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寒风呼呼,上午气温虽有47度,感觉温度却只有40度。又到了报税季节,干脆躲在室内,把税给做了。
这是退休后第一次报税。去年退休后收入大减,主要收入来自社安金和退休金,还有些出租房的租金、银行利息、稿费等。收入低,税收也低,当发现可以比去年少交近一万块联邦税,我乐不可支。全然不看“入”,而只看“出”,如此以偏概全,思维实在有点儿问题。
之所以不注意“入”,主要因为没有入不敷出的感觉。退休后,因不能像疫情前放心地周游列国,支出变得很有限。平时过日子,丝毫感觉不到收入减少给生活带来任何不同,可能这也是因为我一直过着相对简朴的生活。
我向来不爱珠宝,不追名牌,不迷豪车豪宅,也就是说,非常满足于过一般的日子,没有“富贵命”。这样的生活习惯延续至今,开支本来就有限。退休后,断舍离,发现了许多尚未用过的物品,自然先把这些消费了再说,因此,不再需要买衣服鞋子包包之类的“行头”。日常开支无非是税、保险金、公共事业费、食物、油费,以及时而去外边游玩吃饭的小花费,“退休工资”绰绰有余。
退休后有了时间,自己动手,过上了愈加简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充满乐趣,拉近了跟大自然的距离,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满足感。比如自己打理花园,培植插枝植物,看着植物长出根系、发芽、生出嫩叶...... 带来的是满满的快乐和成就感。
从油管上学习到旁人是如何健康生活的,发现可以自制环保又省钱的清洁剂。洗衣服告别了商店的洗衣液,改用肥皂、洗涤苏打粉 (washing soda) 和硼砂(borax)。洗碗机也用自制的洗涤粉(苏打、盐、柠檬酸),既环保又实惠。二三十块的原料可以用一年。
橱柜的角落里藏着一些新布料,决定舍弃一次性餐巾,换用布餐巾,用缝纫机做餐巾时,像似回到多年前的上海,那时候的上海女人几乎都会踩缝纫机,业余时间低头缝制,做出一家大小的衣服。由缝纫机联想到走到哪儿都在织毛线的上海女人,如四十年代黑白电影《乌鸦与麻雀》中的黄宗英,说着话还打着毛线。我重拿起了毛线针,跟着油管里的编织行家,编织出不同针法的帽子。或许人都享受“创造”的过程,织毛线的创作成果可是“立竿见影”啊。
至于出游,有幸生活在旅游景点,成千上万的游客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我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散步就去附近的景点走走看看,享受大自然和人工制造之美。免费旅游,何乐不为?
家里到处是书,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不少书只值得看一遍,完了一直立在书柜里,这样的书我捐走了不少。现在基本去图书馆或电子图书馆借书看,实在喜欢的,再去买回来。
不久前,遇到以前的上司,他退休八九年了,脱下了西装皮鞋,迷上了花园的“水土工程”。改变了“以车代步”,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了汽车。他的感觉是,退休后收入少,税收少,实际收入跟工作时相差并不太多。但若是从生活质量说,退休太好了,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美中不足是:一般人要到老了才能退休。
依我看,退休最大的优点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爱怎么过怎么过。远离了忙忙碌碌的职场和红尘滚滚的俗世,回到了简单质朴、清静无为的生活和心态,这会儿才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细小的美好,要不是因为清闲,或许就错过了。人生,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对我来说,不是珠宝,不是名牌,不是豪宅,而是有时间细细经历生活,品味生活,反省人生。
真羡慕海风,溜溜达达就到了罐头厂街了。也开心你也提到斯坦贝克,一直想到他所写的“罐头厂街”上看看,原来就剩那点儿遗骸了,还值得去吗?
喜欢你文中的自由舒展。从你对退休的诠释中(无论文字还是身体力行),能感到你心中的自信坦然:))
一直工作,不肯退休的人,就会缺失人生的这个阶段,是人生的遗憾。海风姐还会缝纫机呀,好能干啊。
完全赞同!
特别喜欢你住的地方!
退休后的生活品质与豪车豪宅、锦衣玉食无关,跟身体是否健康和精神世界是否丰盈有关。
好梦海风!
也特别喜欢您的简朴生活。这样看来, 我可以早点退休啦。 一直犹豫要不要多干几年,担心退休后收入锐减自己不适应。 读了这篇文, 我得重新考虑一下。
很赞的原创片片,生活理念也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