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就聊几句伊斯兰教吧(1):可兰经的诞生

(2024-05-25 04:31:26) 下一个

我们这里的中小学,按法律规定是有宗教课的,教两门,Römisch-Katholisch和Islamisch,有些地区还有Evangelisch,对应的中文从读音上都可以猜出来,罗马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新教。如果是正式注册的教徒(受洗有证书的那种),理论上来说10到14岁(初中毕业)必须上宗教课,除非父母特别申请孩子免修。到14岁,小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继续上。一家邻居是土耳其人,那个妈妈就替孩子申请了不上伊斯兰教这门课。

小孩子第一次领圣餐,First Communion,是很严肃的仪式,要买专门的礼服,不便宜的。

好在这种一生只穿一次的衣服,ebay经常有卖,不然,租也可以。

很多时候学校会把一星期两次(共两个小时,法律规定)的宗教课排在第一节,这样那些不上这门课的孩子可以晚一个小时去上学。我因为上班,反而专门替孩子申请去上——不然没人替我看孩子。除了专门的老师,还会有教会的义工到学校带孩子们做一些小手工,特别是逢年过节,比如Nikolas的帽子什么的。

算是很普通的日常,不是我眼里的big deal。

说到伊斯兰教和可兰经,印象里华人普遍感觉很遥远很陌生。实际上,它在全球有超过10亿教徒,按人数来说仅排在基督教之后。因为写这个题目专门查一下2024年的统计,按人头的话,排第三的是无宗教信仰者,然后是Hindus(Hindus目前因为在印度越来越极端对社会危害越来越大,也许可以聊两句),再下来是佛教,犹太教,etc.。

特别要说明的是,不是线性递减,各组比例相差非常悬殊,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我不多评论。

Koran的阿拉伯语是Al-Quran,这个词的本意是,念,背诵,所以你如果有机会到Moschee听到他们念(唱)经会发现,其实不是念,是唱出来的,而且很多时候是闭眼在唱(圣经在原来教会里也是唱的啊,不过它们本身也是同源的)。不知道是不是语言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他们那个发音法鼻音很重,但是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换气非常自然,音频很低但是也不是那种所谓60 bis 80 bpm的催眠音乐。

YouTube很多,我听过,但是不怎么听得进去。

可兰经在伊斯兰教里的地位,当然和圣经在基督徒中的地位差不多,被称作“神的话”,可兰经唯一的守护者,是神自己。几乎每一个去Moschee的教众,都会听到类似的解释,全世界只有一本可兰经,无论你在美国中国还是什么其他地方,你见到的可兰经是一模一样的,从它诞生到现在1400多年,一个字都没有变过,因为那是神的话语......。

这个说法当然不对。

既然是跟着历史一路走下来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之一,不留下历史的痕迹,是不可能的——所以宣称几千字XXXX年不仅没变过,还终极真理天下至尊的会被我嘲笑啊,如果我不笑,那是对不起我自己的。

可兰经由114章(Suren)超过6000个小节(Verse)构成,每一小节有独立标题,绝大部分章节内容是按其中小节的长短排序,偶尔有例外。我随便挑个照片吧反正我也看不懂,是个意思。

当然这是现代版了。很好玩的是,最早的可兰经,1400多年前的吧,字超级大,一套下来有80公斤。

这是现存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Taschkent的一个样本。

可兰经一直以来这个“1400年生生世世一字未变”的终极真理被打破,发生在1972年,也门一个叫Sanaa的城市。那次发现,被认为是可兰经历史研究的里程碑事件。

装修工人在为市里最大最老的Moschee做内墙维护时,房顶突然塌陷,大量写在羊皮纸上的可兰经手稿跟着一起落下来,巧合的是,意大利一位考古学家在现场,翻几页之后凭专业本能敏感马上报告了当地政府要求收集监管。后来,由德国外交部资助进行了一个很大的项目,专门做这些手稿的鉴定和维护。通过对其放射性碳元素分析,确定这些手稿的完成时间是伊斯兰教的第一世纪,Chr. 680左右。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老的可兰经版本。

所以,很多时候集合了qualitity和quantity的知识积累还是多少有点用的。一锅乱炖?那就有点悬。

想起来前些年的一个故事。

附近的一家普通人在整理阁楼祖辈留下的破烂儿时,居然发现捆在一起的希特勒爸爸的130封信,内容基本是他幼年时候的一些琐事。我是在报纸看到的这个消息,下文没追,不晓。

所以啊,如果你住的是买的别人的老房子,没事闲了敲敲墙,说不定哪天能发现什么。这些谁敢说呢?

在这部首版可兰经里,不仅Suren的顺序和今天完全不一样,内容也有很大差别,甚至有大量不是阿拉伯语的外来词。

这件事最直接的说明是,同其它宗教经文一样,可兰经是随着人类社会中对宗教和政治的需求改变而改变的。

我想,大概每个人都应该听过麦加的名字。Mekka是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的一个城市,因其Heilige Moschee和它中央的Kaaba而闻名于世,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圣殿。

这是Kaaba,意思是,神的房子。

每年有超过2,5Million穆斯林去朝圣。

我原来有一个伊朗的同事(那时候还在大学上班),他去之前每天下午4点在办公室铺好一个小毯子,然后跪上去祷告。一次碰巧有电话打进来,他就那样跪着接,被来串门的同事撞到大叫,你在给上帝打电话吗!

我坐在椅子上本来也没怎么专心工作,真是笑得趴到桌子上。

公元6世纪初的麦加,还处在很多神的时代,不过跟着商队caravan远路而来的基督教,犹太教占最主流。慢慢地,当地阿拉伯人开始有意见,他们想要有自己的神。

有个专门同caravan做生意的商人叫Muhamed,除赚钱之外唯一的爱好是到隐蔽无人处Meditation。某天,他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说,读出来,以你的神之名。

。。。。。。

他走出那段时空之后,脱口背出5段(Verse)可兰经。这5段,被认为是可兰经的最初版本。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610年。

Muhamed也被认为是Abraham Mosis,Jesus之后的人类第三位先知,神的最后一位prophet(关门弟子啊,很厉害吧)。

这一部分的内容里,除了包含上帝是唯一真神,类似于摩西十诫的律法,各种仪式节日的规矩这些,对伊斯兰教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正式宣告了新的社会团体,穆斯林民族的诞生。

Muhamed最初的听众是他妻子,然后发展到亲朋。这一批,也是伊斯兰教最初的教众。

他们的日常之一是,对可兰经经文的反复诵读,目标是随时脱口能背出来。

圣经也有很多章节是要背的啊,所以很多影视或者文学作品经常有对圣经里某句话的引用,如果熟的会容易知道作者想说什么或者会心一笑,不是这种文化背景长大的遇到这种情况大概就会有些困惑。类似算知识也好算常识也好的东西,不是不能听人讲,但是需要解释的笑话,就没那么好笑了。

说到这里想起来以一个曾经的朋友坚持离婚的理由是,我说什么他都听不懂,讲个笑话还要解释哪里好笑。

先知Muhamed死于632年,也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正式完成它的初期传播。

不过死之前有件事,Muhamed做的不是太好,他没指定接班人。他最直接的四位门徒是Abu Bak,Umar,Uthman和Ali。Abu Bak成为第一位Kalif之后,规定Umar和Uthman是继任者,Ali当然也申请了(这个位子),不过被拒绝。

这次矛盾,是穆斯林团体在200年之后正式分裂为两派的直接原因。占多数的Sunniten当然是Abu Bak,Umar,Uthman的追随者,Ali这边产生的是Schiiten派。

最后得了可兰经真传,有资格把它写到羊皮上的,是哪一个(派)?

后来的发现是,那个时期很多个版本的可兰经,英国私人收藏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包括拿破仑在开罗拿到的,各有千秋,除了个人手写字体不一样之外,layout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标题不是象今天见到范文的那样写在每一章的开头,而是在页面的空隙处,更不要说很多错的拼写和缩写了。

研究人员的一个考证是,这种错写和缩写和内容的不同,对伊斯兰教来说,不是那么危险。原因是可兰经要求能独立背诵,所以很多时候这些笔记性质的可兰经,起的作用是,提词——你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偷看一眼好了。

所以今天见到的所谓完整可兰经,一个Uthman版,一个Ali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old-dream 回复 悄悄话 请问下72个那事是真的在可兰经里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