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后镇克里克赛德假日公园(Queenstown Holiday Park Creeksyde)营地
简约的城市布局,瑰丽的都市风情,浪漫的吃喝玩乐,时尚的酒店住宿,秀丽的山川湖泊,宜人的气候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友善的社会风尚……这就是南岛最迷人的皇后镇(Queenstown)。
皇后镇风光迷人,宛如仙境,它坐落在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畔,周围被南阿尔卑斯山脉所包围,是一个城市风光与湖泊、山脉、峡湾等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一个集旅游、购物、美食、浪漫、运动、酒庄文化于一身的现代化都市,同时它又被人们称之为"极限运动之都",跳伞、漂流、登山、滑翔伞、高空弹跳、喷射快艇,世上大部分的极限运动都能在这里找到,冬季更是滑雪者的天堂。远离世俗世界的皇后镇,每年居然能吸引近300万海外游客前来度假旅游,可见它的魅力之所在。


皇后镇无疑是新西兰旅游人气最旺的城市,是新西兰乃至世界闻名遐迩的度假旅游胜地。很多海内外游客直接乘坐飞机前来皇后镇。作为他们南岛深度旅游的第一站,把这里当作首站的好处自不必多言,这里不但风光无限,附近更有许多让人怦然心动的旅游景点。
我们在箭镇盘桓了大半天,依旧意犹未尽,直到过了中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里,前往皇后镇。本来从箭镇到皇后镇开车只需半个小时,不过沿途的秋色实在让人不忍错过,所以路上又花去不少时间,抵达皇后镇已经近于黄昏。我们先去一家名为皇后镇克里克赛德假日公园(Queenstown Holiday Park Creeksyde)营地。这家房车营地距离镇中心仅5分钟的徒步距离,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好,所以诺大的营地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房车。营地里的环境清幽,进出十分方便,还提供各种类型的住宿服务,带独立卫浴的套房,汽车旅馆式的公寓。营地内设有橱房、淋浴、洗衣房、休息室等,一切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办好入住手续,我们便放心地把"家"留在营地,然后直奔鲍伯峰(Bob’s Peak)而去,要上鲍伯峰一定要乘坐天际缆车(Skyline Gondola),这条缆车线是南半球最陡的,呈45度角,5分钟便可直达700米的山顶观景台。这是一个非常开阔的山顶观景台,不但可以180度无死角欣赏山脚下的皇后镇,还可以看到周边秀美的湖泊,远方的群山峻岭,旖旎风光,美不胜收。


站在鲍伯峰的观景台上,这才想起所谓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话真是一点不假,人越是站得高,也就越看得远,放眼望去整个皇后镇尽收眼底,看了真叫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当然,欣赏美景的同时,我的脑子里又会时不时冒出其他的诗句来,尤其是那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不过也就是想想而已,自己既没有才情诗情,又没有闲情逸致,最多也就在心里默默感慨一番罢了。
此时,金色的夕阳从我们的身后照了过来,把整个山体的阴影拉得又大又长,山脚下的皇后镇像是被夕阳和山的阴影分割成了不同的区域。山脚下的那部分,山的阴影浓密,就像一大片乌云笼罩着这片地。暮色下的街道排列整齐,交通四通八达,蒙胧的街灯发出微弱的灯光,汽车的尾灯闪闪烁烁,楼宇的窗户明明暗暗。离山脚越远的地方,山的阴影也就越淡,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建筑,绿树成荫的街道,还有停在路边一排排汽车,港湾里一艘艘游船,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富有色彩,然而暮色正在向四周漫延扩展开来,尤其是皇后镇花园(Queenstown Garden)——一个长条形的半岛,早已被暮色苍茫和树影幢幢所笼罩着。皇后镇码头步(Queenstown Wharf Walk),甚至出售大汉堡(全世界最好吃的汉堡)的那条街,也正渐渐地被暮色所吞噬。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正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那是一种浓烈的金黄色,每一辆车,每一栋楼,每一条街,每个公园,小镇的牧场、山坡树丛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辉,柔和而温暖。对岸绿棕色的卓越山脉(Remarkables Mountain Range)巍峨起伏,山顶上的冰川雪峰和灰白色云翳浑然天成,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势。南阿尔卑斯山脉绵延起伏,壮观宏伟,在夕阳余晖下尽显迷人的光彩。瓦卡蒂普湖水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深天蓝色,蓝绿色,还有点荧光绿色,要不是站在山顶,你决不会领略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皇后镇的景致浓浓淡淡,千变万化,宛如人间仙境。但是这种美好时光非常短暂,转瞬即逝,随着太阳的下山,天地终将趋于一统。
站在山顶眺望远方,那街,那城,那山,那水,那广阔无垠的苍穹,都能让人放飞梦想,幻想无穷;而城市一隅才是真正的市井生活,一盏灯,一碗面,一辆车,一栋楼,一个陌生人的欢快笑脸,都能叫人浮想联翩,温暖不已。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既要脚踏实地过日子,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又要经常放飞自我,与天地同在,成就一个既有生活情趣,又心胸博大的自己。


从鲍伯峰下来,我们便去了皇后镇的游客中心,预定明天米佛峡湾(Milford Sound)一日游行程。米佛峡湾完全可以自驾前往,可是我们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参团比较合适。首先皇后镇去米佛峡湾单向车程要近5个小时,房车因其车速较慢,所需的时间可能更长。更要命的是第二天米佛峡湾的天气特别糟糕,开这么一辆大房车过去,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况且游轮公司还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最最要紧的是车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贵得离谱,这样算下来参团既免去了舟车劳顿的辛苦,又省事省力,何乐不为呢?
话虽如此,但天公不作美总让人颇为怅怅,整个晚上都没睡个安稳觉。第二天,晨光熹微,我们就来到指定的集合地点。按照行程安排,六点钟准时发车,可是两辆大巴车还是来晚了一点,不过并没有影响到整个行程。旅游大巴坐满了乘客,说来也巧,上车时驾驶座的左侧有一个座位正好没人坐,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坐了上去,这似乎是对我连日来东奔西跑的犒劳,让我也能心无旁骛地欣赏沿途迷人的风光,而这段公路是全新西兰最美的一段路程,当然沿线有许多漂亮的景点,其中令人最震撼的是埃格林顿峡谷(Eglinton Valley)。
我们出发后不久,天开始亮了起来,黯阴的天空云雾弥漫,道路有点潮湿,显然昨晚已经下过几场阵雨。坐在车上,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田园乡野,群山起伏,青山绿水,宁静祥和。路上车辆很少,偶尔会有迎面驰来的车辆经过。大巴车开到中途,天色依旧是灰蒙蒙的,更糟的是还下起了小雨。不知又开了多久,直到巴士司机把车停靠在了路边,说是预留15分钟时间,给乘客下车拍照,我们这才明白车已经到达了埃格林顿峡谷。这条峡谷是数千年前冰川运动的奇观,冰川从山上移到大海,把这里冲刷成独特的U型谷地,后来冰川融化,U型山谷两侧长满原生的山毛榉森林,而平坦的谷底覆盖着一大片金色大草原,陡峭的岩石山脉环绕着山谷,景色极为壮观,电影《魔戒》也曾在这里拍摄取景,这里是去米佛峡湾游客必看的景点之一。当然今天算是不走运,碰上这么恶劣的天气,不过车上的乘客还是兴趣不减,就算冒着雨也得在草原上走走,拍照留念。雨天的埃格林顿峡谷另有一番气势,乌云密布,山影憧憧,草原无际,森森的让人胆寒,更使人敬畏,大自然的力量惊天动地。


大巴车又重新向米佛峡湾进发,没过多久,车已经穿行在南阿尔卑斯群山峻岭之中,道路两旁出现了大批山毛榉树林,这就是被人称之为"消失山峰之路"(The Avenue of Disappearing Mountain)。那蜿蜒盘旋的山路,曲曲弯弯中略带几分线条的美感;高耸入云的山毛榉森林,浓荫蔽日里添了些许的宁静和温暖,在如此梦幻般森林里穿梭而行,真是潇洒自在,妙不可言。
大巴车抵达米佛峡湾时,天气看上去更为恶劣,天昏地暗,混沌一片,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南北,不仅如此,耳边还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像是风声,雨声和瀑布飞溅的混合在一起的声音,这声音听得叫人毛骨悚然,心里直发怵,不知等待我们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还好巴士停靠在码头边上,要不然人还没来得及上船,却淋得像个落汤鸡。这艘游船很大,宽敞明亮的船舱顿时挤满了下车的游客。这么极端的天气出海巡游,能会有什么收获呢?我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除了疑问之外,还有就是诚惶诚恐,其余也就没什么指望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观光游船的起航。
米佛峡湾被称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收录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米佛峡湾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冰河期,由于当时巨大的冰川缓慢移动,反复摩擦,不断侵蚀地表,形成一个巨大的U型深谷,后来冰川融化,塔斯曼海水(Tasman Sea)倒灌进这个幽深的峡谷,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米佛峡湾,原始地貌的保存和未受破坏的生态环境,更使得米佛峡湾成为一个群山环绕的壮丽峡湾,充满神秘和迷人的色彩。


游船慢慢地驰离了码头,随后紧贴着峡湾的左边行驶。坐在舱内,隔着船玻璃都能听到外面传来的阵阵巨响,狂风犹如野兽般地咆哮,摧枯拉朽;雷声阵阵似万珠落地,震耳欲聋;雨声轰鸣,如同万马奔腾,惊天动地,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但是外面越是疯狂,就越是激发起我的好奇心,与其坐在这里享受温暖和惬意,还不如走出船舱,去见识一下这个疯狂的世界。
我站起身来,走到门边,试图推开船舱门,但推不动,再用力还是不行,使尽全力才把舱门推开,可是我刚来到走道里,一阵狂风吹来,人差点就被大风吹倒,于是我本能地靠在船舱外的墙上,这么一来至少背后有一个坚实的靠山,好在船的顶层有个平台,站在平台下面的走道上可以遮挡点风雨。这么一来,我顿时觉得安全了许多,不过再睁大眼睛往前看,一颗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雨狂风急转,风狂处处飘,暴风骤雨,像是把整个峡湾搅得天翻地覆,一湾海水就像是被煮沸似的,翻着白浪,白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乌云笼罩在山头,迷雾紧帖着海面,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狂风在峡湾里呼啸不止,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般的恐怖,那力量更像是拔山裂石一般。世界终于露出狰狞的一面,让我亲身经历这惊心动魄,昏天黑地的时刻。山在咆哮,水在沸腾,声在怒吼,雨在肆虐,天压着愤怒,似乎要吞噬一切,摧毁一切,真是令人震撼的一幕。
忽然,我身旁那扇舱门被推开一条缝,紧接着一阵狂风袭来,呯的一下,风把舱门又堵得死死的。我回头一看推门的正是太太和表妹。此时,她们俩也想出来凑热闹,不过靠她们的力量绝对打不开这扇舱门,于是我转过身去,二只手抓住舱门的把手,拚命地往外拉,她们则合力往外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了出来。于是我把我刚才呆的地方让给她们,自己则把手机揣在兜里,一步一趋,小心翼翼地向船头方向挪去。此时,我完全暴露在了外面,只觉得狂风在耳边呼啸而过,防风衣也被吹得猎猎作响,我只能蹲下身子,尽量把自己身体的重心压低,不过要想站在船头是不可能的了,自己只能尽可能靠近船头的位置,看到那里也有几个胆大的人,自己也壮起了胆子,最后好不容易找了个稳当的位置。


一旦觉得自己没事,我便开始环顾四周,眼前的一切看得我惊诧不已。船正在全速前进,峡湾里黑云密布,狂风肆虐,大雨如注,峡湾两侧是黑压压的高山峻岭,陡峭山壁环绕,船像是钻进了由悬崖峭壁组成的峡谷,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悬崖峭壁上挂满大大小小的瀑布,泉水从岩石缝里奔涌而出,一条条白色透明的山泉爬满陡峭的山壁,婉如挂在树梢上一般,远远望去,气势磅礴,壮观无比。以前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样的诗句,今次算是亲眼目睹了一回,而且是永生难忘的一回。
游船越往峡湾出口的方向行驶,风势雨势似乎越来越小,有段时间,甚至一缕阳光从云层缝隙中钻了出来,由上到下形成向下的黄色的云隙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帝之梯""耶稣光",它带有神圣、崇高和救赎的象征,在昏暗萧瑟的峡湾里,犹如神明下凡一般。令人惊诧的是明亮的云隙光不断地变化,一会变得很大,一会缩得很小,一会儿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一会儿照射在水面上,一会儿定格在石壁上,一会儿又出现在山坡上,如梦如幻,鬼斧神工,我也就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一场来自天外的视觉盛宴里。更奇妙的是二道彩虹跟云隙光同时出现,七彩的霓虹光芒四射,它是幸运、吉祥和希望之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奇景。那峡湾里的一道"双彩虹",那飘移不定的"耶稣光",那一湾白浪翻涌的海水,那云雾缭绕的群山,那乌云翻滚的天空,组成一幅绝美而神圣的画卷。
彩虹的出现通常意味着雨已经下到了尽头,所以我极切盼望着能看到雨过天晴的那一刻,那是一种明丽动人,美轮美奂的极致美。此时,游船已经来到了峡湾口,两侧的山体明显平缓下来,一片风平浪静,似乎刚才所经历的种种全都是一场梦幻之旅。直到这时我才觉得肚子在咕咕乱叫,于是我又回到了船舱,领来一份今天的午餐。午餐装在一只纸盒里,有汉堡、苹果、酸奶,巧克力,外加一瓶矿泉水。用完午餐,游船也开始返航。回程的那段航程景点不少,有海狮石(Seal Rock),平日里这里聚集着许多晒日光浴的海狮;卧狮石(The Lion),外观神似卧着的一头狮子;朋布洛克山(Mt.Pembroke),这是米佛峡湾最高的一座山峰,高达2014米;哈里森湾(Harrison Cove),以风平浪静著称,还有斯特林瀑布(Stirling Falls)、包温瀑布(Bowan Falls),分别有146米和160米,后者是峡湾里最高的瀑布,也是这里人气最旺的景色之一。


雨过天晴的天气并没有等来。我望着阴沉清冷的天空,心里难免有点怅然若失,意兴阑珊,不过见识到另外一种极致美,也算是鸿运当头,不虚此行。虽然归航途中,我偶尔还会走出舱外看看,但是再也找不到那种令人心潮澎湃的冲动来聊以自娱,这正印证了"除去巫山不是云"一句话,或许人在潜意识里就是喜欢极致,追求刺激,享受卓越,"平淡是福"只是人用来自我安慰,自我疗伤的一句话罢了。

新西兰人口密度很低,却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确实很不容易,这似乎印证了人少同样也能办好事,其实好不好办事跟国家人口多少没有多大关系,跟办什么事情密不可分。谢谢梧桐兄的鼓励!周中快乐!
新西兰人口400万,是俺家乡半个城市人口,国土面积这么大,收拾得干干净净,令人佩服。
谢谢荷姐的夸奖!你一直都对我那么的关心和鼓励,我得要继续努力才对。新西兰处处景色宜人,所以拍照也不需要特别的技巧。说心里话,我这个人大大咧咧,拍照从没耐心,很多照片都是太太拍的。再次谢谢荷姐!文城有你真好,十分温暖,那份美好珍藏于心。祝荷姐周末愉快!
谢谢等等的夸奖!新西兰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一点都不为过,唯一遗憾的是路途遥远(相对于住在北美的朋友),正因为远离大陆,所以它依然保留着那份自然纯洁,那里的人同样也十分淳朴友善,有机会值得去走走看看,毕竟这个世界像它那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们住在澳洲的人全都把那里当自己的后花园,有的人每年都要去那里旅游,当然我们去那里十分方便,只需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再次谢谢等等的鼓励!菲儿、叶子和我都盼着你早日出山。哈哈哈。祝等等周末愉快!
你说得对,从皇后镇去米佛峡湾得要4个小时以上,我回头得改一下,坐车没概念,不像自己开车一清二楚。其实新西兰最让我心动的地方就是Glenorchy ,也是我接下来要写的那篇,我们在那里住了整整三天,与世隔绝的三天,还真跟当年秦人误入桃花源一样的感受,那里是新西兰的桃花源,太美了。我得多花点时间,把它写成一篇让自己称心的美文。谢谢麦子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鼓励!我到过你到过的峡湾,这算不算"百世修来同船渡",哈哈哈。祝麦子开心每一天!
谢谢蓝山兄大师级的摄技,照片太震撼,太有表现力了,来回看了好几遍!文笔行云流水,笔力千钧。文字优美诗意盎然。给蓝山兄点大大赞!
俺词穷,偷懒,朋友们的赞美俺全都赞同,后面+1W。
Bob’s Peak,我们上次没去,跟着蓝山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放飞自我,与天地同在”。
去峡湾,我们住在蒂阿瑙了,自驾就不会太辛苦。你们跟团是明智之举,你文中说来回5个多小时,我觉得你说少了,印象中小车单程就要近4个小时,房车应该更久。在停车场遇到沙蝇了吗?铺天盖地地往脸上扑,太吓人。
“雨狂风急转,风狂处处飘,暴风骤雨,像是把整个峡湾搅得天翻地覆,一湾海水就像是被煮沸似的,翻着白浪,白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乌云笼罩在山头,迷雾紧帖着海面,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狂风在峡湾里呼啸不止,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般的恐怖,那力量更像是拔山裂石一般。世界终于露出狰狞的一面,让我亲身经历这惊心动魄,昏天黑地的时刻。山在咆哮,水在沸腾,声在怒吼,雨在肆虐,天压着愤怒,似乎要吞噬一切,摧毁一切,真是令人震撼的一幕。” 哇,蓝山兄描写得太生动了,隔着屏幕都感觉到这份惊天动地。突然,画风一转,“那峡湾里的一道‘双彩虹’,那飘移不定的‘耶稣光’,那一湾白浪翻涌的海水,那云雾缭绕的群山,那乌云翻滚的天空,组成一幅绝美而神圣的画卷。” 奇景带来好运,一切都值得,最后一张照片双彩虹,太好看了,吉祥如意用在这里最恰当。
看到蓝山兄剧透下一篇是田园生活,立刻想到新西兰漫山遍野的惬意牛羊们,期待!
哈哈,蓝山太谦虚了!:)
俺们的 two-cents 能被你采纳作标题,太开心了!
读了你的这篇“雨后见彩虹”的历险记,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节奏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记忆有点模糊了,网上列出这篇交响乐以下五章:
1. 《初醒的愉快心情,大地的欢喜》(The Merry Feelings Awakened by the Arrival in the Countryside)
2. 《溪边景致》(Scene by the Brook)
3. 《乡村集会,暴风雨》(Merry gathering of country folk, and then the Storm)
4. 《雷雨》(Thunderstorm)
5. 《牧歌:风暴后的愉快与感恩之歌》(Shepherd's Song: Happy and Thankful Feelings After the Storm
你的这篇(系列的第四章)恰好也与田园交响曲第四章对上了。
哈哈,我有点牵强附会。博大伙一笑呗:)
那天真是幸运,居然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难得一见的奇观,尤其是"双彩虹"和"耶稣光",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见那情景有多么的崇高和神圣。它带来的震撼是在人的灵魂深处,说实话我们真应该对天地要有敬畏之心。谢谢暖冬的鼓励!祝周末愉快!
我也特别喜欢看峡谷里腾起来的白色雾气。平常的日子,峡湾波平如镜,就是下雨天也不会如此的壮观。我想那天最主要的是风特别大,所以从山上喷涌而出的大小瀑布,被大风一吹,就形成白雾弥漫的奇观,而且倾泻而下的瀑布,声音此起彼伏,震耳欲聋,那气势真称得上是气吞山河。谢谢可可的鼓励!祝周末愉快!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游记的标题,是否感到似曾相识?《爱在新西兰》是你给这个系列起的名,这要比我原来的标题响亮的多。偷师学艺,还不打声招呼,我该当何罪?哈哈哈。xyz的文字才叫厉害呢,所以你的每篇留言我都认认真真地读,仔细琢磨。
"你说Queenstown 是极限运动之都,哈哈,估计没想到坐游船的leisure trip也成了一种‘极限运动’艾玛!俺们也是醉了"就是这个理,有些东西看似波澜不惊,这只是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说生活中会时不时冒出个"极限挑战"。哈哈哈。谢谢xyz!你的留评总是那么的温暖,珍藏于心。祝周末愉快!
"二位游罢米佛,是不是返老还童了?"海风姐说得真逗。从心理年龄来衡量我还从来没老过,所以我琢磨着这是不是拜黄浦江水所赐呀。哈哈哈。说到人性使然,那次我们去加拿大的落基山脉旅游,当时朋友也说我拍出来的风景照,新西兰南岛都有,我们也是舍近求远。不过说心里话,落基山脉里的国家公园比新西兰更美。那次我们也是租车去了加拿大。谢谢海风姐的鼓励!周末愉快!
自己觉得这篇写得不太满意,要是再多给一天时间修改,也许读起来会更顺畅些。
那天游峡湾确实是神遇,太震撼了!米佛峡湾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下雨的天气,不过我们那天真是奇怪,风大、雨大,山上的泉水喷涌而出,整个峡湾像是一壶烧开的水似的沸腾起来,壮观无比,难怪可可留言说喜欢峡谷里腾起来的白色雾气,其实真实的场景比照片更震撼,声音震耳欲聋,真是不可思议。再次谢谢菲儿!祝周末愉快!
我们把房车留在营地还是明智之举,要不然就不会那么轻松地游峡湾了。挪威拥有世界80%的峡湾,而吕瑟峡湾是以著名的布道台和奇迹岩石而闻名,要比新西兰的米佛峡湾更加受欢迎,游客也更多。峡湾里经常能看到彩虹,跟那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都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峡湾都是风平浪静的,很少碰到极端天气。我们那天看似运气不好,想不到极端天气带来的却是极致的景色,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谢谢蘑菇的鼓励!祝周末愉快!
Wow, 导演蓝山的《爱在新西兰—第四乐章》太惊心动魄了,简直有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之风;)
这一章,蓝山用生花妙笔“徐徐涂之”,从“一览众山小“的金秋祥和气氛,到“天崩地裂般“狂风暴雨,读起来身临其境,跌宕起伏,厉害啦!
当读到蓝山在风雨肆虐中struggle,真是为你捏把汗!你说Queenstown 是极限运动之都,哈哈,估计没想到坐游船的leisure trip也成了一种“极限运动“,艾玛!俺们也是醉了:)
人说“风雨之后见彩虹”,当你们惊魂未定时突然看到“上帝之梯""耶稣光",普照人间,带着“神圣、崇高和救赎“启示之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
皇后镇的第一张秋色太惊艳了,美得词穷!
蓝山兄的描述更让我倾倒:“此时,金色的夕阳从我们的身后照了过来,把整个山体的阴影拉得又大又长,山脚下的皇后镇像是被夕阳和山的阴影分割成了不同的区域。山脚下的那部分,山的阴影浓密,就像一大片乌云笼罩着这片地。暮色下的街道排列整齐,交通四通八达,蒙胧的街灯发出微弱的灯光,汽车的尾灯闪闪烁烁,楼宇的窗户明明暗暗。离山脚越远的地方,山的阴影也就越淡,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建筑,绿树成荫的街道,还有停在路边一排排汽车,港湾里一艘艘游船,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富有色彩,然而暮色正在向四周漫延扩展开来,尤其是皇后镇花园(Queenstown Garden)——一个长条形的半岛,早已被暮色苍茫和树影幢幢所笼罩着。皇后镇码头步(Queenstown Wharf Walk),甚至出售大汉堡(全世界最好吃的汉堡)的那条街,也正渐渐地被暮色所吞噬。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正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那是一种浓烈的金黄色,每一辆车,每一栋楼,每一条街,每个公园,小镇的牧场、山坡树丛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辉,柔和而温暖。对岸绿棕色的卓越山脉(Remarkables Mountain Range)巍峨起伏,山顶上的冰川雪峰和灰白色云翳浑然天成,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势。。。。。“
邮轮上的那场风暴,几乎被风吹走太有体会了,邮轮上的风是超大的,艾玛,特别是遭遇你们这样的天气。然而,在那片惊涛骇浪中,却目睹了奇迹——“双彩虹”和“耶稣光”同时出现。“七彩光芒如从天而降,昭示着幸运与希望。那峡湾、那一道双彩虹、那翻涌的海水、那云雾缭绕的群山,以及乌云翻滚的天空,共同绘出一幅神圣而震撼的画卷。” 哇塞,羡慕蓝山兄的神遇,经历。:)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既要脚踏实地过日子,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又要经常放飞自我,与天地同在,成就一个既有生活情趣,又心胸博大的自己。”,赞赞赞,太有同感了!
赞蓝山兄的美拍和美文,第一张照片那些颜色真漂亮,秋景中很少见那份粉色。还有在鲍伯峰的观景台和船上看见的美景,写得诗情并茂,实在是美,我下一篇继续写峡湾得跟您这“借”文字了:)
我是不是写完也还在沙发上?问好蓝山兄,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