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印度史印象及其他的乱想

(2021-04-04 09:52:02) 下一个

读印度史印象及其他的乱想

  •  
  • 中国人是出国。印度人是换个地。

 

  • 不以为印度人会有“第三只眼看印度”的事儿,

 

  • 印度人说英语不是说外国语,而是说外面语,由来已久。

 

  • 中国佛教史,就是中国人不及印人智慧的案例汇集。

 

  • 学不会,就耍小聪明,是为中国佛教史的里子。

 

  • 说这话太得罪:汉美女帅哥真的不要在印度人前说“我很美”。真的,当个美的坯子都够不上。

 

        绝美,不是仅指印度美女帅哥,也是特指。

 

  • 印度是从来的“熔炉”。美国“熔炉”才两百来年。

 

  • Bc2000后的印度人中的不少,当是给太阳晒黑的。

 

  • Q没像,照照镜子,眨眨如对;和印度人对视许久,再看中国的佛像,才有了感觉:原来是个外国人眼神。

 

  • 房子路冲,安块镜子“就行了”,就猜,不定是印度一识,甚至一教。在中国,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中国人懒着想?还是想不过来?

 

  • 家长会上,印度学生家长像参加居委会。他们则是像从另一个社区搬过

 

  • 不是印度人说得“听不懂”,是你啥啥还没弄“懂”。在北美与印度人相处后有识。

 

  • 看见印度人,确定无疑:他们信教。看见欧美人,就不。

 

  • 印度美女帅哥前,“下辈子长成这样就好了”的理想,油然而生。

 

  • 和日本人,融层皮,戳得破。和印度人,隔山隔水,“苦海无边”,只得“回头是岸”。

 

  • 中国人有搞懂“印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之欲;印度人会有“为什么中国....”的想法吗?

 

  •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出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鲁迅这话里“但出了印度”,很觉得莫名其妙。还觉得这句一话蛮“红歌”的。

 

  • 旧时上海人叫印度巡捕“阿三”。在眼下这儿仍有大陆小孩翻出来学叫。背后里,他们一概被自己归为“瘪三”。

 

  • 印度历史上不是最大也是最大之一的过火行动是“不抵抗运动”。(按照鲁迅的历史收藏,“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徒手请愿是不在其中的”。且当作伟人也有犯迷糊的时候看。)看过《甘地传》。一个精瘦的老头,穿着正好蔽体的衣披,拄着根木棍,满印度地走。居然走出了大的名堂经。于是有了下列之晕:

 

一,一山之隔,这厢穷得叮当响,那厢穷得响叮当。揭竿而起之怒,就只在一边一而再再而三地发作?

 

二,种姓制度,无聊;“我爸是李刚”传统,无歹。无聊,常陷百无聊奈;无歹,就不安生了,破立破立破立....  

 

进口佛,是进口“芯片”。佛之平静以致无聊的态度,是高数,理论物理等。汉人干了些啥:造出好多庙,砸掉,再造..... 

 

三, “普天”之外,另有活法。会活的,多了去。说“咖喱”不及酱油,小器啦!“我的身体我做主”,至今汉人不得;印度的海关入口处的文宣标语“亚洲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挺赶趟,识好歹。

 

四,山那厢,自找的,自愿的,......总之好多“自”。山这厢,人,从,众,????,趸。???

 

五,六,七,八以致??。中印比,很晕。难得不瞎说。鲁迅不也“但出了印度”的掰吗?

 

  • 文明,就是“我就这一堆”。山两厢,如两堆。並十三不靠,取回经也没用。

        

  • 以龙凤喻中印,不及以风马牛。

 

  • 一厢,顺服。犯懒。另厢,顺顺就髭毛了。抹抹,就顺。再髭再抹。倒也勤快。

 

  • 种鸦片的并不见得不东亚病夫;吸食的成了另一个。种的和食的,他对他。缺德的是盎格鲁人。但他们又说,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不计快慢,没有荣辱。留下一锅粥,熬成还在熬的中国近代史品牌。

 

  • 读印度史,觉得“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不在了”这话,很睁着眼睛说瞎话。这话当作“化廷前会议为常委制”仅发生在中国听。

 

  • 印度不会“现代化”。现是现在式。古代近代现代,别处分分,行。印度如恒河,“一江春水向东流”似的,有情无情,“无人会”。

 

  • 东方神秘,是指印度。和中国无关。一,中国没个神。二,只有秘方。

 

  • 教和信教,在哪儿不是个事儿不当回事儿。在印度,则如日落日出,人生人死,且从来如此。教派多如牛毛,很像玩具。对那儿的教,怎么也生不出个pure 尊敬,全本正经。就会想起一句话:“伟大领袖就是要用消灭高等教育的方法来普及高等教育”。用来说印度的教育,好3D

 

  • 佛可对视久久,还可以摸摸;和耶稣像对视看看?本人一回也没想到过摸摸主的额。          
  •  
  • 印度人摇头据说是点头的意思。其实就是个“吃过啦?”

 

  • 佛经,是神学院教课书。《论语》是私塾手抄本。轮回里,老庄绕不过来。三纲五常比色相空,前者只是饮食后的注意划分男女的具体界限,后者是哪里有什么界限的不具相“阿弥陀佛”。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怎么也穿不过西马拉雅山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神气,去西天试试?按种姓制度古训,大概属于“不得入婆罗门视野”的污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