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星期天的上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棂,洒下一片明亮的光斑。本应安静的教室里却回荡着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梅子、海子和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从操场翻墙跳进校园,然后打开一扇窗户跳进他们熟悉的教室,不是为了上课,是“修理”教室里的课桌。大家分散开,“砰、砰、砰”,锤子敲击的声音在空气中回响。每个人看起来那么一本正经,举着锤子在桌子上敲几下,然后都俯下身子,像是在玩一场游戏。偶尔有人窃笑,偶尔又互相使眼色,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安静了一小会儿,见值班老师并没有出现,他们又悄悄探出脑袋后再次站起“砰砰”地继续敲击课桌。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又是一本正经地假装在做好事又不想留名,就这样反复几次后,终于惊动了值班的老师。“快快快,藏起来!”有人低声喊着。大家迅速俯下身体,像鸵鸟样把头埋进课桌底下,还有人窃笑出声。他们在教室里听到老师向这边教室走来,怕她走错教室,有人又敲击了一下课桌后,大家都隐藏好。这最后的敲击声让值班老师毫无疑问地锁定了他们的教室,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她站在门口,看着这群“修理”课桌的同学一个个从课桌下钻出来,满脸洋溢着被发现的快乐。“你们在干什么?你们是在‘修理’课桌吗?”值班王老师眼光扫过每个人,似乎在数有多少个同学在做“好事”。大家站在一起,看着王老师不自然地笑着,王老师似乎早有准备,她拿出一个本子和笔,记下每个同学的名字,然后挥挥手让大家玩去吧。
回家的路上没有人说话,没了来时的期待,没有那种做了好事后的满足与快乐。他们的情绪有点低落,却不知和谁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学校号召大家学习雷锋,多做好人好事,可哪有那么多的“好事”等着他们呢?已经有人捡过五分钱交给老师了,他们也想“捡钱”交给老师,可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兜里也没钱。在一起做作业时,海子提出了这么个主意,星期天去“修理”教室的桌子,梅子也没啥好想法就同意了。“好事”做过了,名字也被值班王老师记下了,明天他们肯定会被曹老师表扬,可梅子觉得心里怎么就有点别扭呢?
梅子右手不自然地拿着锤子,左手拽着自己的衣襟,她皱着眉轻声说:“我觉着今天的好事做得一点也不好,王老师记大家的名字时,我都不好意思看她一眼。感觉她知道我们在干什么,现在想起来怪怪的。”海子看了梅子一眼说:“想那么多干嘛?谁让学校老是让我们学雷锋,我们又想不到什么好事去做。” 梅子的声音更小了,像是说给自己听:“不是说做好事不留名吗?我们这算什么呀?就是在演戏嘛!”海子沉默了一下,抬起头满不在乎地说:“我是想被表扬的,王老师记名字时,我挺高兴的。”梅子转过头,睁大了眼睛看着他:“你还要这么说,我们今天就是在演戏!” 海子强词夺理地笑了说:“我们反正不是做坏事,不做坏事就是好人,我们也是没办法,是吧?你有别的什么法儿去学雷锋吗?要不咱们去逛中街,想法儿捡五分钱交给警察叔叔?”
他们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落在肩头,却照不进心里那个困惑的角落。梅子还说不明白,做好事不只是交出一枚硬币、修理一张没坏的课桌,重要的是那份发自内心的思想与诚意。梅子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她比走在一起的同伴们想得更多。
海子见梅子不开心,他忍不住问她:“你在怪我出的主意不好吗?”梅子轻轻笑了一下说:“没怪你,学校要求我们学雷锋,广播里和黑板报上都要求大家学雷锋。只是我们的方法不是很好。” 海子漫不经心地回道:“那咋办,咱还不是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 梅子认真地看着海子说:“一个人去做好事,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那你说咱以后咋学雷锋?”梅子想了一下,不是很确定地说:“以后不要为了让人知道而做好事,不要演戏作假,有机会有需要才去学雷锋。”
学校里号召大家学雷锋,整个社会都在提倡雷锋精神。在火车上,人们抢着去帮列车员清扫车厢,为旅客打热水提重行李。等红绿灯时,有人搀扶老人过马路,有人帮人抱孩子。那么多人都在学雷锋,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们渴望一个有雷锋精神的社会,大张旗鼓搞运动学雷锋,让有些孩子不择手段,海子就想出这样的馊主意。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毛主席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毛主席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件好事,也不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雷锋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习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习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雷锋日记里这些激励人心的话感动了无数的人,尤其是那些成长中的孩子们。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个听到或看到的人扪心自问,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怎么做才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为建设祖国有贡献的人。梅子还不懂得雷锋那些话的真正含义,但她隐隐约约地觉得,那些句子很有意义。它们像春天里农人播下的一把种子,悄悄埋进了她的心田,在她尚未察觉的日子里发芽生根。她开始有了一些自我反省的能力,思考怎么去做好事?做好事是为了什么?
她开始反思,在教室里敲敲打打的样子,是不是有些偏离了“学习雷锋”的初心?像葵花朝着阳光一样,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悄悄地、缓缓地调整自己的方向。梅子比海子早熟一些。她的沉稳和敏感影响着她的朋友,尤其是逞强好胜的海子。小学时的海子调皮、冲动,常常被老师批评。梅子的想法和行为,让海子在调皮之外,也有一个学习的好榜样。他们都还小,但种子已经播下了,好种子会慢慢发芽成长结出果实。等哪天真正理解那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关键时刻他们就能毫不迟疑地站出来,给这个社会增添一点温暖。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号召。社会上又掀起一波学习解放军的热潮。院里只有田叔当过兵,大家都觉得田叔人不错,虽然他不再穿军装,可说话做事都很讲究。回家探亲的军人,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有礼貌懂谦让,人们对军人的印象都好。不用毛主席说,大家都愿意向解放军学习,雷锋也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呢。
有那么一天,田叔气呼呼地推着他的自行车回家,正是晚饭时间,上班的人陆陆续续地回来。韩叔就问田叔:“看着你怎么不高兴啊?”田叔正想找个人疏解心里的烦恼,就和韩叔抱怨道:“你说,全国学习解放军没错,毛主席是指的人民解放军这个整体,并不是哪一个军人。我还当过兵呢,能让你们都学习我吗?”韩叔说:“你说的没错,是这么个意思,咋啦?”“别提了,今天回家,我和一个骑车拐弯的军人撞上了,我一点没错,是他违反交通规则。我们俩争论时,围观的人都说我错了,让我给那个军人道歉。气死我了!”“为什么让你道歉啊,拐弯的要让着直行的,都是这个理儿啊!”“谁说不是呢,可大家都说‘全国要学解放军’,我要给骑车的军人道歉。”“那不乱套了吗?咱们都学那个军人去撞别人啊?”“嘿,我还没想到要这样说,我也是气糊涂了。我就告诉大家,我是退伍军人,也是解放军的一部分,不是所有的军人都是好战士。我这一说招来更多人的反对,说我反对毛主席,就差点把我抓到派出所去。”“现在就是这个风气,一有争议就是毛主席说的啥啥,这个事到毛主席那儿也不会让你给那个军人道歉嘛!可谁会跟你讲这个理儿呢,你一张嘴永远说不过一群糊涂人。消消气,不值得,下次把你的退伍军官证给大家看,说不定那个军人还要给你敬个礼纳!”田叔让韩叔最后一句话给说笑了,两人又扯了一通闲话,田叔气消了,回屋休息去了。
崔大姨来到海子家,问马大娘要不要买旧缝纫机,崔大姨单位更新设备,把原来用脚踩踏的缝纫机换成电动的。电动缝纫机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解放了缝纫工人的体力负担,替换下来的缝纫机低价处理,职工有优先权。崔大姨说:“买台新的要一百多元钱,还不能缝太厚的布料,我们工厂的旧机器都是为缝纫厂特制的,帆布那么厚的布料都很容易扎透。虽然是用过的旧机器,平时保养得好,这次处理前都认真检修过。处理价格根据新旧程度调整,你们家孩子这么多,买一台吧,缝缝补补可以省你好多时间。”马大娘说:“早就想买一台缝纫机,不是没钱嘛。旧的怕也买不起,我也就能挤出二十元,哪够买台缝纫机啊!”“你只要想买,就交给我吧,明天让你家谁去我单位,我差不多的买上一台,下班时就带回来。”“他崔大姨,那可太谢谢你了,我一直想要一台缝纫机,买回来你还要教教我,我还没用过呢。”“好学,一顿饭的功夫就教会你,要想熟练还要多做才行。我走了,你屋里收拾个地方,明天缝纫机就到家了。”崔大姨说完就走了。马大娘有点兴奋,家里这么多口子人,缝缝补补的活太多,都是全家人睡觉了,她才有空做针线活。不说做新衣裤,就是破了的袄袖,坏了膝盖和屁股的裤子,缝补起来一针一线太费事儿。有时真忙不过来了,先可着大人的补,出门的人要体面,小孩的衣裤就那么窟窿补丁地露着。有台缝纫机太方便了,尤其是胳勒拜儿、波棱盖儿、和屁股蛋儿那儿用缝纫机趟一遍比手缝的结实又好看。省下的时间就可以把破了的袜子都好好补一补,穿着露脚趾头或脚后跟的袜子不好看。
第二天,崔大姨帮着把一台旧缝纫机搬回来,花了三十元钱,崔大姨说:“我给你先垫上了十元钱,你啥时有了还我,我又不缺这十元钱。二十元钱的缝纫机太旧了,你看多花上十元钱,这工作台新的一样,缝纫机一点毛病没有,比商店里新的都好用。要放到寄卖商店,随便估价就值五十元不止。你放心用吧,有个啥小毛病,我给你调整一下,真有大毛病找院里老韩,他可是修理缝纫机的好技工。”家里一下多了个大件儿,全家人都挺兴奋,马大娘尤其高兴。早就收拾好了地方,放在西屋靠西大山墙紧挨南炕那儿,缝纫时有光从南窗照在缝纫机头下方的工作台上。
买布料和棉花都要票儿,布票棉花票一年发放一次,珍贵的像压箱底儿的宝贝,一家人得精打细算着用。棉布做的衣服穿着舒适可是不耐磨,那些长穿不坏的化纤纺织物还没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被褥都要凑合着,一件衣裤要传下去,穿烂了拆了做补丁布;大人穿过的给孩子,大孩子穿过的给小孩儿,更有姐姐的衣裤改了给弟弟用。再破的衣裤也不扔,“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袜底、补胳勒拜儿、补波棱盖儿、和补屁股蛋儿,手工一针一线做缝纫的活儿,费时、费力、又费事儿,还没缝纫机做得好。家里人多白天事儿多,马大娘都是夜里在灯光下一针一线补衣服。
海子现在常看到妈用小脚蹬得缝纫机“咔哒咔哒”地转,破了的衣服和漏了洞的裤子,都用缝纫机把补丁趟得密实又整齐。胳勒拜儿、波棱盖儿、和屁股蛋儿那儿的补丁,针脚转着一圈又一圈像迷宫一样好看。崔大姨说得没错,工厂处理的旧缝纫机比商店卖的新缝纫机还好用。工厂发的劳保工作服都是厚实劳动布做的,再加上补丁布用手缝不动,一般缝纫机也吃力。这台处理缝纫机可以用粗针大线,把有洞的波棱盖儿和屁股蛋儿补得像加了一块小帆布一样结实。以前海子穿的裤子波棱盖儿那儿总是漏着洞,海子这么大的男孩儿最费衣服裤子,家里男孩儿多需要缝补的衣服裤子多。
梅子来找海子,看见海子裤子上的新补丁,针脚密密麻麻地好看又结实。她笑着对海子说:“这补丁缝得可真好看,还得是缝纫机做活又快又好。”梅子读过雷锋节省军装的故事:
部队下发夏装的那天,阳光火辣辣地洒在操场上,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挨个领取分发的夏季军装。按规定每人两套单军装,两件白衬衣,两双解放鞋,叠得整整齐齐地摆在发放台上,新军装在阳光下特别好看。
当雷锋走到发放台前时,他却只拿了一套,将剩下的一套送了回去。“雷锋,按规定每人两套,你怎么只要一套?”司务长皱了皱眉,声音里透着不解。“有一套就够穿的了。”雷锋低头看看自己那身洗得发白却依然整洁的军装,上面几个补丁缝得工整有致,“我现在穿的这套带补丁的衣服,也比我小时候穿的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呢!剩下的一套给国家省下来,也能省下一点布,一点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梅子对海子说:“雷锋也常穿补丁衣服,说军装破了缝缝补补还能穿,穿有补丁的衣服就是学习雷锋勤俭节约。”海子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裤腿上那两块好看的补丁,突然冒出一句:“这是被迫学雷锋,不勤俭节约我就没裤子穿了,学习雷锋要主动,这不算吧?我更愿意解放军叔叔穿没补丁的衣服,你看院里田叔穿一身漂亮军装的照片多威武!”梅子听了一愣,能被海子问住的时候不多,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海子。田叔给大家看过他当兵时戴船形帽和大檐帽的照片,院里大人孩子都夸田叔好威风。海子一句话难住了梅子,他心里挺得意。为了给梅子面子,他转移话头对梅子说:“我们把家里的废铁片和不用的旧书报卖给废品回收站,拿卖废品的钱买一本《雷锋日记》捐给班里,这算学雷锋吧?”梅子点点头说:“海子,看不出来,你想法挺多的!卖废品攒钱买书再捐出去,这是个学雷锋的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