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在澳洲文化差異的例子

(2025-10-22 23:57:53) 下一个

这段日子是有点忙,即使上网也只是匆匆略过,知一点点新闻而已。在整理早期华人报纸的资料时,往往有被冲击的感觉。如下面的例子,不但当年发生过,类似的个例恐怕在今天也不少会发生在有华人的异国他乡。所以趁空拿来与网友们聊聊。

该报导是民国报1932年5月21日第6页的“菓店华人用斧伤人”),当年汉语言在这报纸仍是用由右而左的直行方式,句中的标点符号不象现在,仅以“。”分隔,对当代人阅读起来会感到有点晕。所以目前我是将现有的数据改为横排式并加标点符号,非常费神。原文就不截图上传了,其报导如下:

“西人鲁么被厘士顿向在郊外卑士厘地方开设菓子店。本星期一早在埠上某菓子商店被一华人用斧砍伤手臂。被厘士顿现在医院,华人亦因伤人被控。闻伤者与该店交易已有六七年之久。今早七点五十分钟入店买菓,以手拍华人肩部,向之作清晨道好。讵料该华人遽行动怒,举起小斧向伤者便砍。伤者用手挡之致被砍中手臂。事后该华人复行工作,一似闲所无事者。惟该华人未几即被巡警笠弼臣捕去”。

案件双方互有商业来往“已有六七年之久”,经营的方式都是菓子商店,所以看起来有怪怪的感觉。其实很简单,综合现有的资料,华人的菓菜商店多是在大清晨赶往雪梨的菓菜市场买批发价的物料回去,约在晨7时左右开门接客,赚的是差价,故而利润不会高。而该西人到华人店买的原因是他不会大清晨去菓菜市场买批发,仅是在华人商店买少量的分销价菓菜来充场面。由于买的量少,该西人与案中华人会是仅认识而不熟的关系。

案件的关键点是西人“以手拍华人肩部”,在他而言是“作清晨道好”,一如现在澳洲人对不大熟的外人说“Hi, Mai”一样,打个招呼而已。然而这在当年嗜赌的华人来说,绝对是一个禁忌。这个禁忌现在有多少华人仍有顾忌,不很清楚;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人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社会的中下阶层来说。据说在上午之前被人拍肩膀,当日是逢赌必输。是否应验很难说,但几乎是上午不能做的举动,否则会即使是亲朋好友也可能直接反脸。动武的机会不多,黑口黑脸好几天的相对就多了。

在该西人的角度看,大清晨向对方问好都要挨一刀,心里说多别扭就多别扭,这就难怪他报警拿人了。似乎该西人伤得不轻,手臂伤口应需缝针的那种,否则不会逗留在医院了。

或许该华人在前一晚刚输了钱,心里正窝气,那一拍将气拍出来了,西人成了倒霉蛋。

现在出门旅游或定居都多了,文化差异这东西不仅仅是在国外,国内何尝不是一样,例如彩礼等诸如此类,前段日子才看到一个新郎不堪新娘在结婚当日临时加彩礼,愤而跳河的事。

尽管几许人有事不关己的心态,但情绪控制能力有时会不由自主。当碰到如案件中的事情,在国内大多是一个“滚”字,或许加上粗言以对之。在海外何尝不一样,要不是“Give Away”,更粗的是“Fxxk off”。 运用的言语不同,心态却是一样的。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