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运气特别好,每星期一能有机会去桑拿。而我的运气,取决于我们三儿的脾气——那就是,她得不哼哼唧唧,抱怨学校作业多,这儿疼那儿痒痒,痛快答应去参加俱乐部的游泳训练。
把她送进去,我才可以长出一口气,去楼上的桑拿馆。
想想俩大的像她这个年纪,早都作为悍将征战南北到处比赛了,到了这个小的,突然变得心软,什么都不舍得逼她,仅仅游泳学校的初级班就上了四次,还好她个子小小,不太看得出来。
已经连续五个星期,从游泳池回家的路上,同一时间,我们都被前面一队闪着红红兰兰灯的车压着走,特别过环岛的时候,远远的能看到三个路口都被堵上,只为放一个拖着很奇怪的银色火车头一样的东西加加长卡车先过。
闪灯加警卫开路,弄得神神秘秘,气氛如同运送原子弹。
后来发现呢,虽然不是那么危险,不过也差不多重要,是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它参与决定欧洲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能源向哪一个方向翻转。
每一个造价,成本超过百万,建成之后,可以提供2500户家庭用电。
能源,是世界经济的氧气,特别是原油,特别是一打仗,油价简直就是狄拉克函数,一条线冲上去。
在伦敦东部几公里之外,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厂房一样的建筑,不在市里繁华的银行区,也没有楼上办公室,推开门,只是巨型计算机——不过,这里决定了的,是美国总统的瞬时Power,委内瑞拉政府还能偿还多少外债,和——作为德国人或法国人,你当天加完油卡上要被刷走多少钱。电子显示器上的那个数字闪啊闪的, 通过光缆从伦敦发往全世界,当然,也出现在每天呈给普京的纸条上。
今天的俄罗斯,其经济非常依赖于出口,特别是能源的出口(其中的三分之二是原油)。在它整个的国民收入里,来自于原油,天然气,和煤矿的比例占到40%。2020年的历史性低油价,曾使俄罗斯经济倍受打击。小道消息说,普京最不希望的,是那个很低的油价被民众知道,从而影响他的公众形象。
而再往前回退四个月,2019年12月11日,是可以原油史上的另一次重大事件——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地区的Saudi Aramco上市,几个小时之内,股价飙升10%,达到日升值允许的最高值,市价逼近1.88 兆亿美元,高于Amazon, Apple, 或者Google。到2022年,更是高达2.2兆美元。
最初人们开采石油,只是为了寻找更便宜一点的原料,以便替代点汽油灯(petroleum lamp)的鲸鱼油。始料未及的是自1895年开始兴起的汽车业,成为原油需求量暴增的助推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油价跌跌升升,促进了制药业,化工业,农业等各行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战争直接或间接的源头。自然,更是政治灵敏度高的的政客的关注点,无论是丘吉尔还是希特勒。
丘吉尔做英国海巨大臣的时候,英国的能源只还只限于煤炭——那本著名的“黄色爱情小说”Lady Chatterley’s Lover就是这个背景下的故事。当年在海德堡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偶然聊到这本书,我没忍住,顺嘴评论,一点都不黄嘛!——一众大笑,齐齐表示,很失望,是不黄。
1908年,人们在当时的波斯,现在的伊朗,发现了原油。丘吉尔说动伦敦政府,接管当时新成立的Anglo Persian Oil Company,这是第一次政府行为介入石油行业。接下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用原油做动力的战舰,相较于德国用煤炭做动力的战舰,不仅速度快,而且在长距离行驶中迅捷灵活,为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丘吉尔对英国民众的原话是,我们在1912年到1914年间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战舰,而且,没有花大家一分钱的税,完全是政府在近东原油行业的盈利。
不能不承认,这是丘吉尔赢得民众信任,并在后来的政府选举中获胜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之后,英法美开始了在近东和中东地区探测原油的竞赛,继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之后,美国人更是把目光转向沙特阿拉伯地区。
1920年的沙特阿拉伯地区破败荒芜,除了去Mekka朝圣的人会偶尔经过。不得已之下,沙特阿拉伯政府和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允许美国的SOCCER石油公司以175000美元黄金的市价在沙特阿拉伯地区随便勘测开采石油(如果有的话)。一个5年又一个5年,仅勘测费用就超过100万美元。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终于在1938年3月4号,黑金从地下喷薄而出,第一天产量就高达255000升。自此,沙特阿拉伯地区成为当时最大的产油国,并开启了和美国政府的合作之旅。
传统伊斯兰教遇到现代化资本主义,在美国人的驻地,有空调,游泳池,甚至印度工人,直到50年代都可以喝酒,只是不能公开宗教敬拜。大家小心翼翼共事,避开或忘掉宗教和其他一切生活习惯的不同。
这一切都是基于——美国人有技术有钱,沙特阿拉伯,有油。
同为历史奇人的希特勒当然也不例外。
德国一样是贫油国家,因此,如何获取足够的石油天然气一直是希特勒的心病——仅向苏联进攻,一个月就需要400万桶原油作燃料和其他装备用。战前,德国一直从距3000公理之外的阿塞拜疆获取原油(当然,运输需要横穿欧洲)。与此同时,在政府的直接资助下,德国科学家研究出了新的技术,可以从煤矿里提取类石油(德国不缺煤)——初步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需要的成本,是真正的原油的10倍。出于政治需要,德国还是建了很多能够生产这种类石油的工厂,其总产量可以满足希特勒50%的战争需求,极大降低了德国对他国能源的依赖性。
现行的粮草,对交战双方都是焦点,1944年5月,美国炮弹击毁位于萨克森州的德国最大的类石油提取工厂,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由于没有足够的燃料,只能原地候命。
跟女神一样,机器也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
二战结束,几个大佬在在雅尔塔会面。除了桌面上的庆功之外,丘吉尔和罗斯福开始私下讨论如何分割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罗斯福手绘了一个海湾分布图的草稿——伊朗(波斯)归英国,伊拉克和科威特大家分,沙特阿拉伯的是美国的。接下来1944年的后半年里,两个并肩战斗的盟友无数次电报往返争执,焦点集中在结论待定的沙特阿拉伯。
实际上,这种交锋在战时已经开始。
1943年,罗斯福在埃及秘密会见了沙特阿拉伯国王,并邀请国王的两个儿子去美国实地考察。在见识了资本主义的繁荣之后,两个王子回到阿拉伯世界汇报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地球另一端的丘吉尔听说这个消息,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紧跟罗斯福的脚步飞赴埃及,可惜空手而归——丘吉尔太傲慢了,就算当面也不肯放弃伊斯兰教的烟酒大忌,特别是不离手的雪茄。
其代价,就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钢铁结盟一直延续到今天。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油成为亿万富翁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John D. Rockefeller,其资产相当于比尔盖茨今天资产的4倍,在全盛时期,更是垄断了当时全美90%的石油市场。
(我在未完的歌提供的链接里找到了他的传记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 Sr.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
人类对原油的开采和需求,简单一点说,就是涨涨涨涨涨——战争发展经济,无一不和它密切相关。因此,几乎每30年,人们就会在舆论直接间接引导下担心地问一次,我们的油,还够用多长时间?
1880年,1919年,1944年,1974年,1995年......担心的直接结果,一般是油价的上涨。有趣的是,在后续被爆出来的,或者新的油田被发现,或者新的技术被发现。例如,据统计,100年前,人们只能开采储油量的20%,而今天,则可以达到估计储油量的60%。
不能不提的是,这个储油量,从来是令人迷之困惑的一件事,因此油价随着被放出来的那个数字升升跌跌,一加仑(差不多4升)两年之内价格变动可能达到100%,即便是同一时间,油价低的地区也许是50美分,而高的地区说不定到一美刀。
(突然发现有点长,先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