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喜欢罗大佑。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音乐的孩子 — 罗大佑,里面提到了罗大佑有一颗属于音乐的心,和一个艺术的灵魂。做为一个曾经的文艺青年,现在的文艺大叔,罗大佑很多的歌在我心中都有共鸣。爱屋及乌,正是因为他的音乐,我也很欣赏他这个人,认同他对艺术,对自由,对人性的追求。
罗大佑虽然最初在台湾出道,但是他的艺术辉煌,却是绽放在香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香港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杰作,像是《鹿港小镇》和《恋曲1990》,抒情且富时代感,表现了对爱情的真挚感受,是抒情曲中的经典;而《东方之珠》和《皇后大道东》,则反映了香港和风貌和时代变迁,充满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这些歌,有些犀利反映了社会现实,有些则表达了对自由,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关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罗大佑还曾经写过一些批判专制制度的作品。记得他有一首歌叫做《首都》,通过描述都市生活,隐喻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环境,表达了他对权力体制的质疑和批判。还有一首《侏儒之歌》,则是以幽默讽刺的笔法揭露权力的荒谬和人性的局限。这两首歌算得上是罗大佑早期作品中带有强烈社会批判精神的代表作,只可惜,在在大陆却一直被禁。
我们喜欢一个人,往往会喜欢他的全部,其实只要是人,都是会改变的。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修行,越行越高洁;而也有一些人,在名和利的诱惑和腐蚀下,离自己的初心渐行渐远。很不幸,罗大佑就是这后者。最近的一二十年,他几乎每年都会在大陆开几场演唱会,但是他的新歌却出得越来越少,而且也完全没有了年轻时那种自由和无羁的灵气。这一点倒是无可厚非,所谓江郎才尽,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有才华枯竭,创作能力衰退的时候。只不过,如果连追求自由的心都丧失了,那真的就只能让人惋惜了。
最近的台湾,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罢免立法委员的活动了。台湾是民主政体,不过,和西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所不同的是,它有一个独特的五权分立的设定。五权分立据说是源于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它将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每一个部分都有相应的机构,也就是行政院,立法院,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
这一套体系的核心,是相互独立且制衡,强调公务员制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形成复杂的权力互动和制约。但是,最近一届的立法院,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混乱和社会冲突。这事儿说起来很复杂,头绪也很多,我大致理一理事情的起因。
台湾的立法院一共有113席立法委员,相当于我们这边的国会议员。最新一届的台湾立法院有三个党派,其中国民党是第一大党,民进党第二,最后是民众党,它是个小党,只有8席立委。去年,做为多数党的国民党,刚刚当选,就联合了民众党,在立法院推动一个名为“国会改革法案”的修正案,其核心是修改《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和《刑法》,并新增了“藐视国会罪”,赋予立法院对于听证会中作陈述的任何人和团体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权力;不仅如此,立法院权力扩展还涵盖了人事同意权、调查权和听证权等。这个法案在立法程序和内容上都引发了广泛争议。当前在台湾执政的是民进党,其党主席赖清德就是台湾的现任总统。民进党虽然是执政党,但是在立法院却是少数党,他们从一开始就强烈反对这个扩权法案,认为该法案违反了权力分立原则,极有可能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除此之外,台湾的民众也对此非常不满,记得去年12月的时候,有数万台湾民众在立法院外抗议,反对该争议法案的通过。但是国民党和民众党还是凭借着多数席立委的优势,强行在立法院通过了法案。
随后,台湾行政院对此法案提出了覆议请求,但立法院未加理会。最后,民进党向台湾的宪法法庭提出了“法规规范宪法审查”,并请求暂时停止该法案的效力。宪法法庭受理了此法案的审查请求,并于今年5月举行了裁决说明会,裁定此法案中的绝大多数条款违宪,最终冻结了这个法案。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还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的法律案例,可以用来督促将来的立法委员在立法的程序和内容上更加谨慎。可是,国民党和民众党的立法委员,却变本加厉。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反而认为宪法法庭的多数大法官们亲近民进党,于是在此之后,趁着好几位大法官退休换届的时机,对由台湾总统提名的新大法官们迟迟不与表决通过,在实际上废除了宪法法庭的制衡功能。于此同时,他们对于台湾政府的预算案多次封杀和无理删减,导致了审查进程延误,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正常运作。
台湾社会很多的法律学者和公民团体对立法院的乱象提出强烈抗议,认为这些行为是明显的民主倒退,于是爆发了台湾史上规模最大的“罢免潮”。台湾的公民团体对30多位国民党籍不称职立法委员提出罢免,指控他们明显“亲中”,刻意破坏台湾的民主体制,干扰政府的运作。而国民党与民众党一方,则联合展开了“反罢免”运动。于是双方在政治舞台,在台湾街头,都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冲突和关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自己觉得罢免的问题,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中共对台湾长期的武力威胁和刻意渗透。那些亲共的国民党和民众党立委,他们所代表的,是中共的意识,而不再是选他们上台的台湾民众。
现在的台湾,支持罢免和反对罢免的,都站上了街头,摇旗呐喊,呼吁广大民众的支持。其实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是在行使公民的权力,显示了民主政体的力量。在今天的台湾,民主的思想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人民可以选举立法委员,也可以罢免那些不称职的立法委员,这一点至少在当今的大陆,是根本做不到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包括了那些面临被罢免的立委,玩弄话术,把罢免这样一件由公民团体自发组织发起的事情,添油加醋地篡改为民进党对他们的政治迫害。
这里就要回头讲讲罗大佑了,最近他在媒体专访中将此次罢免形容为“赖皮罢免”,指责由台湾公民团体发起的罢免行动“太怪了”且“没有正当性”,还呼吁要“罢免大破功”。这简直是完全把自己摆在了公民团体的对立面了。这件事儿在台湾和香港的文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艺人表示反对和不解,甚至与罗大佑共同创作《皇后大道东》的著名作词人林夕,在社交平台公开回应称罗大佑的表态“没有正当性”是荒谬之言,并强调自己将投下“同意罢免”票,并希望台湾不要变成第二个香港。
我可以理解罗大佑的立场,他已年过七十,而且这些年他的观众群主要都在大陆,他偏向大陆是很自然的行为。罗大佑可以有他最近的政治立场和支持对象,可是,对于那些与他持不同观点的人,他是怎么做的呢?那些站出来支持罢免的台湾人,很多和当年的他一样年轻,也同样有着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而罢免和选举,这本就是台湾宪法所赋予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罗大佑给这些人扣上大帽子,指责他们的正当性,这还是那个当年公开质疑国民党专制体制,反映社会失衡,追求自由和人权,开启了社会批判式流行音乐风潮的他吗?
一个人的才华,值得我们欣赏,当其才气衰退的时候,也值得我们的同情和保护。但是,一个艺术家,一个音乐人,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人;当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良心和人性都丢掉了以后,他就不再值得我们的赏识。将来闲暇之余,我还是会聆听罗大佑那些抒情明快的老歌,那代表了一个人的青春和热情;但是,从做人的角度,对现在的他,我只有鄙夷和蔑视。
(博文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判断, 很可能不符合事实, 更多的可能是绿营对他们的污蔑。 国民党和民众党立委们,与他们的民进党同事一样, 首先是个人利益的争夺, 再次可能有与大陆中共的关系的处理方式有关。一方希望激化两岸矛盾,以便蒙蔽民众,从中谋取政治利益; 而另一方则希望降低风险,为台湾谋取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 发展壮大台湾为先。 仅此而已。
我们生活在海外的人, 难免会有反共的情结, 因为我们向往并享受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但是,川普的执政使得我个人大大降低了对中共的反感, 尤其对习近平个人的反感。我们可以看到, 当川普随意,肆意,恶意,努力地破坏美国的民主,信誉,经济,科技和教育时,李强却在兢兢业业,努力地帮助国家发展,中国民众的焦虑感远远低于他们的美国朋友。
希望与平等兄共勉。
也就是说,以后压根不用武统, 台湾人自己就乖乖地回来了。
或许, 罗大佑从来未曾改变, 他依然保持不吐不快的个人秉性,这也正是他年轻时作品的力量来源。改变的只是,您与他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而20年前你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前几年, 罗大佑曾批评台湾的年轻人不够努力, 被台湾的年轻人和绿营围剿, 可以看出他的“傲慢”性格一直没变。
他的“赖皮罢免”应该是正确的, 因为根据投票结果,多数台湾民众同意他。
我也觉得人品比文/艺更重要。 因为,人(品)之不存文/艺将焉附好??
还觉得变化是正常的:世上万物都在变,进化或退化,停在原地不动的很少。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变到和以前三观完全不同的程度,那或者他/她以前的那个他/她不是真正的他/她 (对不起,有点儿绕 ;-);或者他/她以前的那个他/她被世俗/金钱/欲望毁灭了;或者 。。。 。。。
谢谢好分享,祝夏安!
爱国不分先后,蒋家威权时代乡土文学论战中政治色谱两端的代表人物余光中与陈映真,当初都到了一方向官家检举告密欲置一方于死地的地步,到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或是心灵或是肉身回到故乡。
我在十多年前就注意到了他的“变化”,当时非常的吃惊。
什么变化呢?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傲慢、浅薄、跋扈的人,居然是他?
那是偶然在一个中国电视节目里看到的他,好像是作音乐评委。
具体的内容记不很清了,但说话时的那种傲慢、狂妄,对歌者的那种无礼、侮辱,令我惊的难以相信。
这就是我多年年尊敬、景仰的他?和一直以来心中的形象,太分裂了(不是指长相)。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非常喜欢他的歌。
理由无它,不是因他唱的好(我觉得,从歌唱的角度来说,他是唱自己那些歌里唱得最糟的),而是那词、那曲,写的真好。那种深刻、哀伤、痛苦、憧憬、爱恋,我觉得港台大陆,无人能出其右。
时时的,令我连想到日本流行歌曲的巨星長渕剛、佐田まさし、谷村新司等人,我那时甚至觉得罗完全不逊色。
这次我看到他对罢免的态度和认知时,已经不吃惊了,反倒觉得,哦,这很像他。
不是因为“颜色”而不喜欢他,而是因为过去对他的那些尊敬和景仰,彻底的都没有了。
我不知道什么东西使得他这些年变成这个样子,太匪夷所思了。金钱、社会地位、名声,他都不缺。
思来想去,我的解释是,大概是他那骨子里印着的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吧。
最近我不听他的歌了,不是讨厌那些歌。
因为那些歌写的确实好,我才不愿听,因为听的时候,会恶心和难受的不行。
平等兄说的非常好:“一个艺术家,一个音乐人,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人;
当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良心和人性都丢掉了以后,他就不再值得我们的赏识。”
我和你的看法,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