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抗战老兵父亲的遗愿

(2025-07-27 03:40:15) 下一个

今天继续说四十多年前教过的78级学生夫妇。这次他俩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男生(以下称小祝)父亲的遗愿,其次才是旅游。 

小祝的父亲叫祝寿嵩,去年11月去世了,享年103岁。他有什么遗愿需要到美国来实现呢?其中有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80多年前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保卫滇缅公路——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大后方的生命线时年21岁的祝老是燕京大学的学生,为了救国,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中缅印战区的一名英文翻译(下图为大学时期的祝老)。

 

1944年秋天,祝老缅甸丛林里不幸患上了恙虫病,也称为丛林斑疹伤寒,每日高烧不退,在缺医少药的环境里,生命危在旦夕。 

负责与远征军联系的美军联络官 Frank Stubbs 中校得知后果断地把昏迷不醒的祝老上通讯飞机,越过日军的地面包围,抵达缅甸密支那的后方医院。经过治疗祝老终于死里逃生。几个月后,抗战胜利在望,祝老被直接送回昆明,从而错过了当面感谢救命恩人 Stubbs 中校的机会。 

之后中美断交三十年恢复邦交后,祝老开始寻找救命恩人。近年来,更是几次托付在美国的亲友和学生帮助寻找。然而,除了中校的姓氏Stubbs之外,不清楚中校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以及部队番号。多年来一直无果。 

随着年龄增长,祝老寻找救命恩人的心愿愈加强烈。小祝也曾向我说起这段故事。当时,我去网上搜寻过,因信息太有限,一无所获为了帮父亲找到中校,小祝特在当年远征军后代的微信群里寻求帮助 

几经周折,在远征军后代、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传媒记者、以及史迪威将军外孙的帮助下,去年8月终于找到了 Stubbs 中校的外孙 Keene Kelley。至于中校本人,1960年病逝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纳奇兹(Natchez),享年60岁。 

Stubbs 中校的外孙至今保存着外公引以为傲的一枚勋章,那是国民政府为表彰Stubbs中校1944至1945年与中国远征军并肩作战而授予他云麾勋章 

得知祝老数十年来一直在寻找自己外公,Kelley先生十分感动约定了跟祝老视频通话的时间。

遗憾的是,去年祝老自从患了新冠之后,极度虚弱,卧床不起,且经常昏睡不醒。于是这通越洋视频电话只能在中校和祝老的后代之间展开。儿子小祝代表父亲表达了对已故 Stubbs 中校的感激 

在生命的最后两三个月里,祝老授意小祝执笔,以自己的名义给 Stubbs 中校的外孙 Kelley 先生写了一封英文信,大意是:非常感激能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与 Stubbs 中校的家人取得联系。他的仁慈使我的人生、职业生涯和家庭成为可能。我请我的儿子把这封信亲手交给你。 

这次,小祝带着父亲的遗愿来到美国,除了把感谢信亲手交给中校的后人,还纳奇兹公墓祭拜父亲的救命恩人Stubbs 中校 

中美两位抗战军人的后代墓前放了中校的遗照和两家的全家福,献上鲜花,合影留念(见小祝提供的图片)。 

 

纳奇兹当地杂志报道了中国老兵祝寿嵩数十年来不懈寻找曾居住在该市一位美国联络官的故事,感动了不少居民。为此,该市市长还特地中美两位老兵分别颁发了证书,表彰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无私奉献。 

抚今追昔,向两位抗战老兵致敬!以此纪念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80年。不忘中美两国军人血与火的情谊,祝愿中美两国的友好万古长青 

照片由小提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4)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迪2000' 的评论 : 问好阿迪。很赞同你说的:中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才是中美之间友好的基础。新周快乐!
阿迪2000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人的文章。在海风老师这里,看到了很多中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这才是中美之间友好的基础。可惜经过几十年的洗脑,如今很多没有到过美国,没见过美国人的下层百姓,却对美国恨之入骨。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沉香。民国的大学生气质好,从内到外的美。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好感动的中美两国军人友谊的故事!祝老当年好帅,小祝也是帅哥。小祝能寻找到当年父亲恩人的后代实属不容易,祝老在天上也欣慰了。海风姐写得真好,谢谢分享感人的故事。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琪子' 的评论 : 谢谢琪子!新周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茵芯' 的评论 : 谢谢茵芯。新周快乐!
琪子 回复 悄悄话 抗战老兵的故事感天动地,跨天跨海完成多年的夙愿,是人性的光辉。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友情万岁。
茵芯 回复 悄悄话 感动!!!
茵芯 回复 悄悄话 感动!!!!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问好麦子。尽显人性光辉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打动人。但愿中美友谊长存!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谢谢心心。40多年前一接触小祝,便知他是良家子弟,知书达理,礼貌有加,后来了解了他父亲的情况,证实了我的第一印象:)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伽子罗衿' 的评论 : 谢谢伽子罗衿临帖留言。远征军在战争中和日后所遭遇的苦难,令人唏嘘。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分享温暖感人的故事,人性的光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闪耀。我也知道一个类似的几代人寻找救命恩人的故事,曾在一个朋友家读到一本书《怒海沉舟》,讲得是“中国的泰坦尼克号”事件,1949年1月从上海开往台湾的太平轮,在途中与一艘货轮相撞,两船相继沉没。太平轮上一千四百多人遇难,仅五十多人生还,其中三十多人是被澳洲的一只军舰搭救。这本书的作者是当时的幸存者之一乔先生的儿子写的,一家三代人经过63年在悉尼找到了当时的救命恩人,而且后人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幺六六' 的评论 : 谢谢老幺!远征军的经历很悲壮。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从祝老的执着寻找和最后的遗嘱中,能看出老人家是一位真诚笃实,知恩必报,同时信念坚定的人。而小祝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并传承了跨国界的友情,这才是一种真孝敬吧:))

赞海风的好文!
伽子罗衿 回复 悄悄话 远征军是中国波澜状阔的全民抗日中极具璀璨的一章,自己一生都特别关注远征军的事迹。祝福他们的家人! 听家父说远征军胜利归国路过广东老爸中学随队带着一头大象,给学校留下一台那时珍贵的收音机。自己认识一位朋友父亲参加过远征军,差点被镇反,在一学校做体育老师,历次运动都逃不掉,真是唏嘘。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感人至深!,Frank Stubbs 中校深明大义,仁爱良善;祝老知恩图报,重情重义。海风的学生不负父望,终于在老人离世之前了却夙愿。我是十一年前在深圳听过关于远征军的讲座,当时来了不少远征军后代,他们诉说了父辈在改革开放前的不幸遭遇。的确令人唏嘘!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临帖鼓励。多少人的牺牲才换来了抗战胜利!缅怀先烈,祈祷和平!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YLM' 的评论 : 谢谢DYLM的关注鼓励!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谢谢云台兄。两家后代都很珍惜父辈的这段经历,希望两国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分享如此感人的故事!祝愿中美两国的友好万古长青!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大姐分享这个中美合作抗敌的故事。致敬抗日英雄
DYLM 回复 悄悄话 感人故事!祝中美友谊长存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最西边的岛上' 的评论 : 西岛好,加拿大传教士在北京的故事一定好看。盼望你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人的故事,两位抗战老兵的英勇事迹令人敬佩,两家后代取得联系并共同缅怀先辈的业绩,真是一曲中美人民之间友谊的佳话!谢谢海风姐的分享!
最西边的岛上 回复 悄悄话 好感人的故事!觉得那时可能有不少类似的事情。参加过二战的老人还在世的很少了,希望他们的后代能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作为历史的一部分。

我先生的三舅二战时在北京做传教士(他是37年28岁时去北京的),43年被日本人抓了关在山东潍县集中营直到抗战结束。向海风姐学习,我回头也把他的经历写一下。

看到文里照片中“小祝”和中校后代手里的《国家记忆》好奇,我查了一下,原来是“基于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数万张二战时期中缅印战场影像资料编撰而成,聚焦中国远征军及滇缅战役历史,有精选500余张战时照片”的历史影像著作。很珍贵!

非常感谢海风姐好分享和启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这故事感人,有意义,大赞!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问好码农,每次读到抗战期间的历史,总有一种悲壮之感。中国人太不容易了,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啊!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小树好!老照片确实经看,照片中的帅哥也经看,可能就是小树说的唯美吧。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感谢海风姐分享的感人故事。所谓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在看见了背后的付出与牺牲时,实在令人唏嘘。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我特爱看老照片,美得很深刻,好像岁月也不能抹去那些唯美~~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丹黎。当年的民国青年勇敢、忠诚、无私、纯洁,令人仰慕。祝老先生一辈子很正很帅,100多岁还中气十足唱英文歌。当时我跟学生开玩笑,“你爸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帅哥”。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提醒我去问问学生他父亲后来的生活。断断续续听说过,他后来是同济医学院的,文革中自然被关押审查了很久,令人愤慨,令人无语。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问好珊瑚,后来这些前国军抗战志士爱国功勋多半都遭到政治迫害,令人唏嘘。这位祝老先生也被关押审查多年。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问好二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至今读来还是内心震撼,常常感恩我们这代人没受过战争之苦。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亮妈临帖鼓励,星期日快乐!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感人的往事。 谢谢海风姐的分享。 请转达对祝先生父亲的敬意,和对他分享这段经历的谢意。 愿两位抗战老兵英雄天堂安息。

祝老先生不是一般地帅啊。 照片多么珍贵。 “不忘中美两国军人血与火的情谊,祝愿中美两国的友好万古长青!”。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感人的往事。 谢谢海风姐的分享。 请转达对祝先生父亲的敬意,和对他分享这段经历的敬意。 原两位抗战老兵天堂安息。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老师的分享。其实还想多知道一些,比如祝老之后的人生经历。
穆旦、巫宁坤都是投笔从戎做了翻译,命运坎坷。还记得穆旦那首《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上的白骨》,能够活着从缅甸回来是个人的奇迹。
祝老的感恩之心也是令人崇敬!同时了解一个燕京爱国学生。
在当下,我们更应该铭记中美两国并肩抗战的日子。
海风老师,也再次谢谢你的文笔记录。
同时,问好你的学生夫妇。读者有幸读到,感恩。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确实感动。也联想到远征军一员在历次运动中的磨难。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在川爷有意访华前,又是一段中美人民友谊的佳话,这远比那种美国大兵与八路女兵拍拖的黄河绝恋神剧要真实感人得多:)当年委座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连魔都的公子少爷都受感召去从军,遗憾的是在后来历次政治运动都成了陪跑运动员,令人唏嘘。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感动!海风姐可以把这篇发到世界日报上。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