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林散之书法读

(2021-04-11 03:57:31) 下一个

林散之书法读

 

林散之,民国文人,有几缕晚清风韵。七三年后,在南京,见到他的墨迹,很容易。自己辨识书法,他是坐标。

 

草书,从来源自二王,笔法,章法,字形变化,肩架,无不。张旭,怀素,苏黄米,董其昌,杨维桢,陈淳,文彭,尽出麾下。不过纸抄纸,愈益气弱形虚。扬州八怪,就是玩字了。

 

这当是要反省的契机。却因“你懂的”原因,千余年间,代代相袭。

 

林散之则不了。

 

林,画字,即以字当画。所以藤蔓枝延,所以涸洇任由,所以云山雾罩....

 

因为“画”,所以不纸抄纸。见过林散之的隶书。笔意很篆,锋刻刻,墨凿凿。见过他的正楷,全不用既有熟法,起笔枝断薪折,撇捺像钢条错综。哪有二王麾下的俗流滑畅!

 

延及草书,呈一派画意。因而意境广大于素见,形态自是气象一新。

 

林散之不是学写字,而是学书艺。读他说写字的话,知道他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见他落笔,马上见到书法艺术的样子。

 

将林散之草书与张旭怀素并列:

 

张和怀素的,笔法是二王的,章法是二王的扩容,意趣是二王开局,大家说笑。纵然“癫”,摸到回师付家的门路;好像“狂”,就是个主子麾下的凤鬟雾鬓而已。

 

林散之的,取材往往纸外,意趣不只碑帖;发挥着汉字的艺术性“形象,形声,形意”;抛开“就是个写字”的匠人伎俩,走向追索神采的艺术之途。

 

林散之,临摹不起来。见过他子女和不少弟子子女的字。叹气!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师之下,死光光”。因为,追索神采,从来就是神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事体。纸抄纸的便捷,只得“写字去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