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搭没一搭在本地公立音乐学校学钢琴。
纯粹是当时给孩子报名排队等位子的时候顺手多填了一张表,想着反正排到的机会也不是很大,而且理所当然认为应该先让位给那些小家伙去学(换句话说,如果老师这么做我不会有意见)。过两年多都快忘的时候突然接到陌生电话,
你是不是有注册了音乐学校的钢琴课?
反应过来之后秒变热情恭敬,是的是的,有位子了?
然后开始一星期30分钟的课。老师是个89年的小孩,疏短短卷卷小马尾,常年一件不太好说颜色的圆领套头衫露出微微小肚腩,倒是很有点落魄江湖艺人范儿。跟我说除了钢琴第二个爱好是咏春拳,还问我,你知道Bruce Lee啊,怕我不明白,加了解释顺便显白他会中文,Li xiao long。
我当然知道Bruce Lee,不要说我,连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里傻楞傻楞的司机兼替身兼助手的过气酷哥Brad Pitt都知道他,并有将其打翻在地的经历。
好像听说就因为这个情节这部电影在中国被禁。
我的钢琴老师会一点点中文,因为在上海待过一年半。我知道的,他还在纽约待过一年半,隔三岔五去布鲁塞尔演出,大本营在维也纳,租间我们本地的小公寓,为应付一星期的三天课。
可以形容他身居无定所?应该不算太错。不过他给我感觉是活得很踏实很充实,每次见都笑眯眯,打招呼先问,好不好?完全一副多年老友状。
大概跟工作性质有关,跟生活的年代有关,跟个人,更有关。
拿活在60年前Mad Men里的男主角Donald Drapper比,当然完全不一样。
Don,当然于公事业更风光,于私生活更缤纷,还多一点的呢,也许是心里那个不为外人所见的洞?所以笑的时候在gravity作用下只是开嘴不是开怀?
没看十分钟就像叫出来,这个风格太熟悉了,很Camus啊。下来查,果然是60年代初的故事背景(Camus车祸出事,是1960年),还有无论男女人人时时处处不离手的烟,也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包括开篇引观众入局的烟草广告章节。
才发现这三,四年来拉拉杂杂也写了一点点,居然这两个题目都是聊过的。
这种剧,好看的地方在于讲彼处人事世事,让你有机会如同坐在时间机器里回访历史,难看(懂)的地方也在于陌生时空人事世事,对观众要求是你不仅要穿在剧中人的鞋里,还要能了解彼情彼景身边过往匆匆的来来历历。
Don出身卑微,据他自己说妈妈是prostitute又早逝,在似是而非的挂名父母家长大,只有一个完全无血缘有亲情的幼弟(这个弟弟是挂在墙上的枪),韩战征兵,当然选择上前线逃离。不幸误扔烟头起火,唯一同行长官被炸死,想替对方保留遗物取下刻了其名字的项链,被救助人员忙乱中以此为凭错认身份。
自此一人两命,前世前生今世今生。
类似的误认情节很多文学作品或者影视类故事里都有。最早的古罗马戏剧作家Augusto Fraschetti的the Twins或者莎士比亚的the Comedy of Errors,或者近一点的电影the Talented Mr. Ripley
这部电影里的俩当年小帅,都算是那一代里现在还可以看的。
Mad Men是Madision Avenue的简称,当年是广告业的CBD,故事也是以广告业为背景,交叉各种历史,政事,包括科技里程碑事件。说起来是FEVRE力荐的,我笑他爱看是奔着Don去,我说,我看,是在Don的protégée Peggy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Mad men’s most distinct function is that it’s time-lapse machine。这是我在评论区看到的一条,我很认同。如同Don在演示给客户幻灯机的时候说的,你看,你可以前进或者后退,不仅仅是加一个轮子的问题,不是一个Karussel要一直不停转,你是可以停下来的。
而且你可以自己控制,在什么时候停下来。这个概念,叫自由。
自由的意思,是有选择的多维空间,不是不作不为,那是一个点,一维。当然,生命的物理属性是一维,或者说是Camus提到的meaningless的概念,万幸作为生命体的人,(可以)另外多一个叫智慧的维度。那是指辨识,选择,决定如何走如何做的能力。
有而不用?可以的,只是稍嫌可惜。
那个年代的美国女性,就算有幸出身富贵(Peter的妻子)或者美貌过人(Don的模特妻子),最好的出路也不过是嫁人。象Peggy这样选则出去工作,只能从最底层的秘书做起,接电话,递冰水,送文件,在夹缝中找机会,而且很难和同级工作的同事相处融洽——她们工作的目的,是老路,伺机找到合适目标,嫁掉。
另一个工作女性是Don的soulmate,客户关系的Richel,替父亲接管生意过程中二人相识相知。在这段前无去路(Don有家室)后有追兵(亲友催婚)的关系里,Richel选的是留在原地,既不能答应跟Don远走异乡,也不肯潦草嫁人生子。
再一个呢,是Don的妻子Betty本来有机会回模特界工作,但是因为Don不肯加入对方公司而被辞,只好重返家庭和女友一样,一面提心吊胆怕发现丈夫不忠,一面幻想英俊热情的推销员。
我追美剧不多,但是也知道Mad Men不是Friends那类让你一边看一边笑的,那种看下来轻松很多。我自己过过几年那样的日子,真的是几个人下班就一起吃吃喝喝聊聊笑笑,在海德堡夏日河岸边的露天酒吧晒太阳听Kontrabass,日醉春晖。
或者星空下,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也不是Suit绷那么紧,还好有机会过关斩将,杀到最后算赢。
Mad Men里我看到的世界是,越快乐越堕落,越繁华越苍凉,每个人心里的洞,都不是可以自己控制,想就能填满的。就像第一部里的Don,过得(貌似)果断笃定沉稳,很好,但是(也貌似)犹豫困惑迟疑,不快乐。大概这是60年代的Zeitgeist,Sexual liberation and feminism arrived,but people confused. 我看到一段对那个导演的采访,他说,Just like in life, you don’t notice the gradual changes until you look back and-holy cow-how far have they come? How far have we? Where hast he time gone, besides into the creases of our foreheads?
这部剧很长,大概7个Staffeln,我只看了第一个的13集(不知道后面是不是这个节奏)。一星期一个的话,也要两个月,倒是有点project的意思了——这么想让我很兴奋啊。好像见到过有人贴影视剧的压缩版解说video还津津乐道,我很不理解。影音书这一类作品,喜欢就好好看,不看也没什么错,成年人有权利选择自己最舒服的娱乐方式。不过何必选最不健康的快餐?一次两次试试无妨,拿来推销给别人,难道是想愚己愚人吗?
想起来上中学时候语文老师很爱说的一句话是,吃人嚼过的馍不香。很多时候看下来,留住的除了感觉(我喜欢/不喜欢),可能就剩零星的一两句话,比如Don教Peggy的,You are the product. You, feeling something.或者他们广告人的不传之秘,You buy it to recapture the feeling of being loved that you know when your dad bought you one for mowing the lawn。别人买你的东西,不是因为产品本身如何,是他们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感觉。
类似减肥腰带那个故事。
还有我在MBA学的类似的Regel,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卖低价。如果对方想从价钱上谈,那么service是要减的——一定不会减的,是质量。
工作是这样,日常做人做事交友?一样的。因为你要花出去的,是时间,不以高价换高质?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