准头,阳光照得玻璃球亮晶晶。扇啪叽是男孩儿的最爱,从哪儿搞来一摞画有人物的硬卡片,一个一个往地上“啪叽、啪叽”地扇,赢了就收走别人的啪叽。纸烟盒叠成元宝状,像啪叽一样扇,烟贵了烟盒也好看,叠成的元宝都想赢。玩泥巴的孩子脏兮兮,和好的泥巴做个底儿薄薄的泥碗儿,反手扣在地上,能听到一声爆响,就畅快地笑出声。渴了热了,就着自来水龙头,清凉的自来水喝个饱。
天冷了,冬天没冰没雪时可以在一个向阳的墙根“挤香油”,所有孩子齐声喊,全都合力向前挤。游戏简单场面欢乐,参加的人兴致高涨,一个个挤得冒汗——“出油”;“挤呀,挤呀,挤香油儿!挤出粑粑换糖球!” 一声接一声,回荡在胡同的砖墙间。
太阳一点点转着方向,胡同里没有季节孩子们忘了时光,再无聊了就去爬城墙、去中街逛商场。不到饭点不回家,窝头、苞米碴子粥、高粱米饭,饿了有饭吃就是好日子。老师留的作业不多,放学回家有学习小组,胡同里孩子们凑一堆儿就是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