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个人资料
海风随意吹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与前夫的复杂关系

(2025-07-31 13:31:11) 下一个

 

这次去旧金山一张公共图书馆的借书证。办证很方便,只要带上加州驾照,可以去旧金山图书馆的任何分馆办理。我家附近有两个分馆,其中之一位于我爱去的广式点心店对面 

五分钟办完了,在馆里转了一圈,不太大,但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中文书刊居然占据了图书馆一整面的墙不由欢喜。出于习惯自然而然去看了适合老人阅读的大字版图书收藏,该馆的收藏不足我居住小镇的三分之一,或许因为旧金山城市大学几步之遥老人用户所占比例不所致 

借此机会,了一下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一本无果。却注意到图书馆员推荐的 Oh William! 《哦威廉中译本已出版封页上介绍,书由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Elizabeth Strout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以下简称斯特劳斯)所著,2022年出版,曾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回家来。 

—————— 

随手打开书,顿时被作者的简洁语言吸引读这本书无需庞大的英文词汇量,只要认识一两千常用英文词,便轻松自如地阅读。不信?读一下本书的开头吧: 

I would like to say a few things about my first husband, William. 

William has lately been through some very sad events——many of us have——but I would like to mention them, it feels almost like a compulsion; he is seventy-one years old now. 

My second husband, David, died last year, and in my grief for him, I have felt grief for William as well. Grief is such a——oh, it is such a solitary thing; this is the terror of it, I think. It is like sliding down the outside of a really long glass building while nobody sees you. 

But it is William I want to speak of here. 

译文如下: 

我想简单谈谈我的第一任丈夫,威廉。 

威廉近来经历了一些悲痛万分的事——我们中的许多人亦然——但我想把这些事讲出来,我觉得好像非讲不可;他如今七十一岁。 

我的第二任丈夫大卫去年过世,在哀悼他的同时,我也为威廉感到哀伤。哀伤就是那样——哦,这种心情无法诉于人知,这是它令人害怕的地方,我想。那感觉像是从一栋非常高的玻璃建筑外滑落,但是没人看见你。 

不过在这里,我想讲的是威廉。 

以上是本书的第一章节语言干净言简意赅。这段文章的下面是一条分割线。(我决定这篇博文套用该书分割线的格式)。

你喜欢这样的语言故事的展开、叙述的节奏吗?我喜欢 

短短几段,告诉读者本书的主人公是威廉的前妻,离婚后再婚了,而二婚的丈夫前不久离世她仍沉浸在哀伤中。同时可以看出她非常了解前夫威廉的近况,他俩的关系如何?至此,我开始对这个故事有了兴趣 

—————— 

还是先介绍一下作者和这本书的背景吧作者斯特劳斯1956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成长于缅因和新罕布什尔州的小镇。父亲是遗传学教授,母亲是英语教师,家庭的知识氛围造就了她的文学气质。她曾就读于贝茨学院 (Bates College)并赴牛津大学学习一年,后取得法学学位,但最终选择将文学创作作为终身事业。 

《哦威廉!》实则是露西·巴顿部曲中的第三部。露西·巴顿是斯特劳斯书中的女主人公,一位成功的小说家,住在纽约第三部小说中的故事讲的是威廉71岁时的遭遇,那时露西64 

五部曲的书名和出版日期如下:第一部 My Name Is Lucy Barton《我叫露西·巴顿》(2016)第二部 Anything Is Possible《我想,没那么糟》(2017)第三部 Oh William!《哦威廉!》(2021);第四部 Lucy by the Sea《我知道这关乎失去》(2022前四部均已有中译本,以上是中译本的书名。)第五部 Tell Me Everything 《告诉我一切》(2024) 

由于事先不了解这位作者,没读过五部曲中的其他四部,但这丝毫不影响阅读《哦威廉!》。这似乎跟本书的结构有关。 

本书结构的奇特之处在于,不分章节,没有标题整本书都是絮絮叨叨零零碎碎,从一个话题扯到另一个,在以往和当之间跳跃,就像与老友叙旧随意而亲切分割线把整本书成了一段段文字,像是作者随手写下的一篇篇日记、对话记录、往事回忆和联想 

从往事回忆中,我们得知露西在伊利诺伊州一个偏远小镇的车库里长大,家庭极其贫困车库里没有暖气,没有基本的卫生设施,露西在学校因为衣着和体味被同学排斥。父母沉默寡言,对孩子非常冷漠,严厉甚至虐待他们贫穷孤僻使得露西家跟外界几乎完全隔绝,她没有机会跟邻居和其他孩子接触 

改变露西命运的是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以及全额的奖学金满怀希望带着装了破衣烂衫的两个超市纸口袋,离开了恶劣的生长环境,家里连个像样的袋子都没有开车送她去芝加哥的中学老师,在途中为她买了几件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 

在大学里,露西遇到了在那儿教书的威廉,嫁给了,有了两个女儿,可是的婚姻最终破裂了 

露西是这样描写的:“他出过轨,我也是。这很公平。离婚时,我们已结婚近二十年。我以为我会因为和他分开而心碎欲绝,可实际没有。我仍好好的,威廉也是。” 

—————— 

他俩之间没有仇恨虽然终结了婚姻关系,却依旧保持联系哦威廉!》中的第一个场景是两人在纽约的咖啡馆,他俩定期见面,似乎是为了谈谈两个女儿的况,同时也像朋友一样分享生活点滴。双方交流很放松,不掩饰,熟悉。这是一种复杂的亲密关系,既不是爱情,也不完全是友情。 

这种复杂关系在许多异性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尤其是前配偶和前情侣之间。这是本书深入探讨的重点,也是能吸引读者的看点 

威廉仍在大学工作是一位寄生虫学家高个子,衣装考究留着浓密的修剪整齐白色中带灰色的小胡子一头浓密的白发,眼睛是棕色的,依旧很大,不像有些人随着年龄增大眼睛变小了他的脸一种不屈不挠的愉快神情 

威廉正处在第三段婚姻中,一段老夫少妻的婚姻,有个10岁的女孩。少妻热情漂亮,来自富裕家,威廉也收入可观,居住在纽约的富人区。 

露西的外貌是留白,只知道她是相当成功的小说家,目前正在哀悼第二任丈夫的去世。两个女儿为了安慰她,特意安排了一些家庭活动,包括和女儿聚会、去威廉家参加生日派对等。 

这类活动勾起了许多回忆,露西开始重新审视跟威廉过去和现在的关系——包括早期的互相吸引、之后的失误、深刻持久的记忆两人敏感脆弱的关系、以及对彼此的依赖。 

与威廉共度的那些年,我时而觉得婚姻是一件多么可憎的事:对彼此的浓重熟悉感充斥整个房间眉毛的微微一挑,难以察觉的下巴一歪...... 除了彼此以外,无人知晓那些动作的意味。 

在婚姻中,威廉屡次欺骗露西出轨多个女性,她也曾陷入婚外情最困扰露西的不是威廉的花心,而是他用温文的态度和恰到好处的距离为自己筑起一道墙,使得别人很难接近他。 

即便如此,婚姻关系破裂后,两人之间丁丁点点的温情关心依旧萦绕在记忆深处露西再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想到威廉,觉得他是唯一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人。 

威廉也同样。在咖啡馆,他告诉露西,近来从焦虑中惊醒,似乎逝去的母亲来找他要告诉他什么事。这时候,他安慰自己,任何时候,只要他需要,总可以打电话给露西。 

这是生活的惯性?或许应该说是处理问题时的情感惯性吧?曾经最亲密那个人分享太多人生经历,双方的记忆、认知和人生态度在某些方面混为一体,难分你我了 

—————— 

作者斯特劳斯,被誉为细节大师,擅长用看似简单的语言,徘徊于心灵的各种困惑中,通过来回的叙述,渐渐深入种种情感和思虑,呈现出复杂的心理层次。 

一天,露西收到了威廉的电话,让她赶紧去他的住所。五天前,威廉从旧金山开完学术会议回到纽约的,发现第三任妻子留下了一张字条,带着10岁的女儿和家里大部分的家具离开了。关于出走的原因,第三任妻子说:我并不是怪你,但确实非常难接近,你经常是遥不可及 

威廉被抛弃后,非常震惊,无法相信这是事实,连续昏睡了五天。他问露西:我真的非常难接近吗? 

露西回答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比其他人更难接近。这是她能想到的最能安慰他的回答。 

威廉坐到她身边,“如果你不知道,还有谁会知道呢?” 

“没有了。” 

“哦,露西。”他伸出手,握住了的手。 

两人无言,握手坐在沙发 

—————— 

在现任妻子离开他之前,威廉通过网上一项DNA研究服务发现,他有异父同母的姐姐住在缅因州。被妻子抛弃后的威廉陷入了孤独和迷惘,为了分心,他请露西陪伴他去缅因认亲露西也尚未从丧偶的悲哀中走出来,同样感到孤独和脆弱。他俩决定一起去一趟缅因州婆婆出生的小村庄,姐姐目前住在那个小村庄 

威廉的母亲曾经是这个小村庄一个土豆农场主的太太。二战之后,有一批希特勒军队的德国战俘被派往缅因州做农活威廉的父亲是这批战俘中的一员。婆婆爱上了这位高大寡言、会弹钢琴的德国人——后来成了威廉的父威廉的父亲一度被遣送回德国,得到一笔遗产后,再次选择来美国,为了爱人,也为了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娶了婆婆,生下威廉。可是在威廉十几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扛起了这个家,母子关系非常密切。 

露西爱已故的婆婆由于封闭、极度贫困的生长环境,导致了露西与社会的疏离感和无时不在的孤独感。她回忆起跟婆婆和威廉去加勒比海度假,当时她吓坏了,“我不知道——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使用酒店钥匙、穿什么衣服去泳池、如何坐在泳池边。”虽然露西已经逃到了一个更大、更明亮、更温暖的世界,但是生命早期的各种匮乏令她手足无措。婆婆是个时尚能干的纽约女人,觉察到了露西的困境,耐心教她如何面对陌生的外部世界 

婆婆生前从未向儿子媳妇提起自己还有一个女儿。在探访威廉姐姐的过程中,露西才了解到,婆婆跟她一样,出生于非常贫困、毫无希望的家庭。而在所有人面前,婆婆穿戴考究,爱打高尔夫,到加勒比海度假,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城市感”,丝毫看不出她来自于贫瘠的乡下。更令人惊讶的是,婆婆哪来的决心和勇气,在一个寒冷的早上,丢下了才一岁的女儿,离开了第一任丈夫,不告而别,从鸟不生蛋的土豆农场,独自去往城市爱人会和? 

——————

开车来到缅因州,当地的空旷荒凉让露西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而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长大的威廉无法想象母亲是如何蜕变成他认识的母亲的。

由于威廉处在震惊中,对是否该见姐姐犹豫不决,露西独自拜访了威廉的姐姐,姐姐是一名退休教师,露西作品的忠实读者从姐姐那里得知,婆婆在离开家乡几十年后,曾去找过一次女儿。女儿无法原谅母亲遗弃了自己,不愿重续母女关系。这次,她也拒绝见威廉,于她而言没有任何必要。她在土豆农场主的原生家庭里得到了父亲、后母和其他家人足够的爱,不需要寻找更多的爱。 

去缅因州寻亲的经历,触发了两人过去的记忆,当下的认知过去的记忆重新整理,诠释,归纳,然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感悟像似发现了记忆中隐藏的秘密,一种恍然大悟的痛感。露西认识到他俩婚姻失败有多种原因,比如她卑微的社会地位和对外部世界极其有限的认知,让她盲目嫁给了威廉的“权威性”。而婆婆刻意隐藏自己,强大面具展现给世人也影响了威廉,他一直在走母亲的路。 

斯特劳斯似乎想表达,“过去”不会真正过去,心理创伤的影响深刻而长久,身边神秘而不可知的人,不像初看那么简单;但认可人性的复杂之后,人们也不像看那么复杂。 

—————— 

这本书好看在哪? 为什么会得奖?作者的平铺直述是最迷人的特点。整本书没有对于人生惊天动地的感叹,也没有人生智慧金句或者是心灵鸡汤。但是在作者的轻描淡写中,总有几句打动读者,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联想到自己的相似遭遇和感受。 

领悟人际关系,理解他人的同时,实则也是在发现自我,与自己的不足和解 

作者在书的结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人跟人相处的感觉。露西公寓的街对面博物馆,博物馆屋顶上的小尖塔里不熄;她一直以为有人,想象着这人独处着,生活着,沉思着。塔里透出的光,跟她身边的人一样,给她安全感和希望。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博物馆小尖塔里从来没有人,只有灯光

所以,光跟任何人任何事无关,只要在她心中一直亮着就好。  

原创图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8)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问好晓晓。Strout 的书我刚看了一本半,难以评论。初步感觉是,她的语言更简洁,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如此骨质的语言。而且我看的这一本半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说的是同一个人的人生故事。对比Alice Monro, 善于把长篇小说浓缩成中篇小说,而这位,一个人的故事洋洋洒洒已经写了五个长篇,不知会不会出第六卷:)。从内容和节奏来说,我应该更偏爱Alice Menro吧。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不好意思,再多问一句,海风老师觉得她的文字与Alice Munro比较,怎样?都是细节控。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并且看了你的介绍,感觉她是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节奏。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老师的分享。喜欢这篇的文笔介绍一本书,很舒服,令我想读并记住来作者。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园园星期天好!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的书评写得好,记下了,《Oh William! 》, 有时间也拜读。
祝周末愉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陈默' 的评论 : 谢谢默默临帖。以前没读过这位作者的作品,应该补补课,尤其是得过普利兹奖的Olive Kitteridge。不知道还有电视剧,去看一下。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仁可' 的评论 : 谢谢仁可临帖。周末快乐!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好的书评,既有自己的感悟,又客观流畅,留下空白吸引读者自己去读原著。

我看过她的“Olive Kitteridge”,当年得了普利策奖的。同名电视系列也非常好,“科恩嫂”Frances McDormand主演,当年横扫了八项艾米奖。

这些年我很懒,很少读书了,也几乎把这位作家忘了。谢谢您的书评,我今天就去了图书馆,抱回三本,包括您评论的这部。
仁可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谢谢码农,博友Jolene22也推荐了这本书,一定去读一下。周末快乐!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读Strout是从Olive Kitteridge开始,一直被她的文风吸引。但是感受从来没有像海风姐这么深刻。谢谢您的分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亮妈说得对,只要人们不断学习,不断修正自己,哪怕有不幸的生长环境,还是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有自信、有能力的。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傻猫儿' 的评论 : 书可是比我写得好看:)。周末快乐!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的书评。书写得好,书评更好。认清人性复杂的同时,人反而变得不那么复杂了。童年的记忆,原生家庭的生活状态会对一个人成年以后的处事方式有影响。但人还是可以不断学习,不断修正自己,不管是哪一个年龄阶段。问好,周末快乐!
傻猫儿 回复 悄悄话 读完你写的 仿佛自己也读完那边书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olene22' 的评论 : 感谢推荐,一定去找来读读。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京夜话' 的评论 : 谢谢燕京,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谢谢小树,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aobeibei' 的评论 : 蓓蓓好!我是越老越偏爱简洁的文字了,可能因为现在不能随便挥霍时间了吧:)。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obyd_妈妈07' 的评论 : 非常感谢你临帖留言。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读者需求不同,喜爱的小说也不同。这本书需要积累了一些生活阅历才会喜欢。小孩子对奇幻科幻冒险感兴趣,肯定不要看。年轻人还在幻想完美的爱情,对前夫毫无感觉。作品读者匹配上了,才有感而发吧。周末快乐!你那儿现在是冬天吧?冬天好玩吗?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跟 Tina 一样,我也喜欢纸质书。读电子书的感觉不一样,可能是从小习惯了纸质书,好像能同时动用触觉嗅觉,而且这种感觉随书而变。不像电子书,太单调冰冷了。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麦子鼓励,周末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问好!我也喜欢O Henry的小说,经久不衰的精典。周末快乐!
gaobeibei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姐的介绍,我也喜欢文字简洁的书,读起来轻松,抓得住要害。问候!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
Jolene22 回复 悄悄话 她的书Olive Kitteridge and Olive Again 是我最喜欢的书. 现在年纪大了,看这本书有很多共鸣. 得了Pulitzer奖. 强烈推荐!
燕京夜话 回复 悄悄话 被海风姐精彩书评吸引。谢谢分享!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享受了一本好书,才能有这么精彩的书评~~
tobyd_妈妈07 回复 悄悄话 好的书评把原著都带到了更好的意境!谢谢分享!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写的书评精炼流畅,引人入胜,读罢回味无穷。其实我每个人都是简简单单来到这个世界,然而却演绎着各自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个中的奥密又是什么呢?或许小说能带来些思考。如果说"‘过去’不会真正过去,心理创伤的影响深刻而长久。"那么看似简简单单的表面,其实早已蕴含着悲欢人生。谢谢海风姐的精彩书评!尤其喜欢海风姐平铺直述的写作风格。祝周末快乐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我喜欢阅读纸质书,不喜欢电子书,虽然电子书更方便获得。

纸墨书香,每一个字都很美。那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感觉就是幸福。

最近在读Virginia Woolf的 “A Room of One's Own”,“The Waves”,“To The Lighthouse”

一卷在手,岁月含香。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的书评都是金句,摘两段:“'过去'不会真正过去,心理创伤的影响深刻而长久,身边神秘而不可知的人,不像初看那么简单;但认可人性的复杂之后,人们也不像初看那么复杂。 ", 还有“光跟任何人任何事无关,只要在她心中一直亮着就好”。海风姐的文字也和这本书一样:语言干净,言简意赅。耐读!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我读的第一部英文原文小说是《Three Men on Wheels》。
它讲三个英国人在德国骑自行车周游时对德国人产生的印象。
记得它说,一条小河,英国人就爱它自然的、弯弯曲曲的样子,而德国人则要把它挖直了。
我最喜欢的美国小说家是 O. Henry。不过我读的是中文译文。
他的短篇小说里那些贫寒但真挚的小人物令人心暖。
例如丈夫卖了怀表给妻子买了一个梳子当圣诞礼物,而妻子卖了自己的最骄傲的长发给丈夫买了一个表链。虽然他们的礼物都用不上,但他们有了一个最好的圣诞节。
还有一个医院里的女病人,相信窗外长春藤最后一片叶子掉落之时,也是自己的死日。后来那片叶子经过一夜大风雨却没掉,使她有了信心,终于挺了过来。但为鼓励她而暗中爬到窗外给她画那片逼真叶子的画家,却死去。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火花' 的评论 : 谢谢小火花。明天星期五啦,星期五快乐!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谢谢云台兄鼓励。大概习惯了教师这份工作,总是要训练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汇总 (analyze and synthesize) 吧:)。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谢谢心心鼓励。这本书值得一读,因为文字和写作方式很有特点。打算把她这个系列读一下。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谢谢枣泥。这本书让我喜出望外,猛一看,觉得很容易读,一读竟然被吸进去了,尽管都是琐琐碎碎,但是有意思,从不同角度去叙述,思考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人生的困扰。这位作家的作品还是第一次看,有机会再去多看几本。
小火花 回复 悄悄话 也挺爱看这种平铺直叙的书。“在领悟人际关系,理解他人的同时,实则也是在发现自我,与自己的不足和解。” 海风姐生活阅历丰富,对人对事都理解的极其到位。赞海风姐的精彩书评!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介绍的这位作者和这套五部曲很特别,尤其加上引人入胜的介绍,不由得让人也想看一下原书。海风姐的书评像一篇阅读课上能帮助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教材!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1

多谢海风的精简书评,条分缕析,干货满满,俺也跟沈香一样,读个一气呵成。也同意菲儿和水星说的,是高级知识分子写的专业的书评,可以上杂志的水平:))

问好!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琪子' 的评论 : 谢谢琪子,总是慷慨鼓励我。我还是喜欢捧着书看,虽然现在图书馆的许多书都在网上。现在更喜欢看大字版,眼睛不累。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沉香临帖。记得我到美国的第一个月,去参加一个老美组织的派对,一男士跟两前妻和现女友都来参加,令我大吃一惊。那时国内离婚都打得天昏地暗,不打,不让离,说感情没破裂。现在能维持和平关系的应该越来越多了,可见人们变得更理性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世界在我心中' 的评论 : 谢谢世界临帖鼓励。
枣泥 回复 悄悄话 哎呀!太好的介绍。看着看着,我感觉正在阅读原文。太精彩。喜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啊,侬勿要嘲我哦。谢谢美言,哪里配得上高知的称号?退休人员写写白相相:)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问好可可!虽然我偏爱简洁的语言,可写着写着就拖泥带水了。确实不容易写。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茵芯' 的评论 : 谢谢茵芯,言之有理,许多人生智慧,都需要经历才会体会到,等弄明白了,恐怕也老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葱葱好,有了孩子,要完全分开很难,没孩子的,不少人就一刀两断,此生不再相见了:)。
琪子 回复 悄悄话 老师你好!
你推荐的书,浅显易懂,文字流畅,好似涓涓细流,慢慢流入人们心中。老师的书评也让人读之有味,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感慨良多。
现在愿读纸书的,可能就是新的老年人了吧。老师就是老师,永远学无止境。
这样的题材,只有美国这样国家的人,才能写出来。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万万写不出来的。
------------------
“过去”不会真正过去,心理创伤的影响深刻而长久,身边神秘而不可知的人,不像初看那么简单;但认可人性的复杂之后,人们也不像初看那么复杂。

我非常认可这句话,简单又深刻。
——————————————————
喜欢看你的游记,现在又喜欢看你的书评了。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海风姐的这篇书评写得精彩,我一口气读完,我也喜欢上了这本书和作者的写作风格。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跟威廉和露西一样,做不了夫妻做好朋友。海风姐最后这句话说得非常好。谢谢海风姐好文分享。周末愉快。
世界在我心中 回复 悄悄话 故事情节很好,你的评论也很好。分享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1

真是行云流水,要言不烦,海风姐这篇不仅对书本身的结构和语言有精准体察,还将其人物关系、情感脉络、社会背景层层剥开,写出了那种“越平淡越动人”的力量。也同意水星兄说的,是高级知识分子写的专业的书评,可以上杂志的水平。:)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恰巧最近读了两本书,都有点这种絮絮叨叨、平铺直叙的风格,我也有点着迷。或许以后自己也可以试试看。但我深知,这种简单其实并不容易,看我何时能有一星半点的这种功力吧:)谢谢海风姐的好介绍!
茵芯 回复 悄悄话 似乎,故事在告诫我们,人不过是在重复着自己父母的经历。当人们醒悟人生时,问自己,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我会怎样?有答案,没有答案,都为时太晚。

感谢分享!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分享。如果跟前夫再有孩子,这关系这情感一定错综复杂。。。。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美言哈!:)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独特书评, 写得别有滋味。 文笔的美妙和深刻的思考并肩站立。。。 海风姐, you are my hero.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珊瑚好,中译本应该也语言简洁吧。英文都是短句,用最常用的单词,看似絮絮叨叨,却能写出深度来,令人佩服。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 海风老师写得行云流水要言不烦,一看就是受过原装盎撒文字思维训练:”
的确,功力不凡。
不知中译本是不是也承传了英文书的简洁风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哈哈哈,水星兄开玩笑,什么高级知识分子。我是心存好奇,想看看前妻前夫相处的八卦。不料这本书写得看似简单平淡,却勾引人一直看下去。功夫深啊!
生活中,有人多次离婚,似乎性格都有点问题。不过他们的心中倒是永远亮着希望之光,下一段婚姻会更好。:)
谢谢水星兄。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海风不愧是大学教师高级知识分子。对于如此平淡的小说或者回忆录,读后感是如此的通透,要是我可能看了一半就中断了。德国人通常比较冷漠,威廉作为德国人的后代,严肃与温文尔雅的外表下藏着的那颗活跃的心,不断的出轨是可想而知的。与前妻和母亲相处都不融洽,今后的生活应该不会很顺心。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欢迎水星,上茶。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谢谢二郎鼓励。这本书的语言尤其简洁,看得我情不自禁要效仿:)。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我先坐上板凳再看。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海风老师写得行云流水要言不烦,一看就是受过原装盎撒文字思维训练:)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