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复仇之路走得通吗?

(2023-11-06 21:53:14) 下一个

 

前两周,某公众号推出了约翰•库切 (J.M. Coetzee) 长篇小说《耻辱》(Disgrace) 中一个章节的中文译文。这部小说出版于1999年。公众号小编注释说,这章是关于高校性侵的。 

 

我不经意点开文章,顿时被精简的文字、冷峻的笔调和透彻的人性剖析吸引住了。写得如此之好的作品不多见,立马去查看一下作者背景。这才发现,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难怪!

 

 

库切1940 年生于南非,年轻时曾去英国和美国留学。在美期间因参加反越战的示威被捕,最后被驱逐出境。他回到南非之后,在大学教书,并从事写作,2002年移民澳大利亚,被誉为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语言学家。作为英语世界最受好评和最受表彰的作家之一,2003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曾两次荣获布克奖(在布克奖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两次获奖的作家。在他之后,又出现过个别两次获奖的,但至今尚未有三次获奖的)三次获得南非中央社文学奖、耶路撒冷奖、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等其他奖

 

我读的那个章节描述了卢里,一名南非的大学教授,性侵了学生梅拉妮,梅拉妮向大学投诉之后,卢里的部分遭遇和内心活动

 

大学开始调查事情的始末,卢里权力傍身,自以为有知识而高傲自负,投诉没给他带来多少内心困扰和自我谴责。短短的一个章节引发了我的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再说,太喜欢作者的文字了,决定去借本原版来,好好读一下。在本地图书馆里,找到了英文版的《耻辱》。

 

这部小说获得了1999 布克奖(Booker Prize)。2019年,BBC新闻将《耻辱》列入二十世纪100部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名单。2008年,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在同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国际评论家奖。 

 

小说是这样开头的:在他眼里,作为一个52岁离婚的男人,他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性问题。 

 

卢里曾和妓女保持着相对长期的每周一次约会,当他刚刚对妓女产生了一点亲近感,妓女“公事公办”地告诉他,时间到了,该付钱了。他也主动约会过女秘书,没有感情投入。有一天,他注意到年轻漂亮的学生梅拉妮,邀请她回家喝酒,然后做了一些“鲁莽的事情”。性侵了梅拉妮后,他毫无罪恶感,因为在他看来,“女人的美丽不能只属于她自己。”他甚至觉得对梅拉妮肉体的迷恋让他爱上了”这个年轻弱小的女学生。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梅拉妮投诉了他。

 

大学调查委员会要求他公开认错道歉,但他顽固地拒绝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辩解是:“见到梅拉妮的时候,爱神厄洛斯降临了,从那以后我就不一样了,我成为了爱神厄洛斯的仆人,经历了无法控制的冲动。”调查委员会的成员无不认为此类狡辩过于荒唐。由于坚持不肯认错,他被大学解雇了。 

 

被解雇只是故事的开始。读者这时候对卢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和判断,他代表了南非社会中曾经享有特权的白人,他们是西方文明”的捍卫者,用特权、知识和财富获取利己的一切,为的是“丰富”自己的生活 

 

卢里被解雇后,去女儿露西的农场避难。当时,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社会正经历着惊天动地的变化。走出象牙塔的卢里完全没有意识到西方文明”在南非正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黑人毫不犹豫抛弃了强加在他们头上的法律、规则、价值观。而一旦维系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崩溃之后,南非的种族和等级跟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女儿露西是同性恋,她的农场曾经是一个白人嬉皮士公社。眼下,所有的白人全逃离了那个黑人为主的地区,露西却拒绝加入“白人逃亡”的行列,独自留在黑色的南非,对未来报着美好的希望。她种植了蔬菜和鲜花,每周拿到市场上去卖,同时还饲养一些看门犬。 

 

露西的黑人帮手叫佩特鲁斯,他帮助露西照顾狗,在花园工作。他称自己是“狗人”(Dogman)。曾几何时,黑人在南非就是被剥夺权利的“狗人”。但是时代不同了,黑人和白人的地位正在转换。尽管佩特鲁斯仍旧照料露西的狗,以获得工资,但他在露西农场的旁边已经拥有了一块土地,并正在那里建造自己的房屋。与此同时,还在筹划如何获得更多的土地。 

 

而卢里呢,完全失去了重回大学教书的可能,前途迷茫。他决定利用在露西农场避难的这段时间,写一部歌剧,这将成为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一部拜伦的意大利情妇对爱情的渴望。 

 

两个人目标的不同,展示了并置的两个时代,崛起的黑非洲,还有消失了的白人统治的非洲。佩特鲁斯正忙于黑非洲的生长,而卢里则在完成一部可有可无,无论白人黑人都不感兴趣的歌剧。

 

这时候,发生了父女遭到暴徒袭击的惨剧。一天,父女俩遛狗归来,见家门口有三个黑人在等着他们。其中一人说是特地来借打电话的,因为有个女人要分娩了。露西打开了房门,让黑人进去。

 

父女俩刚进屋便遭到了三个黑人暴徒的暴力袭击。卢里被打得失去知觉,当他头晕目眩地站立起来,发现自己被反锁在浴室里。他敲打着门,试图让暴徒开门。门开了,一个暴徒又把他打得失去平衡。

 

在如此血腥的片刻,卢里觉悟到,他拥有的一切在这时候都救不了他。他会说法语和意大利语,在黑暗的非洲有什么用?这时,露西的狗在狂吠,一个暴徒提起了露西准备用来保卫自己的长枪,熟练地把子弹塞入枪膛,一阵扫射,狗血和脑浆溅满了狗笼。 

 

在整个袭击过程中,卢里一直被锁在浴室里,透过浴室小窗户上的栏杆观看暴力事件。他盯着露西的卧室,虽然看不到里边正在发生的暴行,但是他知道女儿被轮奸了。这时候,他意识到女性如此强烈仇恨强奸的原因。 

 

浴室的门又打开了,暴徒把烈酒浇在卢里身上,并点燃了火,企图烧死他。卢里从眼角望出去,三个暴徒中最年轻的那个,穿着花衬衫,正若无其事吃一桶冰淇淋,他看上去还是个青少年。最后三个暴徒开着卢里的车扬长而去。 

 

卢里也终于想法灭了火,但是头发全被烧光,头皮耳朵和手都被烧伤。父女俩试图寻求邻居佩德鲁斯的帮助。令人不解的是,平时总在家里的佩德鲁斯竟然不在家,卢里不由得怀疑,三个暴徒是否跟佩德鲁斯有关? 

 

父女俩最终去医院接受了治疗,并报了警,但是露西只字不提被强奸之事。卢里对此不解,几次三番试图说服露西去报警,但露西坚决拒绝了。不久发现露西怀孕了,而且竟然打算留下孩子。 

 

父女对南非的感受显然是不同的。父亲对黑人残害白人满腔愤怒,对失去秩序的生活耿耿于怀,而女儿则接受现实。虽然露西的生母在荷兰,但她不打算离开南非去欧洲,因为她认为自己属于南非这块土地。现在这片土地的主权已经从白色变成了黑色,她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适应新情况。 

 

如果认为这个故事过于黑暗,更黑暗的还在后面呢。不出卢里预料,在邻居佩德鲁斯的派对上,他见到了三个暴徒中最年轻的那个,可见邻居串通了暴徒,为的是把露西赶出这片土地,他要么可以用低价购入,要么仅仅是代露西管理,就能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卢里见到那个年轻人火冒三丈,可是年轻人毫不惊慌,依旧肆无忌惮。卢里再也无法忍受,让他的狗扑向年轻人,但是年轻人却逃走了。卢里直接告诉佩德鲁斯,他看到了罪犯,要去报警。

 

佩德鲁斯非常愤怒,告诉卢里这不可能,因为这是他的亲戚。虽然强奸这件事很糟糕,但是他会让年轻人娶露西。想了一会儿又说,那个孩子太年轻了,还不能结婚,不过露西可以嫁给自己,他可以保护露西的安全。卢里这会儿真是气糊涂了,佩德鲁斯已经有两个老婆,而且他跟露西结婚,醉翁之意不在酒,图的是露西的土地。

 

卢里非常愤怒,露西却没有。她怀孕了,很穷,孤身一人,又是白人。她客观地告诉父亲,一个女同性恋,没有兄弟,可以向谁寻求保护?周围的白人农民能离开南非的都离开了。能保护自己的,也许就是佩特鲁斯了。“他给我的是一个协议,如果我给他土地,我还有可能在这里继续住下去。否则,我没有任何保护,随时都可能受到暴力袭击。这是耻辱,但就是现状,白人可以变得一无所有,没有身份,没有武器,没有财产,没有权利,没有尊严...... 像狗一样。” 

 

卢里劝露西离开乡下,逃离危险的环境。女儿烦透了父亲干涉自己的生活,卢里不得不回到城里的公寓。然而等待他的是,公寓已经被洗劫一空

 

这部小说毫不隐讳地揭露了南非黑人虐待白人的现状。到处都是乐于洗劫白人财产的暴徒,暴力犯罪的推动力是黑人的“复仇”心理。只要是白人,无论你是否伤害过黑人,都被视为复仇对象。 

 

卢里蜷缩在被掠夺一空的公寓里,灯被切断了,电话没电了......他将在黑暗中过夜,他太沮丧了,束手无策,只能诅咒所见所闻的一切都下地狱 

 

旧的南非去了,新的南非来了。卢里闭上眼睛,看到的是露西在田地里劳动,成了卑微的农民,新老板是坐在拖拉机上的佩特鲁斯。他明白,这个国家几个世纪来的白人统治,以及苦心维持的“西方文明”都化为乌有了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没有直接描述过去几百年黑人在白人统治下像“狗”一样的生活,但是黑人压在内心的耻辱、愤怒、仇恨,现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卢里的故事揭露了人心的复杂、扭曲、黑暗、病态。尤其是在社会大动荡时期,人性的黑暗往往表现得格外淋漓尽致。有人说,二十世纪文学的一个特点是揭示人心的黑暗

 

耻辱》是一本特别勇敢的书,库切冲破了“政治正确”的约束,通过富有争议的主人公——卢里的心理活动,逼人拷问自己的灵魂,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毛病,历史也充满了不公、血腥和残酷,为人们留下了无数互相仇恨的理由。满怀仇恨的人类,如何才能和平共处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

 

库切笔下的严酷现实,是否暗示了当今世界戾气、极端、仇恨增长的趋势?当人偏执地要纠正历史遗留下来的所有“不公正”,要为历史上所有的受害者复仇,其结果只能是没完没了的人间灾难,如延续了几十年的巴以冲突,无法无天、人类互相残杀的社会...... 因此,复仇能解决问题吗?可能终极问题是:作为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3)
评论
梧桐之丘 回复 悄悄话 祝海风感恩节快乐!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问好海风姐。 感恩节愉快。 感恩文城有你!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问候海风姐,祝海风姐感恩节快乐!阖家幸福!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祝海风姐和朋友们感恩节快乐!
XQQ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介绍,我把书和电影的信息记下了。当然,更希望有空看一看。周末快乐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分享。我有点不能理解露西的所作所为,可能具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早年文革中我们学校有一个女生被同派别的工人强暴了,还有了孩子,回来她和那个工人结婚了。不知道她当时是如何想的。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vie' 的评论 : 跟生活同感,仿佛普世道德标准不再存在,任何群体个人都可以打着“正义”的旗号,理直气壮地邪恶。看来这以后的几十年就是朝那个方向发展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二郎所言甚是。政治运动或革命追求的是快速或颠覆性的改变,一定是不会顾及个体的。一旦落入某个目标群体,个体的结局肯定是悲惨的。
la-vie 回复 悄悄话 “库切笔下的严酷现实,是否暗示了当今世界戾气、极端、仇恨增长的趋势?当人偏执地要纠正历史遗留下来的所有“不公正”,要为历史上所有的受害者复仇,其结果只能是没完没了的人间灾难,如延续了几十年的巴以冲突,无法无天、人类互相残杀的社会...... 因此,复仇能解决问题吗?可能终极问题是:作为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今这世界是疯了,邪恶可以这么理直气壮,悲凉,但愿是我太悲观。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南非改朝换代有曼爷的人格担保,国际社会的背书,还有左媒大腕的祝福,可是最终像小说中的惨烈故事还是层出不穷,中国七八十年前的土改虽无南非的种族肤色因素,但过程中的惨烈程度不亚于南非,而对社会后续影响的力度广度则远胜过南非,方方被下架的小说软埋从一个不同以往的新视角反映了这场新政权主导的自上而下政治运动对社会对个体带来的颠覆性结局。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问好燕麦。我的感觉是,露西曾经非常理想主义,一开始是很认同黑色化的,白人欠黑人太多了,她愿意牺牲自己去make it right. 父女间的矛盾,除了女儿要独立,政治观点也不尽相同。后来是露西感觉到黑人强烈的报复心理,而且是不分对象,就是要加害于白人来宣泄他们的怨恨。这一发现令她震惊,也失望。但是她又不愿意父亲帮助她,可能最后跟现实妥协了吧。人的行为和观点,有时候太难解释了,好像不少人都有fantacy, 进去了就很难走出来,是吧?
燕麦禾儿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姐好文!无论是看书还是电影,我都注重于对人物思想脉络的把握理解。

对卢里,我非常理解他的思想改变内心的情感,但是对露西的思想脉络,我却是困惑的。露西对南非的感情那么深,深到了这样的程度:南非虐她千百遍,她仍然待南非如初恋。不然如何解释,一个同性恋者居然会忍受这么多的屈辱去嫁给谋害她的黑人?经历了这么多的痛苦之后,仍然非要选择留在南非。她是对自己的白人种族有什么偏见吗?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的留言,把这本书的耻,解释得更清楚,更全面了,令我受益匪浅。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1

海风姐改了题目。这个公众号的小编太不负责任,这样推荐书真是太disgrace了,哈哈哈。不过话说好多年前我刚开始在book club读这本书的开头,也以为是讲David和女学生之间的故事,后面才知道这其实只是个引子。所谓的”耻“,在书里有多重的意思,包括卢里个人的“道德之耻”,女儿被强暴的“耻辱”及身为殖民者的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历史之耻”。从制造耻辱,面对耻辱、承受耻辱,库切一枝锋利的笔,剥丝抽茧,毫不留情地进行披露,真是太惊心动魄了。

而父女面对”耻“的态度是如此的不同,一个从一开始的逃避但后来慢慢敢于正视,另一个则永远选择隐忍,接受,甚至坚持。Book Club的大家刚开始觉得简直没有办法理解他的女儿,个个都被气得不行了。她甚至可以“像狗一样继续生存”,而芦里则最后下手杀死了他爱的狗,他是不是在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我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世界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可怕,今天海风姐文中最后两段对当今局势的relate, 非常powerful。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丹黎!所以有人提出,要解决巴以冲突,需要的是妥协,而不是所谓的为正义而战,翻出陈年老账,这一笔笔血债还得清吗?可惜如此有理性的话,是没人要听的,人间地狱会继续延续下去,血债会越来越多。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问好珊瑚,理解你的心情。可能我年轻十岁二十岁去看这本书,会收获更大,因为有体力和心力去琢磨里边的哲理,现在是看罢感到很累。珊瑚一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最西边的岛上' 的评论 : 谢谢西岛临帖。这本书看了是会抑郁,校园性侵已相当沉重,我是越往后读,越震惊,怎么可以一出惨剧接着一出?而且因为文字简洁,节奏非常快,让人喘不过气来。读完一遍,发现字里行间的寓意深刻,可无法再去读第二遍,至少现在不行,心太累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谢谢丹哥来访。孤陋寡闻,原先不知道这位作家,这次却一连看了他的两本书,话题沉重,思想深刻,读罢不会有轻松快乐感,却能刺激大脑,所以打算继续读。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好文章。 提出了很多让人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在社会大动荡时期,人性的黑暗往往表现得格外淋漓尽致。”。 是的, 天灾和战争,都是引发人性中黑暗的一面爆发的契机。 最后一段,何其精彩。 赞。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库切笔下的严酷现实,是否暗示了当今世界戾气、极端、仇恨增长的趋势?当人偏执地要纠正历史遗留下来的所有“不公”,要为历史上所有的受害者复仇,其结果只能是没完没了的人间灾难,如延续了几十年的巴以冲突,无法无天、人类互相残杀的社会...... 因此,应该常常问一下自己:作为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谢谢海风的分享这本书,面对当今世界的现状,眼下似乎还无勇气去读这本书。
最西边的岛上 回复 悄悄话 海风今天的话题太沉重了。也想去读读这本书,但我不够坚强,不知读后会不会觉得depressed ? 谢谢分享!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我读过他的《等待野蛮人》,也是南非的故事,也是从性入手的,非常犀利的一位作家。谢谢海风介绍他的《耻辱》一书。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问好领导。生活在充满暴力的乱世里,环境中的人,都是万分不幸。珍惜太太平平的日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京夜话' 的评论 : 谢谢燕京临帖留言。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问好二郎。言之有理,尤其在身陷黑暗的平民,人身安全第一。能反思人性都是精神奢侈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问好五湖兄。说得太好了,有可能,一定要逃出危邦乱邦。人生有限,平安为本。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乔宁' 的评论 : 谢谢乔兄临帖留言。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太残酷了,动荡的世界,不安的人类。
燕京夜话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介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好书!赞令人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当面对眼前的现实都不愿承认,面对刚过去半年一年的事都不愿认帐,作为韭菜p民又能有什么办法,在域外自由环境至少你还能吐槽拍砖,在墙内像魔都见多识广的年轻人也只能趁着万圣节抓住天时地利的空挡出记外快,玩一把cosplay无厘头一抒胸臆权当意外捡来的嘉年华,是不是cynical或是社会反思都已经不重要了:)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孔老夫子说纳,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常对老婆说一旦国家乱了,赶快跑吧,但她好像没听进去
乔宁 回复 悄悄话 海风问好!
乔宁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