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书信往来是一种彼此情感的表达,它有独特的表达对象,有着不被外人所知的私密性。在纸张还未问世之前,古代人是用竹木或绢帛来书写信件,称之为"尺牍"或"尺素"。书信往来有个传递的过程,也就有了鱼雁传书的说法。黄坚庭:"南雁传尺素,飞来卧龙城"的诗句,形象优美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把书信称之为信还是纸张发明之后。
我认识到书信往来的重要,还要追溯至50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整天只知道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身边最亲近的外婆每天都在望眼欲穿的盼着远方舅舅的来信。
我一天到晚的在我家楼下玩,几乎每天下午,我总能碰见一位戴眼镜的叔叔推着一辆自行车,挨家挨户地投递报纸和信件。投递员叔叔的自行车前轮上方挂着一只绿色的帆布包,后轮左右二边也挂着同样的帆布包,三个包里整齐放着一叠叠的报纸和书信。当这位叔叔走到我家门口时,如果刚巧有外婆的信,他总会扯着嗓子叫道:"张秀英信"或"张秀英图章"。每当我听到他这样的喊声,总是争抢着去拿信或递送图章,因为我知道来信多半是远在宁夏的舅舅寄来的,需要盖图章的往往是北京的姨妈寄给外婆的零用钱。舅舅的来信字迹工整,外婆完全能读懂。姨妈的来信字迹潦草像天书,外婆看不懂,所以姨妈便把来信寄给妈妈,再由妈妈转述给外婆。外婆是裹着小脚的旧时妇女,走路缓慢,行动不便。而我有浑身使不完的劲,跑腿拿信的事我喜欢。
外婆收到舅舅的来信总要高兴许多天,一封信要看上无数遍。外婆读过私塾,认识很多字,能读会写。舅舅的信外婆有时会捡一些愉快的,让我听的懂的内容读给我听。如果我看到外婆收到信后一言不发,暗自垂泪,我知道她一定是读到令她十分难过的内容,或者是睹信思人的忧伤。就这样我从外婆的喜怒哀乐中慢慢懂得一封家信在一个人心中的份量,也从信中慢慢地认识了我的舅舅。直到15岁那年,我才生平第一次见到从宁夏回沪探亲的舅舅。
外婆最喜欢我,她一生最爱的三个男人,只有我陪在她身边,所以外婆心里有什么烦心事都会跟我讲,她也知道我还是个孩子,并不明白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但她不同我说又有谁可以倾诉呢?妈妈在医院一天忙到晚,外婆宁愿把心中的苦闷对我诉说,也不愿给妈妈增加负担。在外婆整天的唠叨中,我知道舅舅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舅舅小的时候很顽皮,经常与乡下的小伙伴去河里游泳,有一次游泳竟差点淹死在河里。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舅舅与大舅舅(北大政治系毕业)一起到处砸孔庙,砸寺庙,尽干些让大人不放心的事情,乡坤们碍于情面也不敢告发。但舅舅人很聪明,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记忆力超强。50年代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在北大读书期间,因言获罪而打成右派,毕业之后被发配到宁夏同心县劳动改造,这一去就是22年,这期间他们母子俩的情感交流完全在这一张张的白纸上。22年来,他们之间有多少信件往来已经无从知晓。当我长大以后读到"一行书信千行泪"的诗句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外婆是因流泪过多,思念过甚而导致视力严重的受损。
外婆每当接到舅舅的来信,总是力求尽早的回信,因为外婆知道舅舅孤身一人在外的艰辛,家信或许能给他带来些安慰。上海的冬天特别的阴冷。每当外婆给舅舅写信时,我总看到她穿一件深色的中式棉袄和一条厚棉裤,戴着一顶紫色绒线帽,佝偻着坐在写字台前,用生满冻疮的右手吃力的给舅舅写信。外婆写信的时候,我就坐在一旁看着,在她的一笔一划中体会亲情的无价。外婆眼睛不好,有青光眼,又有白内障等眼病,所以她写信很慢,很认真,每个字都写的特别工整。写完信之后,外婆总是长长舒一口气,双眼泛着淡淡的泪光,眼眶中布满了红红的血丝,她把写信当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来完成,因为信的字里行间都刻有他们的母子情深,字字句句都包含着伤心的泪水。我看不懂信的内容,只知道一张信纸会引起外婆如此伤心,会让外婆泪流满面,这让我对家信怀有一种爱如珍宝的情感。每当寄信的时候,我总陪着外婆去提蓝桥邮局寄信,还总是争着把信投入进邮筒,好像这封家信有我的一份努力,有我的一份祝福。
有一次,我和外婆收到舅舅寄来的一大包裹,里面装着宁夏产的枸杞子和一封家信。外婆看完信后告诉我:"这东西吃了可以治疗眼病,你舅舅要我天天吃。"以后,我看到外婆煮饭的时候,总会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碗,放一小把洗净后的枸杞子,然后她把小碗放在米饭上蒸上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外婆总是要在我嘴里喂上几颗,喃喃地说:"舅舅寄来的东西你也要吃,长大后,眼睛视力好好的,像你爸爸一样做个出色的外科医生。"看着她慈目善眉的面容,咀嚼甜丝丝的枸杞,我的心同外婆一样很开心。
待我中学毕业后,外婆收到舅舅的信总是笑迷迷的,显得很开心。从外婆和父母的言谈中知道了舅舅的处境越来越好,催泪的家信已经让位于能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喜讯。
等到我长大成人后,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出国留学,自己开始提笔给家里人写信的时候,才深深感到家信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真正经历家信给人带来的那种思念,渴望,欣喜和宽慰,也能真正体会过去外婆那种盼信,读信,写信的热切。在一封封家信中,我所有的情感都会被信中的那个人,那段文字,那份亲情所感动,还有魂牵梦绕的思念。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家信更让人心潮起伏,百看不厌。
现代人已经很少用纸质书信的形式来交流情感,过去那种等待家信的不安感觉,那种手捧信纸的喜悦,那种反复阅读的快乐,那种珍藏多年的寄思,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渐渐远去。唯一留下的是泛黄的信笺所带来的感怀,是一段永不磨灭的铭心记忆。
舅舅已经离我们远去,他永远安葬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河畔那座美丽的小岛上。今天是舅舅的网上追思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封写给舅舅的信,这段几十年前的回忆他再也无缘读到。愿他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痛苦,也没有令人牵肠挂肚的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