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收到过几本革命回忆录:风雨历程七十春、铁血生涯、战斗在敌人心脏、风云五万里等等;那是七老八十的老一辈人写的,不是父母的朋友,就是朋友的父母。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们不约而同产生了写书的冲动,或许是见到了生命的终点,不由得希望“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在人间留下点自己来过的痕迹。
去年,发小群也掀起了写回忆录的热潮,因为发小都到了“耳顺”之年,更有一些已经升级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了。群里有作家、出版社社长、出版社高级编审、社科院下属研究所所长、学术研究会会长、大学博导等,算是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写回忆录,并出版回忆录特别热心。群里普通的退休老人,也有一些兴致勃勃的。
发小群里没有上下级关系,谁也不听谁的,提议出书的人说,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爱写什么写什么。我婉转提出,难道没有主题吗?这本书的受众是谁?再说,征稿的话,应该提醒作者不要跑题,篇幅也得有个上限。万一有人交来几万字的稿件,如何处理?
可能在海外呆久了,习惯了这里的有条有理,国内的发小则更善于在稀里哗啦中,曲线前行。如今稿子征到了不少,主题五花八门,有人写童年,有人写大学岁月、文革经历、父母历史。至于篇幅,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果然出现了。这本书原来打算二十万字,后来升至五十万,目前筹委会再三强调,一定要控制在八十万以内。
前几天,有人发给我一篇三十多页的回忆录,是隔壁的邻居小哥写的。饶有兴味看完了这篇,作者八十年代移民加拿大,长我两岁,是我小时候的仰望对象。
小哥高鼻深目,身材高瘦,功课非常好,小学是中队长,后来又考取了重点中学,那是我非常向往的重点中学,于是下决心等小学毕业了,我也要考那所学校。可惜文革来了,废除中考,跟邻家孩子一起,我被分到了一所垃圾中学,无缘成为小哥校友。
我们两家做了十年邻居。小哥一家人都特别好,印象中他老爸尤其平易近人。老爸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浓眉大眼,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跟他说话,是一定要抬头仰望的。他下班回来,看到我在院子里“造房子”,就笑咪咪跟我打招呼:又在造房子?今天造了多少房子了?这让我觉得邻家老爸有点儿傻,这是游戏,他也不懂吗?我们在画了方格的地上跳来跳去,我唠唠叨叨讲给他听,有单脚跳、双脚跳、一格跳、跨格跳,他耐心听我说完,像他这样愿意听小孩说话的还真不多。
小哥完全继承了他老爸的友善,心态特别阳光,不像别的邻家男孩,玩玩闹闹就打起来了,小哥从不跟人打架吵架。他人缘好,常见他迈着大长腿,两格两格上楼梯,去楼上人家玩,边走边唱,纯净悦耳的童声,天籁之音。这样的小哥,岂不人见人爱?因此他们班的男生女生都喜欢他。
这次看了小哥的回忆录,才知在他七岁的时候,荷尔蒙的爹妈尚未孕育出来,便匆匆忙忙“结婚”了。
他在回忆录里提到,一个晴朗的下午,他的好友突然兴冲冲来告诉他,跟楼里的一个小女孩XXX讲好了要做夫妻,长大了就结婚。小哥顿时感到自己落伍了,着急地表示也要找个女孩做夫妻。他问好友应该找谁?好友沉思了一下,慷慨说到:那我就把XXX让给你吧,你们两个结婚好了。小哥非常感谢,好友太讲义气了。
好友去征求了XXX的意见,不久告诉小哥,XXX同意了。于是他俩就“结婚”了。婚后,小哥需要跟女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拿一堆玩具烧饭,抱个布娃娃喂饭之类的,没过两天就感到乏味,丢下妻子,又跑回男孩群里疯玩。小哥的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快,几天就销声匿迹,无疾而终了,名副其实的闪婚。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小哥搬家了,他老爸升职为市里某部部长,搬到武康路去了。虽然搬走了,但有时他还会出现在我家,主要因为他跟我哥是从小一起玩大的。我们公寓有两条楼梯,一条是主人用的,另一条是佣人和工程人员用的。佣人楼梯通过室外半封闭的阳台连接起来。这个阳台在厨房的后门外,所以被称为后阳台。公寓一层两户,两家开了后门,就是共用的后阳台。那时候,后门都不锁,到了夏天为了“穿堂风”,更是开得笔直,两家孩子自由自在出入两家后门。如果我忘了带钥匙,敲敲邻家前门,进门穿过厨房后门,通过后阳台回家。
毫无障碍的互相串门,使得两家孩子关系密切。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情谊依旧深厚。疫情前,小哥退休了,回上海游玩,马上找到我哥,两位退休老汉聊个没完,说的都是陈年旧事。我哥说,小哥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依旧挺拔,动作敏捷,或许跟练武术有关。
以前知道小哥兴趣广泛,打乒乓、打排球、游泳、做航模,却不知道他还喜欢武术。这次看了他的回忆录,才知道他从小就迷恋武术,尤其是“飞檐走壁”。
公寓沿街立面的材质是灰色拉毛水泥,而公寓一层楼下面设有白色水平挑檐。(见网图,小哥站在白色的挑檐上练习飞檐走壁。注:我们公寓沿用英国习惯,底楼是底楼 ground floor,二楼是一楼 first floor)。
小哥回忆道:那灰色拉毛水泥外墙的凹凸尖角和一楼外面的挑檐,成了我练习飞檐走壁的场所。我从前阳台爬出来,脚踩着挑檐,两只手分别用手指捏着外墙上灰色拉毛水泥的突出尖角保持平衡,一步一步,不停挪动双手双脚,从前阳台挪到后阳台。这样的练习,我进行了好几次,本来还会继续下去,直到某一天说从一楼摔下去。
可是有一天一件意外惊醒了我。一个秋天的下午,突然楼外有人大喊,有人跳楼了!有人跳楼了!我们全都冲了出去。现场是在楼外的人行道上,那人是从后阳台跳下去的。这个人为什么要寻短见我不知道。赶到事发现场时,那人趴在地上,头已经摔破了,红色的血上有黏黏的白色脑浆,缓缓流出脑壳向外蔓延。我突然觉得恶心想吐。想到自己这样练习飞檐走壁,说不定一疏忽摔下去,会像那人一样。恐惧战胜了我,从此不再练那无厘头的飞檐走壁了。
他的回忆录让我透过昏花的老眼,又看到了充满童趣的日子。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必为了出书去限制他人自由发挥?写回忆录的最大乐趣是回忆,犹如那支《往日时光》所唱: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如今我们变了模样,生命依然充满渴望,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海风姐的经历丰富多彩,是不是也参加发小群写回忆录了,我要有海风姐这么好的文笔一定写:))
周末愉快!
海风的行文安静淡定,却反衬出青春的神采飞扬,大有“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感。结尾看得我双眼模糊,好想唱却又怕唱不到那句就泪崩: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佩服+欣赏海风姐自然的文笔和严谨的态度。
文革中我们大院也有很多人自杀。有跳楼的、有上吊的。
自己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仅仅听大人们讲起就毛骨悚然。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