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提到朋友患高功能自闭症的儿子,得到了博友们的热心关切,提了不少实用的建议,我会向朋友转告大家的建议和关心。
博友百万庄大侠的留言令我忍俊不禁。大侠说了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
“十多年前有位大陆移民的小孩子,不爱说话,总像是在思考国家大事,医生说这孩子有自闭症,结果送回大陆的爷爷奶奶家,到快上学的时候回来了,这时活脱脱的一个梁山好汉,用山东话骂人的时候乐死我啦!”
故事二:
“n年前我因病住院,有一次为一件事情发脾气,后来护士在给我送的药中加上了治疗抑郁症的药(我不知道),后来得知后简直是气死我啦。所以说:医生说的话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全信。”
记得我刚开博不久,跟大家分享过我家那位退休后被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见我的旧文《退休后被确诊ADHD》)。一个工作中每天要跟许多细节打交道的人,因为不知自己患有ADHD障碍,居然用纸和笔在职场对付了几十年,还被同行夸为“精益求精”。得知他的诊断后,我暗自庆幸他是在医学“落后”的时代长大成人的,否则被带上了ADHD的帽子,自己多少会有点心理负担。
这让我想起几件往事。二三十年前,我们刚买了房子,为了减轻还房贷的压力,我兼职做了英汉口译员,除了普通话,也做上海话。有一天,接到从纽约州监狱来的电话,一位心理医生正在跟一名囚犯谈话,让我翻译。
囚犯是位上海老太,在纽约开了一家小超市,超市接受“粮食券”,为穷人提供食品。可这位大概是急于赚钱,违法让顾客用粮食券换烟酒。从她的叙述中得知不是初犯,以前已遭到过警告,由于屡教不改,最终被关进了监狱。
心理医生之所以要为老太做心理疏解,是因为她经常哭泣。心理医生怕她自残,也怕她自杀,给她贴上有“自杀倾向”的标签,让监狱严加监视。我直译了心理医生的问题,“你会伤害自己吗?”“你有没有自杀的念头?”
回答可想而知,老太说,“我又没有神经病,干嘛要自杀?”
一开始我也是直译,心理医生更紧张了,越是有神经病的,越不承认自己有神经病。我连忙解释,这只是加强语气的一种说法,跟真的“神经病”、“精神病”、“发疯”毫不相干。医生对我的解释半信半疑,又问老太,“既然你没有心理问题,为什么每天哭个不停?”
老太这下不高兴了,“我关在里边,还天天笑啊?我又不是那些老吃老做的罪犯,去监狱像是去娘舅家。我想想很后悔,而且我女儿一直怪我,心里难过啊。”这会儿,我明白不能把“娘舅家”直译出来,意译一下就行了。因为老太太的眼泪,她最终仍被诊断有抑郁症,医生让她服药,服药后能减少焦虑。
这个故事当年被我当作小插曲写进一篇小说,发表在《当代》杂志上。那段时候因为热衷于写小说,对做口译也相当起劲,那是让我接触不同社会层面、不同生活的窗口。写小说的三分钟热情过去之后,口译也不高兴做了。
另外的两件事是在职场遇到的。曾有名男同事,猛一看挺正常的,可这位大概是真的有ADHD,交给他的事几乎都不能完成,做一个小小的项目,他需要问无数次问题,而且问的问题是一样的,昨天问过了,今天又问。怕他记不住,帮他写下来,他仍旧问同样的问题。如此这般,搞得同事都很烦他。有一天开会,他突然大发脾气,指着同事破口大骂,意思是同事小看了他。
这位被领导警告,需要接受“情绪管理” (Anger management) 的治疗,以观后效。可惜他不久又大发脾气,这次对不起,他被解雇了,因为不适合团队工作。
另一名女同事,也是华裔,长得漂漂亮亮,白白净净,穿着时尚,可是只要跟她谈上一阵,就会发现她有点儿“偏执”,(上海人说的“一根筋”)。因为不是我部门的,见面往往打个招呼而已。不久得知,她被警察押出了办公楼。
起因非常简单,她觉得领导不公平,把美差都给了另一名同事,几次三番找领导抱怨。领导解释了多次,她却认为这更证明领导对她个人有反感有偏见。一天她又去找领导,最后失控,大叫起来,要给领导好看。这下算是威胁到领导的人身安全了,于是被押出办公楼,让她停职接受心理辅导。
心理医生的诊断是她得了“强迫症”(compulsive disorder),加上又处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高潮期,草木皆兵。她带有恐怖主义倾向的言论也让她处于极为不利的局势,她的合同期一到就被解雇了。
医学的发达,确实让各种病症有了更精确更完整的分析和解释,这能帮助到治疗。但是,我觉得这些标签最好只留给医生去用。对普通人来说,用标签去解释一个人的言行,实际上是把人类想得太简单了。缺乏医学知识的普通人听到一个标签,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个人“能”做什么,而是这个人“不能”做什么。就像我,听到一个人有ADHD,就会推测这个人阅读有困难,记忆不准确,可是实际上,我家那位看的书远比我多,记忆也比我好。倘若我去看医生,说不定是比他更严重的ADHD呢。
因为标签令我更容易戴上有色眼镜去判断别人,我要谢谢大侠的提醒,“医生说的话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全信。”
荷姐的话也很有道理,我们小时候,哪有什么抑郁症,现在的人怎么这么多得抑郁症的,是不是心理医生给贴标签太容易了?
我相信有的人是真的有病,但有的人不一定了,哈哈,外行瞎琢磨的:))
医生的话也是随着量变在变,所以医生的话有时是准确的,因为当诊断条件确立,但有时又不准确的,因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难判断,尤其心理问题!
我之前是学医的,所有确诊病例都是在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有些医生的医术不精,做出的判断不准,就有了误诊漏诊的问题,这个也是医学上的一个问题,比较复杂。
所以,医生的话可以信,也不要全信,最好的办法,多看几个医生,可以帮助认知病情,既会诊。
海风姐好文!
海风厉害,我当年在国內经常看小说当代和收获。
我也同意,心理医生的话不能不信,但不能全信,最好多看几个医生。
同意林兄,心理医生的诊断是要有一定的衡量和科学依据的。我原来给医院的病人做过翻译。
哈哈哈,大侠太逗了!同意不能贴标签,但事实上,生活中确实有各种synonyms的人的。有的就是坏习惯改不了,然后成为一种病。。。。。
海风姐好文。
那位监狱医生不懂中文更不懂中国文化,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