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没文化嘲笑我看简写版的基督山伯爵我不服气拿来反击的。
从下到上分别是Eco的玫瑰之名,基督山伯爵和Kant的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和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google给我的中文翻译是纯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碰巧这三本都是德语——我其实到今天看德语都非常费劲,还经常把自己看睡着,听说就要好得多,但是英语吧,阅读勉强及格,听说就因为心虚而吃力,所以第一代移民,说不辛苦是骗人的。
当时照片是顺手拍下来,现在看才觉得有趣。Kant最厚,Eco第二,Dumas只能排末尾——在我看来,也恰好是这三本书在人文史上的价值排序。基督山伯爵再怎么有名,也不过是通俗小说,几百几千年以后,还是。而Kant,提到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则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
Immanuel Kant建立了18世纪最伟大的两个哲学概念,
1. 至今通用于世界范围的kategorischen Imperativ,即一种评价人们的行为动机和是否道德的标准,Act only according to that maxim whereby you can, at the same time, will that it should become a universal law.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Kant的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这本书里,在后来的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又拿来更详细地讨论——Metaphysics我专门查了一下,中文翻译成形而上学,老实说在中国的时候我从来没明白过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没人直接说是beyond Physics!
2.第一次明确回答了自古以来困扰人类的问题“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人类的思考机制是如何工作的?(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这本>1000页。不过这种书不能多看,会死人的)——当然是从哲学理念方面,不是从医学方面。
说到Vernunft这个理念的重要性,想起来一个小故事。那时候新接手一个项目,组里有前辈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完美的物理模型,我的工作是完成它的数值模拟。按照理论,简单来说,解应该是减速下降的光滑曲线,最后无限趋近于零。但是我给出的结果,最开始的空间里,值跳跃性很大。我当然做了很多尝试希望能改进,不过都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记得老板当时问我最多的一句就是,你认为这个结果是vernuenftig的?为什么开始这么不好?——当然,后来我们请教了两方面的专家,终于给出了更合理,也就是更vernuenftig的解释。
我一直说,哲学既不高深也不晦涩,就是给了人们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的rules,的确属于meta,more comprehensive, transcending——或者说是,after, beyond(不知道FB改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查过古希腊字典之后的决定)。
当然,我说了不算,看看Kant怎么说,Die Philosophie wimmelt von fehlerhaften Definitionen…(哲学,充满了错误的定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在思考过程中会犯错误啊!
于是,46岁已经是教授的的Kant搬回学生宿舍,独居11年,日思夜想,就为弄明白一个问题,人类的思考机制是怎样的?(Wie funktioniert unser Denkapparate)。整整11年里,推掉所有教学任务,每天早晨起床后,一句话,Es ist Zeit……(到时间了!)轰走仆人,开始全力工作,直到下午三点,做一次小小的散步。
每天。精准如铁。11年。终于向全人类拿出了自己的答案,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他说,
Ich verstehe aber hierunter nicht die kritik der Buecher und Systeme, sondern die des Vernunftsvermoegens ueberhaupt(我不是对书籍和系统作出批评,而是对一般的推理能力的批评)。
然后,
Dass alle unsere Erkenntnis mit der Erfahrung anfange, daran ist gar kein Zweifel; denn wodurch sollte das Erkenntnisvermoegen sonst zur Ausuebung erweckt werden, geschaehe es nicht durch Gegenstaende, die unsere Sinne ruehren(我们的知识当然来自于经验。知识的掌握要通过训练来完成,而不是来自于直接的感受)。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听到闻到摸到甚至感受到的世界,比如看见太阳树木,躺在床上觉得舒服,不是因为你能看能听能感觉,是因为你有看听感觉的经验,然后才有了定义,哦,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这叫,Ausuebung,训练。
同时,他接着说,Der Raum ist eine notwendige Vorstellung, a priori, die allen aeusseren Anschauungen zu Grunde liegt,我们能对所见到的一切给出定义,比如鸟鸣,花香,乌云晴空,是因为我们本身在大脑中已经对这些形成了明确定义的空间——重点来了,定义的第一要素,是外部空间。
只有空间当然不完整,还需要什么?当然是时间。
Die Zeit ist eine notwendig Vorstellung, die allen Anschauungen zu gruende liegt(形成一切观念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时间)。这里说的时间,主要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存在的状态,要用时间来衡量。
很拗口?不如翻译成人话,就是,人类用自己的方式(对时空的定义)认识世界存储信息(知识)——当然不是象蚂蚁用触角,蜜蜂用嗡嗡声。
由此,知识=时间空间的定义+理解和(合乎逻辑的)解释
这里说的知识,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理论,包括天冷穿厚点,下雨最好打伞这一类基本常识。
关于知识的公式,Kant给出了更严密的解构。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在4个大(逻辑层面的)组(Kategorien),12个小框架下认识世界。这一部分虽然无趣,但是因为重要,我还是列出来。
1.Quantitaet(Einheit,Vielheit,Allheit),数量:单个的,多样的,全部的, 2. Qualitaet(Realitaet,Negation,Limitation),质量:现实(真假)的,错误的,(有)限制的 3. Relation(der Inhaerenz und Subsistenz, der Kausalitaet und Dependenz, der Gemeinschaft),关系:固有的,有因果或依赖关系,共享的 4. Modalitaet(Moeglichkeit-Unmoeglichkeit, dasein-Nichtsein,Notwendigkeit-Zufaelligkeit),状态:可能或不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很重要的或碰巧的。
我耐着性子抄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人类思考,认识世界的公式,任何问题,任何人——是的,不是只有数学物理才有公式的。公式也不过是对自然规律的归纳总结,当然可能以任何形式出现。也不过是要求符合逻辑,可以验证,简洁直观。
在这本书的最后,Kant给了一个非常,呃,可以说是有点极端的结论,Ohne Sinnlichkeit wuerde uns kein Gegenstand gegeben, und ohne Verstand keiner gedacht werden. Gedanken ohne Inhalt sind leer, Anschauungen ohne Begriffe sind blind(没有感觉就没有具体的东西,不理解就无法思考,思考没内容就是空白,不定义概念的直觉就是瞎掰)。
其实德国人写东西感情又强烈又直白。我记得看海涅,他写自己坐在莱茵河边,感叹,莱茵河属于我,他只属于我!还有歌德,Werther的内心独白里,文字的那种Power,读来扑面入心。
再说一个我觉得会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用到的Kant的理论吧,在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部分,算是他晚年的作品,Handle so, dass die Maxime deines Willens jederzeit zugleich als Prinzip einer allgemeinen Gesetzgebung gelten koennte,这句我给个意译吧,就是,人该怎么做事呢?就是任何时候你的准则都可以拿来当法律用(不违背一般的社会常识和律法呗!)。
民间还有个小传说,晚年的Kant,和年轻的高斯(Carl Friedlich Gauss)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的Kant已经年老多病,久不见客,而高斯出于对名人的崇拜(不是对哲学有兴趣哦),持几封介绍信上门,对几乎没什么反应的Kant大谈自己关于空间平行线的理论。
最后Kant送客的话是打发仆人,去买香肠吧。这个情节,被电影Two geniuses measuring the World 照搬了去。这里的Two geniuses,指的是Friedlich Gauss和Alexander Von Humbol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