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性的世间

我旅经这红尘,因着一株带露的白莲,而停留了片刻 。。。
个人资料
平等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四大才子的风骨

(2025-07-11 08:35:52) 下一个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有四大才子,分别是金庸,倪匡,蔡澜,黄霑。最近蔡澜仙逝,这四位才子皆已离世,代表了香港当年那个文化自由百花齐放黄金时代的终结。

说到才子,现在这个称号已经烂大街了,但凡能写个字儿谱个曲儿,甚至是唱个歌儿啥的,媒体都会毫不吝惜地冠以才子二字。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才子不仅是指有才学之人,更是文人理想化的形象,其往往与浪漫、风流、学识和文化修养密切相关。

明清的小说和戏曲有着大量描绘才子的作品。一般来说,当时才子的常见特征是,会诗词、通音律、懂绘画、善辞章。比如说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指的就是明代的四位著名文人: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他们个个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是民间传说中风流才子的典型。

按这样的标准,我们可以来评判一下香港的这四大才子。先从学识和文化来看,金庸善写小说杂文,倪匡的科幻和剧本独步天下,黄霑精于谱曲作词,皆是才气十足。而蔡澜则弱了一点,他是以美食家闻名,虽然也写了一些散文,不过水准一般,离才子的标准还颇有一些距离。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将其换成古龙,可能更加贴切一些。

接下来就是风流。所谓自古才子皆风流,这哥几个的风流韵事,那可真是精彩纷呈,可以摆他个三天三夜的龙门阵,读者有兴趣的话,俺可以写上一个系列,今天这里就不多聊了。先卖个关子吊吊各位的胃口,这每一位可都不是省油的灯。特别是金庸,你别看他一张国字脸,颇有些道貌岸然的样子,其实花花肠子可真不少。算了,俺是个厚道人,为长者讳,点到为止了。

其实俺今天写这篇文章,是想从另一个角度,聊聊才子们的风骨。

什么是风骨?有气节,有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觉得这就是风骨。孔子曰: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这是风骨。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风骨。俺是个大老粗,讲不了他们这种文绉绉的话,要俺说,很简单,风骨就是做人要有原则,有良知,并且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心中的道。

为什么说才子要有风骨呢? 我前面写过,才子是文人理想化的形象,也就是说,才子首先是文人。而真正的文人,一定要有士的风骨。大家应该知道,士的核心品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也就是说士要义不取容,不为了利益而违背原则;也要舍生取义,可以为道义牺牲生命。

写到这里,索性多聊一聊,很多人把风骨等同于傲气,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风骨是秉持自己,而傲气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坚信自己的道,不肯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这是风骨;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一心想做人上人,高人一等,这是傲气。也就是说,傲气是秀给别人看的,而风骨是一个人的内心品质。我觉得真正的士,有风骨而无傲气。当然,这世上也有很多的才子,却偏偏是有傲气无风骨。

香港的这四大才子里面,金庸同学曾经是有风骨的。他当年创办《明报》,写了一系列的政论文,屡屡抨击中共的极权和反人性,倡导港岛的民主自由。他在武侠小说中,多次以隐喻的方式对当时中共极权统治,集体狂热,个人崇拜的现象大胆讽刺。比如说《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东方不败、任我行、向问天等人之间的权斗,像极了极权体制下中共党内的路线斗争。而日月神教的教主,不管是谁上台,都是以唯我独尊和神功无敌的神话加以恐怖统治来维系其权力,这和文革中毛泽东和林彪大搞个人崇拜,歌功颂德,红色恐怖如出一辙。而在《天龙八部》中,对星宿派掌门星宿老仙及其门下一大帮拍马屁的无耻之徒的描写,更是让人读来毛骨悚然。

可是,偏偏就是这一位大才子,在发了大财,名利双收,娶了新娇娘以后,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金庸在九七香港回归之前,于《明报》上多次发文赞扬邓小平,为其一国两制的虚假口号大作宣传。在回归以后,他更是摇身一变,不仅是浙大人文学院的院长,更当上了中国政协常委,成了响当当的国家领导人。我有点儿好奇,他那个被共产党枪毙了的地主反革命老爹,在九泉之下,会不会为自己这个有出息的儿子感到骄傲?

金庸同志的事迹就聊到这儿,他老人家后来的确是又红又专,只不过,那和风骨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再来看看其他几位。黄霑和蔡澜都算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人,几乎完全不过问政治。不过呢,这两位还是些区别的。黄霑曾经在某些场合公开批评中共与港英当局,不过总的来说,他可以说是既不盲从权力,也不激进反抗。他本人非常认同中华文化,希望中国强大,也希望香港能与大陆融合而不失自由。很多人不知道那一首《我的中国心》(张明敏演唱),就是他写的歌曲,里面那几句: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梦里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大家想必耳熟能详,当然也很容易看出他浓厚的爱国民族情感。

而蔡澜是出了名的不谈政治,他在自己的专栏和节目访谈中多次强调:我不懂政治,政治是无聊的事。他认为政治是浪费时间,是破坏情绪毁掉生活乐趣的蠢事,他更愿意把笔墨和注意力放在饮食、旅行、女人、电影、艺术上面。不过,和黄霑一样,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对书法、饮食、历史、文学都有所涉猎,并提倡儒释道兼容并包。

要说这四大才子里面,真正有风骨的,我觉得是倪匡。倪匡的小说,一以贯之地有着对专制制度和独裁统治的揭露和反抗。在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江湖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在和中共专制体制做着顽强地抗争。卫斯理,白素,白老大,他们都多次和共产党的特务组织做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里,揭示了中共的秘密机构无所不用其极,美人计,暗杀,嫁祸,收买,渗透到了香港的各个阶层。 

在一篇名为《追龙》的小说中,倪匡甚至提出了一个可怕的预言,他在书中写到,“东方将有一个大城市要毁灭,而毁灭一个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他这里说的东方大城市就是香港,他是在预言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的毁灭。记得当时我看这篇小说的时候,离九七回归还有好几年,这个预言让我大为震惊,并深深地为香港将来的命运担忧。结果没想到的是,这才短短的过去了三十来年,那个自由而充满活力的香港,真的毁灭了。

倪匡曾公开表示:我不是反共,是反极权、反专制、反一党专政,而刚好共产党全占了。倪匡一生拒绝在中国大陆出版他的任何作品,他明确表示:如果有我的小说在大陆流行,是盗版,我不会授权任何出版社。他也不愿意与中共体制下的任何媒体和单位合作。倪匡还说,我不相信‘一国两制’,那是骗人的。香港回归以后,倪匡拒绝参与任何与中共宣传有关的活动,并且逐步淡出公众视野。不过,即使到了晚年,他仍坚持自己“终身反共”的立场,不与极权体制妥协。

旧的时代过去了,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而我们匹夫百姓,重要的是活在当下。这一个个才子,他们的才华,风流,傲骨,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我看来,也是一面面镜子,能够时时照出我们的内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4)
评论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侃兄的补充和分享!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差点错过平等兄的妙文。

几十年快八十年了吧,胡适先生说过的话改不多几个字依然适用:英国人治下,有自由,有繁荣;它们来了,自由消失,繁华凋敝。

它们的目的,就是控制一切,凌驾世人。“把香港变成内地,看你们还闹什么”,赤裸裸的“普天之下,莫非皇蝗臣”的当代翻版,后面跟着无脑子、缺良知的辫民拍手叫好。

网上摘录:

金庸之所以在九七问题上和主流民意不合拍,据风评甚佳的《金庸传》的作者傅国涌的研究,他说金庸的形象有三张脸:「文人之脸、商人之脸、大中国主义之脸」。第三脸使他情不自禁地和中共同步同道。

● 金庸三张脸,力助中共收回香港

金庸自称,他在香港问题上是一个「既得利益的建制派」。因此,他在明报社评中反覆多方面强调香港的正面成就,和对中国的有益利多,率先提出过渡期要维持香港的「安定繁荣」。我在1988年金庸主持特区政制「主流方案」遭到市民强烈抵制后,曾为文评论他在中国士大夫传统中的权力欲及忠君情怀。他1981年7月受到邓小平非常礼遇的会见,那是中共高层已经仔细研究过他在统战港台方面的价值后的安排。他1973年曾访问过台湾,和蒋经国长谈,有一个中国与反台独共识。他见邓后,高调崇拜邓,「就是他小说中的英雄」。然后,和中共的九七战略合作(会见胡耀邦、江泽民),直到退休后,还在浙江大学发表讲话「新闻要学解放军服从党的领导」

跪着的才子,虽然依旧是才子,但得到主子一声“好奴才”的夸奖才是他们最高的追求把。鲁迅先生所云“求做奴才而不得”,才是这些人心中最大的悲哀。一旦有机会换上黄马褂“光宗耀祖”,可不就能抹抹油嘴,忘了“杀父之仇”而安享名利?

“燕赵悲歌士,博浪击暴秦”的正气人格,已经在漫长的被奴役岁月中消磨殆尽。即使在大英曾经建立良好法治基础的香港,人民的自由也无法抵制政治权力彻底沦陷后的全面压迫与侵蚀。这其中,自然也有在97“回归”中打着维稳旗号,阻挠香港政治改革的“皇民才子”、“爱国名流”们的一份功劳。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谢谢麦子!“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没有言论自由便没有任何其他自由。”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赞平等老师好文,尤其这句:“风骨就是做人要有原则,有良知,并且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心中的道。” 当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良知和原则。倪匡的书我没读过,但记得他说过这句话:“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没有言论自由便没有任何其他自由。”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青白丹城' 的评论 : 是啊,正是因为少,才显得珍贵,也更值得敬佩呀。
青白丹城 回复 悄悄话 黃霑後來也被招安,當了香港回歸特區預委會成員。能有幾個文人是真沒有媚骨的?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色的星空' 的评论 : 谢谢星空分享!据我所知,现在提出的大湾区概念,是9+2的格局,香港只是这11个城市中的一员,其影响力还真不一定比得上深圳和广州。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这段“黄雀行动”的历史,我还曾真做了些研究。华叔和六叔,真的是有风骨,我很敬佩他们的努力!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我同意二郎兄的观点,是天时地利人和,也是港人的勤劳和智慧,建立了香港的黄金时代。只可惜,一旦换了个极权体制,这得来不易的辉煌,却立马成了昨日黄花。
蓝色的星空 回复 悄悄话 香港现叫做大湾区,和97年前不一样,中产大都移民,大陆有钱人去那里,是因为税低,香港是用电大户,周围有好几个核电站,一般人都不喜欢离核电站太近吧。
蔡澜不谈政治,比较圆滑,金庸成为政协委员,办红色新闻报纸,压力不小,倪匡50年代离开大陆一直没有回去过,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被洗脑,酒色财气,花边新闻最少。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平等老师说到文人风骨,还有位叫司徒华的老师应该是名至实归,华叔几十年如一日无惧大环境风云变幻,始终深爱着香港这片土地,还有位代表人物就是六哥陈达钲,这位江湖社运人士8964冒险犯难疏财重义,搭救了无数大陆落难人士,这正应了句古训:仗义每多屠狗辈。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是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香港在罗大佑歌曲中的东方之珠,首先是港英的无为而治放任政策,而且还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其次是当年南下大军止步深圳河畔维持英治现状,关键还是港人老广和江浙沪避秦南来移民勤劳智慧胼手胝足在弹丸之地创造奇迹,特别是上世纪最后三四十年搭上东亚经济腾飞的顺风车。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兄!最近有些忙,的确是来城里少了 :) 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点可惜' 的评论 : 谢谢网友的分享。如果说依据个人自己的标准,您说的对,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不过呢,这个世界还是有公理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世价值。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友梨江莉' 的评论 : 江莉所说的中国文化上的什么四大,五福之类的,我也有同感。不过呢,这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其它一些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我自己的理解是,当时大家对于数学的认知不够深入,对于数字有些敬畏,所以不约而同的有这样的数字崇拜的现象。

至于说到金庸的作品,虽然他本人后期的所作所为颇让人鄙夷,不过,我倒是觉得他的作品,特别是那几部长篇,有着极高的水准,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
蓝山清风 回复 悄悄话 好久不见平等兄。对香港"四大才子"不甚了解,谢谢平等兄的介绍!祝周末快乐!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射雕写得真的是很好,至今印象深刻。不过呢,我更喜欢的是《笑傲江湖》。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姗姗d来迟' 的评论 : 谢谢姗姗,祝吉祥如意!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bcdaren' 的评论 : 谢谢您的留言,我很赞同倪匡所言。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沈香,祝周末愉快!
有点可惜 回复 悄悄话 比如说话的人 vs 做事的人;又比如主战的人 vs 主和的人,等等等等。谁更有风骨?

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

看看谁的文章流传更久吧。
友梨江莉 回复 悄悄话 完全认同作者文章的所有看法。
对风骨的定义、风骨与傲气的不同等等。

说个题外话,我一直对所谓“四大”的说法嗤之以鼻。
抬句杠,三大、五大、六、七、八大都不行么?
四大发明、四大天王、四大才子、四大名著、四大皆空、四世同堂、四喜丸子、四不像、、、
好像中国人特别的喜欢四。

回到香港的“四大才子”话题,我总觉得“才子”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需要有的话),当是其著作其学说,可以传世。而不在其著作多少、其学说如何悦世。
有很多的“名人”,可谓著作等身、学说惊世,但时间最是无情,过上个百十年回头看看,浮云也。
李敖的字数不少吧?他也特别得意并自视甚高,但又有几多可以传世?

依这个必要条件看的话,此四人,说不上是“大才子”。金庸著作多则多矣,就是个故事会大集,娱乐大众而已。聪明、笔快、知识面广、历史知识丰富,这些都承认,但也就不过如此。

最后回到作者的本题 --- 风骨。

这四人里,倪匡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见识、勇气、不为利益所惑,其他三人完全不能比拟。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问好平教授!我喜欢金庸的小说“ 射雕英雄传” :)
姗姗d来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分享!长知识了。写的真棒!
abcdaren 回复 悄悄话 此文点睛之处:"不是反共,是反极权、反专制、反一党专政,而刚好共产党全占了。倪匡一生拒绝在中国大陆出版他的任何作品,他明确表示:如果有我的小说在大陆流行,是盗版,我不会授权任何出版社。他也不愿意与中共体制下的任何媒体和单位合作。倪匡还说,我不相信‘一国两制’,那是骗人的。"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赞平等性好文!四大才子各有千秋。同意平等性对“风骨”的诠释。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谢谢彩烟兄,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林兄说的是,共产党这可真是都占全了 :)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这四个人都很有才,骨气则不一样。平等兄好文!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我不是反共,是反极权、反专制、反一党专政,而刚好共产党全占了”- 反一个就是反共,倪匡是三个反共!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是的,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看他的小说,那叫一个爱不释手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偷得浮生半曰閑' 的评论 : 多谢网友分享!其实哪里都有才子,只不过环境不同,际遇迥异。再有才华的人,在专制制度下,也很难有施展的空间。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y56' 的评论 : yy 莫不是和俺同行,也是搞教育的,这一招点评加鼓励,那是用得如火纯青 :) 多谢了,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不忘初心的人其实挺少的,而更多的是像马英九,查良镛,汪兆铭之流。至于说成龙同志,他只不过是个演戏的,上不了台面。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是的,查姓在浙江是名门望族,出过很多名人,和别的大家族也多有联姻,连徐志摩都是金庸的表兄。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读倪匡的小说, 读了好多,上天入地的,很好看:)
偷得浮生半曰閑 回复 悄悄话 人云香港是文化沙漠。在七八十年代同期的大陸,有這樣的才子影響到從市井到士大夫嗎?姚雪垠,葉永烈,… 或者根本不可能有。我們可以隨口講出幾個嗎?

祝各位週末快樂 。
yy56 回复 悄悄话 真是一篇上等文,赞一个!

就说这句话“什么是风骨?有气节,有担当,有所为” 如果写到这,就平庸很多,,加了一个有所不为,就有深度多了。能行,能止,知进退,方见大丈夫气象。

再说这句“风骨是秉持自己,而傲气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是一句很有见地的话,把“风骨”和“傲气”这两个常被混淆的气质分开了,而且点出了它们背后的心理动因。风骨,立于己;傲气,系于人。君子自守,不以众口铄金。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好久都没见到平等兄,别来无恙?平等兄这篇文章写的好,人就是要有风骨。这四大才子,我只读过金庸的书,关于他的事迹,我倒是第一次听到平等兄说。晚节不保,所谓风骨荡然无存,令人唾弃。以前我也挺喜欢马英九的,没想到后来一样的熊样。至于成龙,虽有才有艺,人格却是太低,风骨更谈不上了。平等兄周末快乐!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赞平等兄好文,关于“一国两制’,我这次在香港是深有感触,香港早已不是原来的香港,我回头会详细写写。

金庸在大陆的哥哥是我哥最早的领导,哈哈哈。所以一直知道他们都姓查。这次刚吃了蔡澜餐厅的早茶,他的美食书我有好几本。:)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伽子罗衿' 的评论 : 是的,不管是喜欢西方文化,喜欢共产主义,只要有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这个社会就有希望。最不济的就是一潭死水,万马齐喑究可哀,很难看到进步的曙光。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花姐,祝周末愉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唐兄估计是出国早,对于当年香港的文化人了解不多。其实除了他们这哥几个,当时的香港,真的是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再看看现在香港的一潭死水,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点可惜' 的评论 : 这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最初是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地藏本愿经》中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不过呢,现在很多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抱着渡人救难的心,而是向往地狱中的无法无天。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哈哈哈,现在知道了吧,除了金庸,香港曾经还有好多的才子呢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二郎兄说的好,香港曾经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会。不过呢,现在是只有一种颜色了,那种红彤彤的革命色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居士兄说的对,倪匡早年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
伽子罗衿 回复 悄悄话 香港是商业娱乐文化,不存在坚持某种无论是传统东方或者现代西方价值观的文化,虽然香港在维护法治和公平上很有特色;还正是因为这样社会,他们不面临着任何的直接的迫害。所以用传统中国文化意义下的“哪个更有风骨”评价香港的这四位文人似乎还少点什么。有点的,就是看看哪个有点骨气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好久不见,平等别来无恙?据说这四大才子还是大陆给命名的。。。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平等兄。我对这几位了了解非常少,你的文章是给我扫盲。
有风骨的人会长久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有点可惜 回复 悄悄话 若果然如楼主所言,则倪匡/金庸乃是出世/入世之间的分际。另外两人黄霑、蔡澜就等而下之,不足道也。

佛云(又或者是上帝说,有分别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本人更仰慕金庸一筹,可惜,即使如金庸,也只能写十几本书。

可惜啊可惜。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就知道金庸的小说,别的都不知道:-)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黄赌毒是香港文化界从报业到影视业的底色与基调:)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倪匡年轻时参与过苏南的土地改革,1957年偷渡到香港。他的亲身经历,也许深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