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绝诗读议

(2022-08-26 05:41:32) 下一个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议:这简直就是李勇奇把智取威虎山唱到了大唐:“谁料想铁树开花、枯枝发芽竟在今天!”

 

每读唐初三杰的书法,柳体,颜体,总会有吹喇叭抬轿子的瞎看瞎想且挥之不去的感受。大唐的诗人会起哄,会“您吉祥”,会谢雅临的,真不少。大冽冽,哈哈哈中,露出些许轻佻甚至不自重,盛唐时的诗篇,常常带着出席官家buffet猛吃后的饱嗝气。

 

有道,文学是民族的良心。话说得有点大,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唐诗宋词怎么就这么不一样呢?

 

白居易那里的苦难感,读读就干部腔,文艺腔了,《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左拾遗的影子到处拖着。

 

还是杜甫的苦难感真切。能感受得到的,都天悯悯,人怜怜。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告诉,他身边的女人活过四十的很少,男的一过四十就“老夫”的很多。碰到的总是穷,病,死。在这样的生涯中,能写《春江花月夜》般的,竟好多;“空山鸟飞绝”般的,好多!非n酷级加n没心没肺级者不能。

 

是的,循着贺知章,李白,杜牧,李商隐等读多了,也会渐渐苦叽叽起来。可像是缺把子力气往灵魂深处去,大多曾有很严重的病史,贬谪史等,可要不滑向陶,要不走向祥林嫂的“我不知道春天里狠也会下山来”。魂不守舍。抑或找不到个落脚的地儿?总之,要不疯嗨如李白,愁煞了的李商隐,玩成鬼气的李贺,要不“首长看望你们来了”的拾遗察,翰林看。“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眼睛,就杜甫有。

 

唐诗“文化遗产”不假,可给这里的文明留下的道道,和个小刀划过皮肤的深度差不多。

 

咋的啦!

 

《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议:喜欢!

 

昨天读得一句:

 

内心欢喜平静,洗衣煮饭,耐心地做着各种琐事。。闲情逸致。。 语自盈盈一笑间。

 

喜欢!

 

日子一大,什么《山河岁月》《大江大河1949》, 十有八九就是扯山海经了。转入诗词,什么“不废江河万古流”“千古风流人物”““一万年太久”,多是大忽悠。

 

日子很小。从来。有本事的,越过越小,“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越过越细,“相濡以沫”;不失意趣,“没离开,就想它了。”“面对面还想你”;还新鲜,“虫声新透绿窗纱”“洗衣煮饭….. 闲情逸致”。

 

一读文史,就扒拉扒拉找这类的看。秦始皇“蜂準,长目,鸷鸟膺,豺声”,就没了,为什么不多写点?《秦始皇本纪》是《史记》里写得最好的篇章之一,可挺不满意司马迁笔下的日子太大,见不到吃见不到穿,也没有挠痒痒,打呼噜的细节;“临行密密缝”,接着往细处说啊,没了,来不及地发“意恐迟迟知”的议论了;苏轼那首定风波,就“竹杖芒鞋”四个字见真章,看到了东西;花间词专说美女,她们的裙子却不是时装,而是撞衫;她们的相思泪,一个泪腺,一条线路……

 

文学,私也;诗词,私之又私。豪放派是文学的公私合营;“文艺座谈会”直截将其变成国企。

 

《故乡》写到“原来无所谓有路没路的,走多了,就有了路”,是败笔,把个新鲜的土特产归于心灵鸡汤;“救救孩子”,,是喊口号,游离文学了;巴金茅盾等,拿日子当“左”的垫背……

 

后院掐嫩菜苗,茎断汁现,想到诗词,当如斯。第一掐,第一嫩,第一滴汁。岂有它哉!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胡咧咧;“三山五岳让开道,我来了”,不是诗抒情,是集市小贩吆喝;“把栏杆拍遍,把吴钩看了”,好,又有扶的又有看的。“无人会,登临意”,这就对了,为什么要看你胡思乱想?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就是个无聊之笔;贾浅浅的“一个坑,一条线”,倒是很细节,但是第一声“他妈的”;王安忆写上海里弄,一条街写好几页,密密麻麻重重叠叠糊糊沓沓的。

 

“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张爱玲笔下的阁子间,石板路;《今生今世》里的花草… 这般看到写出的,太好看了。

 

索尓任尼琴说得好,“保持世界观的新鲜和美丽”。这也当是诗眼词眼的角膜。唐诗宋词似乎不拿这当回事,在忙着说大事大理,要不然跟着伙着抹别离泪,说这愁那愁。绝律多少卷,词牌能排成方阵,就是没个新鲜劲儿,一派故居味。

 

说白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一副到处瞎逛的流浪汉的样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Vivian32817 回复 悄悄话 姚君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她的东西你也敢用?不怕她说你侵犯隐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