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人生

分享我跑步的故事和心得,希望能和跑步爱好者广泛地交流。跑负分割,传正能量!
正文

卡尔加里马拉松----10分配速的拉拉队

(2024-06-01 11:56:10) 下一个

Memorial day 长周末,正赶上领导Tina的生日。她决定用跑庆祝,要跑远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马拉松。为什么选这里?无非是可以顺便打卡风光优美奇异的Banff国家公园。

因为没有额外请假,所以逛Banff 只有在比赛前一天进行。这一天我们匆匆领略了加拿大的奇山异峰,它们都是远古造山运动和冰山活动的产物。

 

大学里学过,冰川峡谷和河流峡谷的区别是前者是U形的,而后者是V形的。可不是,在Banff看到的山坡多是下面这样由陡变缓的。

在山间浪了一天,回家早早睡下。明天还要早起跑马拉松。现下已经是初夏时节。东北长大的我来前就知道卡尔加里的天会很长。这里晚上十点天还没黑,早上五点已经蒙蒙亮。倒是对早起有帮助。

比赛日的天气预报是30多度到50多度,10%降水概率。看上去有点冷。不过只要不下雨就算比较理想。做拉拉队的我计划跟跑一段,但是跑多长并没确定。

起跑是按bib 颜色分区。Tina 的绿色区要比首发的晚几分钟。

Tina 出发后我在人行道上跟跑。赛道的前几英里拐来拐去很复杂。我实在懒着看地图安排加油点,索性一直跟着,以10分左右的配速做观众。甩两个数学名词:别人的加油点是离散的,我的是连续的。

路上见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

还有至理名言:“忍痛一时,翠花不朽”。

到了16公里时,接下来的赛道相对简单,就是跑出去再跑回来。看到路对面的里程标识是36公里,我告诉Tina,折返点大概在26公里处,也就是还有10公里。这时开始下雨了,我把Tina早时脱下给我的Patagonia皮肤衣再交给她穿上,防止失温。皮肤衣是给跑者的。我作为啦啦队,配备的是羽绒服。这时我让Tina先跑,自己停下来也穿上羽绒服。

穿上羽绒服,再想追Tina时却感到肚子疼,只能停下来找厕所。这一找就是很久,因为加拿大街头的商家要么关门,要么借口没厕所把我打法走。我只好往下一个补给站挪动。雨越下越大。我心中担忧Tina,怕她失温。她穿的皮肤衣并不挡雨。而我的背包里有件雨衣。我想追上她把雨衣给她,可是现在却急着找厕所,大有自身难保之感。

终于到了补给站。移动厕所前有几个跑者在排队。一个女生抱怨连天:“早知道是这鬼天气,我才不报名呢。”她排了一会儿就冷的受不了,怕冷大过了内急,接着去跑了。换个境况我肯定对她深表同情,但当内急难忍,我只是高兴少了个人抢移动厕所。轮到我时,想速战速决,但冻僵的双手却快不起来。

再次跑起来时,雨已经很大了,还夹着小冰雹。作为啦啦队,我此前都是一直低调地尽量在人行道上跑。这时担心Tina,怕她顶风冒雨,跑不动了会失温,也就顾不得太多了,直接在赛道上飞奔,超过一个又一个的跑者,不再多想是否抢了他们的赛道,也不再在意观众会不会误以为我是参赛者。身上羽绒服吸水变重,再加上顶风,我使尽全力也只是勉强跑了略快于7分的配速。经过一个个的里程标识,20, 21, 22 ... 迎面依次跑过越来越慢的已经折返的官兔:3:05, 3:10, 3:15 ... 快到26公里时,看到了4:30的官兔。这时前面折返点已经在望,视野内的跑者寥寥无几,怎么还不见Tina?难道她进了Medical tent?正在心急的时候,一个娇小的身影向我招手。我看过去,蓝色的皮肤衣湿透后颜色变深,但那身形容颜都是熟悉亲切的。

跟着Tina折返后,顶风变成了顺风,感觉好跑多了。我们小叙了一下“分别”的这一段。原来她啥事没有,还在担心我,怕我出了问题。但想到折返后就会见到我,就继续跑了。听上去好像如果不折返,她就赛也不比了,去救我。这小小的身躯,却总想担负两个人的问题,真是让我无语了。但知道她没事,我还是大感欣慰。

经过前面几英里的狂奔追逐后,我也是强弩之末了,感觉跑着Tina的配速也没觉得很轻松。

返程上雨越来越小,直到停止。最后的几英里甚至天开始放晴,但太阳大多数时候还是躲在云层后,只是偶尔露个脸。Tina基本保持了配速,开始超人。我们数着超的人数,快到终点时竟然有四十好几。

最后冲线时,我撤离了赛道,从围栏外跑到终点,只来得及录下面一段。

最后完赛时间4:33。离PR差挺远。但是考虑到赛道的难度(起伏不小,也有点海拔),天气等因素,还是很满意的。

她的这个训练周期状态一般,许多LR都没有跑完,周里程也只有30多。她能顺利完赛有很多的启示。总结如下:

1. 无论是周里程,还是LR长度,与其算距离,不如算时间。LR最长3小时,能跑多远跑多远,而不是一定要完成20英里,甚至18英里都不是必须。

2. LR可以跑的很轻松。可以跑跑走走。把LR跑的太快太累有害无益。

3. LR跑的又快又长不要高兴,很有可能是过早Peek,把比赛的状态用在LR上了,比赛时就没状态了。我见过太多"Workout warrior",训练时很猛,但比赛成绩不理想。

4. 跟上面一个道理,不要为LR跑不好而灰心。

5. 不管是LR,还是Speedwork,能完成就完成。不能完成不要强撑。

6. 完赛一个马拉松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周里程,而是要跑适合自己能力的里程。我在Strava上见过很多每周的里程很高,很稳的,比赛成绩往往并不理想。

7. 马拉松训练,或者更广地说,长跑训练,“苦练”往往效果不好。训练负荷一定要和能力匹配。否则事倍功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