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了!虽然当局给取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什么“全局静态管理”,但是,老百姓被强令足不出户,一旦上街搞不好就会被抓,我想即便是取个更好听的名字,也还是掩盖不了这封城的事实。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写过两篇分析疫情走向的文章,疫情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和 海外华人,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国,我当时预测中国政府不会在短时间内打开国门。但是,我就算脑洞开得再大,也没想到能够把一座大上海,给完全封了。现在网上的段子满天飞,微信群里的亲朋好友也多有怨言。不过既然城已经封了,再抱怨也无济于事,今天就来聊聊关于这其中的利与弊吧。
我是个乐天派,就先从好听的讲起吧。这封城的好处呢,显而易见,首先就是减缓疫情的传播速度。我想到了今天,即使是中国政府里面再乐观的人,也不见得会相信能够完全做到病毒清零了。现在实施的所谓“动态清零”,其实是个防疫的手段,并不是防疫的最后目标。不过,实施这种区域化的严格隔离政策,在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的确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减低病毒的传播。这个方法,在2020年的武汉,以及后来在中国的不少城市的疫情控制中,都被证明有过非常显著的效果。
第二个好处,缓解医护人员的巨大压力。我有很多的同事和朋友是医护人员,我记得2020年疫情刚开始蔓延的时候,他们满负荷工作,有的竟然长达半年之久。很多人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如果封城能够尽可能多地降低重病和住院患者的人数,那么,对医护人员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支持。
第三个好处,是用空间换时间,好积极准备下一阶段的防疫。我觉得现在中国政府需要调整对疫情的预判,做好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以前一直在提的全面清零,看来大概率是无法实现了。但是,一个国家政策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这一次,上海的封城,我想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希望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为下一步全国的防疫部署,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
讲了好处,下面再来谈谈封城的坏处。首先,封城的决定下得这么突然,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可能没有考虑清楚。比如说那些有刚性医疗需求的病患,比如需要做透析,做化疗和放疗癌症病人,以及等着做手术的患者。平时我们生活中接触这样的人并不多,但是,上海是个巨型城市,只要是千分之一的需要就会是好几万人,而那些需要全天护理的老人也会有好几十万。对他们来说,封城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毁灭性的。在这一点上,我希望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能够把每一个病患都登记到位,做好相应的处理。
第二个就是经济上的代价。上海是全球GDP排行第四的超大型都市,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是连续12年的全球第一,每天都有十几万的标准箱装卸,一个星期下来就会是上百万的堆积。上海空港的损失同样巨大。而别的行业,包括金融,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以及配套的产业就更多了。这一封城,随便停摆一天就是上百亿的损失,我想这个经济账不难算吧。我估计上海的封城不可能像当年武汉一样,能够封上一个星期就到顶了,再撑下去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伤筋动骨。
封城还有些隐性的伤害,比如说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政府公信力的损伤。我以前一直认为上海是中国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结果这一次封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被激化,甚至出现了在同一个小区的阳性和密接者被排挤和歧视的现象。而老百姓对政府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本来中国政府这几年对疫情的严防死守,在2020年和2021年都有巨大成功。但是,不知是否为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在防疫的方法还是一成不变,严防死守,可是当前的问题和以前不同了。打个比方,就好比山火已经烧了起来,而且有着无数多的火头,只靠封堵的方法是不可能把火完全扑灭了。封城直接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很多影响,结果疫情并没有被完全控制,如果这样一来,失望和怨气反而会更大。
当然,封城还有其他的一些副作用,比如说精神疾病发病率可能会大幅提升,家庭和社会矛盾会进一步激化,再有就是区域保护主义的抬头。很搞笑的是,一直以来,上海人都是以比较排外著称,但是,现在出现了逆向排外,很多的外地城市都出现了歧视上海人的现象。
讲了封城的利弊,再来预测一下将来的形势。我的看法是,封城只能缓解,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几年下来,疫情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和人类的共存。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承认了与病毒共存的客观现实,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生活。我想今后携带病毒的无症状者将来会越来越多,将来很有可能大多数在国外生活的人体内会有抗体,他们即使携带病毒,也不会有任何症状,甚至连核酸检测也不一定测得出来。而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国政府是不可能长期把上海封闭在世界之外的,那么,当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上海,病毒的感染在大概率上还会层出不穷,那该怎么办?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经过这两年的变异,新冠病毒越来越适应人体,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新冠,但是重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显著下降。如果将来新冠的毒性和致死率降到了和流感一样的水准,我们还需要去用封城这种分片隔离的方法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吗?准备和病毒的长期共存,我想可能会是将来防疫的共识。
对中国政府来说,我觉得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批准国外疫苗在中国的使用权。既然国产疫苗已经被证明是低效或是无效的,为什么还不马上开放权限,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有机会接种有效疫苗,做好应对病毒的准备。防疫说到底还是要尊重科学,绝不能只靠官老爷的革命口号和行政命令。希望上海早日平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浦东居民这通电话把居委书记给逼哭了,算是疫情现状的一个碎片吧,都不容易,张医生神隐几天又出来亮相了,毕竟是吃这行专业饭的,肯定要比无所不通的大员要员靠谱。
但把这样的论文写的富含可读性,文学性,
非平等无人能胜任
这是长江口压船的图示,密密麻麻一大堆。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接种三针灭活疫苗,或者接种三针mRNA疫苗,都能有效预防重症或死亡,保护力均超过97%。这项研究于3月24日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布。
这是一位市民与负责流调的医生的电话录音。
===================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老人很多不打疫苗是因为疫苗效果问题,打也白打,所以尽快给老人打有效疫苗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你不“封”死它,它能“疯“死你。
目前报道上海的医疗体系频临崩溃,也就是说,哪怕在封城的前提下医疗系统都难以承受,那么要是像西方国家这样躺平呢?
医疗系统的压力会是现在的数倍,是肯定无法承受的。
中国的问题实在是一言难尽。平等兄好文!
=================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为了老弱病残者放下所谓的面子,让他们打上进口有效疫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对上级的指示精神,经常不能做到完全遵守,也就是,忠诚不绝对。
再加上,上海是江派老家。
这波操作,主要目的,是要换掉忠诚不绝对的领导。
欧美的疫情已经证明,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株一旦传播开来是挡不住的,因此目前国际的主流作法是扬弃过去的隔离与疫情流调,将有限资源集中于保护可能重症死亡的老人和慢性病患者。
反观近来疫情大反扑的香港,坚守动态清零的结果,让许多病症不严重的确诊者,一开始就消耗掉宝贵的公立医院资源,造成疫苗接种率偏低的老年人求医无门,才导致其第五波疫情的死亡率高居全球之最。
上海防疫人员应对本波疫情,确有参考香港经验,设法分流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病患,以确保医疗系统不致崩溃,但整体思维仍拘泥于阻断感染而非治疗重症,这或许也是因为官方对其国产灭活疫苗的保护力信心不足。 要避免死亡跟避免传染所需要采取的措施、所需要用的资源非常不一样,但是我看它(上海)的封城的方式似乎仍然是把最高目标放在避免传染,那你必须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非常多的资源。长久来说,对于避免死亡这一点是会打折扣的。
==================
'红米2019' 的评论 :
中国的政策有很强的惯性,不走到真的山穷水尽很难回头。就像计划生育。
这话有点过头了。就算复必泰能立刻批准,考虑到产能,运输等制约,要让全国人民都用上复必泰恐怕还得不少时间。国产疫苗差一些,但打满三针对防重症还是有效的,目前重要的是加快接种。
https://twitter.com/ttingxiao/status/1509810515047903233
中国的政策有很强的惯性,不走到真的山穷水尽很难回头。就像计划生育。
+100, 有疫情经济的说法,一帮人获取政治或经济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