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不啃的南瓜

不管雨下了多久,雨后都将会有彩虹。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个人资料
正文

前 言 我的回忆 (六十年的轨迹)

(2019-10-16 18:41:47) 下一个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成长(1948-1966)

 

第二部分:文革中的二附中(1966-1968)

 
第三部分:六年零十八天的农村生活(1968-1974)

第四部分:在泥泞中前行(1975-1978)

 

第五部分:上大学(1978-1982)

 

第六部分:万事开头难(1982-1985)

 

第七部分:在慕尼黑的日子(1985-1987)

 

第八部分:从奴隶到将军(1987-1996)

 

第九部分:国门卫士(1996-2008)

 

后记

 

 

   

前 言

 

早在九十年代末,我就萌发了写回忆录的念头。虽然这本回忆录是从二零一零年后才开始动手写,但在动手写前的十多年里,我一面回忆、思考,一面收集、整理资料, 慢慢地起草了几万字的提纲,逐渐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把我的一生经历分成了九个部分。本来在提纲中还有第十部分《第三次创业》,是讲我从2008到2014年间在北京的经历。但看看觉得时间太近,这几年前才发生的事情应当不属于“回忆录”的范畴,于是把它给砍掉了。

在写回忆录的过程中,我的朋友们给我提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有的建议我以小说的形式来写,这样可能会更生动一些。也有的建议我应当以纪实的形式写,这样才更加可信。考虑再三,我采纳了后者。

新中国成立时,我刚满一岁。可以说是“我们与新中国一同成长”。当然,在国家受到磨难时,也是和新中国一起受磨难。一个国家和一个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上升、有下降、有光明、也有黑暗。人们通常在岁末听到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是宣传用语,不是真实的描述。

因此,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经历无疑要受到时代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能看出那个时代是个什么样子。这就是我想写回忆录的初衷。希望能让下一代看后,能对当时那个年代的情况有个比较真实的了解。这也是我要采取纪实形式写回忆录的理由。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对我们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了解甚少,仿佛是在透过一个哈哈镜去观察我们那个年代。因此,当有年轻人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当年毛主席发动“文革”,是在尝试“对过去的文化体系进行彻底改革”,也有的人严肃地告诉我,所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的说法是“不怀好意的人为了给毛主席抹黑而编造的谣言”时,我感到非常失望:列宁不是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吗?才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怎么就被人遗忘和歪曲了!

六十年是漫长的,每个活过六十岁的人都一定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好在我从年轻时就有写日记和记录的习惯,特别是到后来参加工作后对重要事件也有保留相关资料的习惯,所以写起来还不是那样困难,而且让回忆录做到尽量准确和真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虽然里面的一些观点或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回忆录中涉及到的所有事件和有关数据,我可以有把握地说:除了笔误和印刷错误外,应当都是准确可靠的。

为了引入这个回忆录,我写了一篇序言。它是我编的一个小故事,那不是真实的。随便大家怎么去猜想,看不明白也不要紧,但请不要对号。为了和回忆录那部分相区别,用的是第三人称,而回忆录则用的是第一人称。特此说明。

 

 

       二零一七年春节前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欲千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看风景的树' 的评论 : “强烈要求把第十部分加回去,并且持续更新,希望能看到完整的一生”

同感,我严重赞同。
看风景的树 回复 悄悄话 强烈要求把第十部分加回去,并且持续更新,希望能看到完整的一生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开始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