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性的世间

我旅经这红尘,因着一株带露的白莲,而停留了片刻 。。。
个人资料
平等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印象:每个人都在卷

(2025-11-14 08:54:58) 下一个

对于咱们海外游子来说,回国最吸引人的地方,当然是吃,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自是不在话下。品尝各式美味当然让人心悦,而我觉得更享受的,是能够在宴席上和久别的家人们叙叙亲情,交流点国内国外不同的体验。  

我回去的第二天,国内的亲人就给安排了一次家庭聚餐。酒席订在一个高档酒楼的包间,一共十几个人,都是至亲,见了面都非常的开心。当年留学的时候,我的子侄辈还都是垂髫稚子,现在大多成家立业,有的已经有了第三代。席间有两位小朋友,一个在上幼儿园,一个小学三年级。两人各自在我这里领了红包,又收到了来自异国他乡的礼物,高兴得手舞足蹈。接下来就很给面子,对我提的问题有问必答。  

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情况,我颇有些感叹,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厉害呀。当年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除了学校里教的那些语文数学,其它的东西那是一问三不知,基本上是除了玩就是玩,而且还是瞎玩,哪里能像他们这一代,钢琴小提琴,篮球足球,体操游泳,绘画唱歌,啥都在学,妥妥的全面发展。  

我问他们:“你们学这么多的东西,累不累呀?” 读幼儿园的小朋友抢着回答:“不累!我最喜欢的是踢足球,画画也很好玩。” 读小学的那个则略有些犹豫,他说有些兴趣班的确很好玩,比如游泳和篮球,但是有些班真的是很难,像是拉小提琴。他妈妈是我的侄女,立马在边上训斥:“还嫌累,你看看隔壁家的小红,她比你学的东西还多,可人家小提琴都过八级了。”  

我笑着问侄女,给孩子报了这么多的兴趣班,对学校的功课有没有影响?她说,其实孩子还少说了,除了这些个兴趣班,他还要上一些校外的补习班,像是英语和数学。她告诉我,学校里教的东西太浅了,将来要考重点中学,就必须要额外多学一些。接下来,我这个侄女很不地道地把我给架到了火上,就听她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学校的老师不是讲过了吗,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只有现在多学多练,将来才能和堂爷爷一样,出国留学,也做个大教授,给我们长脸。“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话听起来还真是耳熟。回想以前读书的时候,虽然当时我所面临的压力要远远地小于现在的孩子们,可是,同样要考重点中学,同样要准备高考,这些可一点也不轻松,我的老师们就一直在用这句话给我们打气。  

问题是,这句话虽然广为流传,备受一代又一代中国家长的推崇,可是它真的是所谓的人生真谛吗?我这人天生脑后有反骨,我非常不赞同这句话,特别是反对这句话中所隐含的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那就是:  

不平等!  

所谓人上人,说穿了就是特权阶层。在封建社会,人上人可以是皇亲国戚,可以是达官贵人,也可以是地主乡绅;在当今的中国,人上人可以是政府官员,可以是党的干部,也可以是大老板或是大明星。这两者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反应了在一个等级制度森然的社会中,人上人不仅能享有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财富和地位,更有超越法律和规则的特权。大家想必都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那么,这种人上人的观念和种姓制度,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写到这里,我真要感谢一下我的父母,因为在我的记忆之中,他们从没有给我灌输过这样的观念。这次的中国之行,我看到中国很多的进步和改变,非常让人欣慰;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我在中国所接触过的人,不管年龄大小,收入高低,以及所从事的行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个人都在卷。孩子们的卷在于成绩,在于升学,在于课外补习和兴趣班;年轻人的卷在于就业,在于婚姻的门当户对,在于住房的大小和所在学区;中年人的卷在于工作单位(体制内/体制外),在于饭圈,在于职称,在于豪车,在于有几套房产,在于每年的出国旅游,以及孩子所就读的学校;而老年人也在卷,他们要比的是子女的孝顺,退休金的高低,有没有高干病房的待遇,以及请不请得起24小时的保姆。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几乎在社会的每个层面,都会有一个相应的鄙视链,诸如社会地位,家庭收入,就业,衣装,车子,房子,孩子,以及你能够想到的方方面面。这简直就是一座座等级森严的金字塔,把每个人定格在对应的位置;在给每一个人沉重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每一个人向上攀爬的动力。我想这就是卷的根源和本质。  

思考片刻,我发现这种卷的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在很多人在怀念毛时代,觉得那是中国最平等的时期。而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时代同样卷得厉害。我记得当时的卷,不是大家比赚钱多少,也不是比生活上的享受,而是比谁更加热爱毛主席,更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一开始,大家背诵毛主席语录,向党组织表忠心,参加义务劳动,觉得这就是积极上进的态度。然而,一旦卷起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渐渐的,这样做已经不够了,于是开始了各种极端的手段,比如说有人把毛的像章穿过皮肉,别在自己的胸前;更骇人听闻的,是红卫兵小将们毒打甚至残杀学校里那些被打成牛鬼蛇神的老师。  

我觉得当时的卷,是一种在精神层面的恶性竞争,代表了更深层次的对于特权和不平等的渴望和追求。其实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卷,它的实质都是渴望拥有更多的特权和话语权,这是极权制度下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抱怨卷的艰辛,也深恶痛绝这种人为的恶性竞争,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这种卷的风气,甚至开始影响我们许多海外华人的生活。比如说,我身边所见到的孩子们,学得最苦的,卷得最厉害的,往往是我们华人的后代。他们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弹琴,跳舞,搞学科竞赛;不仅要进好学校,还有爬藤。就算是爬藤,还没完,竟然还分出什么大藤中藤小藤。我实在搞不清楚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  

看着宴席上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我心里颇有些感慨。我真心希望他们的将来,有着更多的自由和自我的选择,能够超越对权利和等级的追求和束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卷,还是因为资源贫乏。厉害了我的国在很多方面还是短缺。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这样的生活大家都很累,平等好文~~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昨天跟国内闺蜜聊这些来着,没办法,大环境就是这样的,你不这样就被淘汰了,除非你选择自己走自己的路。观念很难改的。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这种卷的结果,就是孩子养育成本的不断攀升,最终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滑。根据很多专家的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可能降到5亿左右。
人参花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卷来自于比,只要比,你肯定就有比不过的,因为你不可能样样第一。比着比着,然后就抑郁了。无解。
安然0203 回复 悄悄话 坐标多伦多,家附近的教堂里三位牧师,其中一位是亚裔,他吹拉弹唱样样行,唯独看不到如同其他二位牧师(一白一黑)那般阳光/开放/自信的表情。。。令人深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