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7,8月份,每次遇到多日不见的同事没话找话问一个问题总不会错,今年去哪里度假?
还能去哪里?不过是意大利克罗蒂亚西班牙希腊土耳其埃及,,,两只手肯定数得出来。
那是对我们这些有孩子的家庭。人没孩子或孩子已经长大离家的才不会凑这个热闹,象我同事里一个去年8月份刚毕业的小孩,2月份两个星期去日本看樱花,6月份去西班牙钓鱼。
便宜又人少。我们,一定是最贵最挤的时候才能出门。
然后呢,去花钱还被嫌弃,说我们是Massentourisums,影响当地人的生活,被举牌抗议。
这是西班牙的Mallorca。印象里我们去没这么夸张的,当然那说起来有7,8年了?反正这两年有回来的同事一致意见是,不能去了。
还有一个著名的是Venedig,偶尔在电视看一眼,简直天天王府井。
所以现在Venedig开始收票,不过我觉得没什么用,肯去的也不会在乎多花那10几块钱。
还一个massen-的?Massenprodukt吧,fast fashion那种,我记得说HM是8天肯定上新货。
再说一个massen-,那就是Massenaussterben(Mass Extinction)。
一直以来,关于Mass Extinction在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他像一个RESET的按钮,砰的一声,该死的死光了,the fittest would take over。然后呢,这样一次又一次又一次,几次之后,有了我们今天的ecosystem。
比较被学术界接受的说法,在过去的5亿年里有五次,史称,Big Five。
这类题材一向被大家喜欢,Ice Age都拍到6了吧,当年为了那几个小东西。一个月里可能去过20次麦当劳。Manny就攒了6只,因为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后来经常在哪个抽屉见到一只胳膊半条腿(那是我陪老大看的第一个完整的电影她当时应该是四岁)。
怎么叫extinction?
按照Palaeontologist的说法,有超过3/4的物种,在一个geologically short interval内消失就算。
说到Palaeontologist,我第一次认识这个词是在Friends里,傻乎乎的Ross就拿了一个这方面的博士(我猜导演故意,好悬没让他去开出租车)。这部剧我是前几年有了NetFlix才看的,我很喜欢这样正常人普通事关于友谊和爱的故事,那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这是陪老二看的)。
那怎么叫geologically short interval?不多于2百万年吧。
所以呢,现代(成年)人说一个概念还是应该有个大致范围或定义的,因为你活在应该有那个能力的时代。如果实在没有,仍旧只会从一数到二数到三下然后一个就到万物,那聊天也许可以,说正经事就不太合适——那叫不识数。
其实聊天在我看来都差点意思,反正我不聊那种,那对我有代沟。没法聊。
如果查Extinction Event,Wikipedia会给你这张图
传统的说法是,每一次大灭绝之后,等于是生态系统自我rebuild,不见的那些物种(注意,这里的词是species),留下的空间给更适应环境的留下空间让它们更好的得以延续。
这也算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简单理解。
但是呢,稍微近一点的研究又不太支持这个结论。今年五月份,在Science Advances上有一篇文章,The end-Cretaceous mass extinction restructured functional diversity but failed to configure the modern marine biota,给出一个观点,生物体数量消失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Roles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作者的研究集中在Cretaceous mass extinction,也就是中文里说的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由于地球被一颗小行星撞到,恐龙等大型生物自此不见。不过他们的研究不是恐龙,是海底生物,比如蟹类,贝壳这一类。研究人员把这些海底生物按Ecological Role分类,参数是How they feed, how they move,where they lived,etc.(那篇文章不长,按我给的题目google可以直接看,不想读全文就Abstract和Conclusions也够了)
一句话,有37个Role被定义给所有的Species。结论是,大灭绝的确发生,从数量上看,有60%左右Species消失,但是——
如果从Roles的坐标看,只消失两个。特别的是,即使数量很少的Roles,也没有“被消失”。
那显然不符合传统意义下,最适应环境的才会得以survive这个解释。
同时的计算模拟结果,也证实extinction不可能randomly(p<1%)。
再接着看接下来的66百万年的数据。新增的Roles有12个。最特别的是,按照研究人员给出的对Role的定义(How they feed, how they move,where they lived),没有任何一个对这些概念涵盖范围有扩大,留下来的Role和大灭绝前一摸一样。
结论是什么?
Extinction没有reset the system to a completely new world。按照那篇文章标题的解释,仅仅是restructured functional diversity。在解释一下。Mass Extinction对每一个已有的role(functions)的生物体数量同样程度减少,但是functional diversity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好吧,到底是有两个role没有了?
我拿一个文中讨论的clam that lives in symbiosis with algae(与藻类共生的蛤蜊,它依靠吸收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得以存在)做例子。包括在后来的66百万年,这个role也没有再出现。这(至少)说明一件事,如果一个role没有了,那很难在我们的ecosystem里再出现。
现在呢,已经在讨论the sixth mass extinction了。初步结论的原因,(将会)是人类自己造成。
(现在Netflix 最红的是哪个?K-Pop吧,我陪三儿看了一遍,据说她自己复习7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