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2024 (324)
2025 (13)
大话:学习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
不谙亚历士多德的逻辑,读得明白自茲发生在欧美的所有主要的发生?
仅凭禅宗几则参悟,抄几本這般若,那菩提,能知道什么印度?
自已读书的经历有吿:知识尚处学龄前,还觉得此生不会之“后”。
歐美数十年后,自取的态度:看呆。不敢“学习”。
读诸子百家,唐宋元明,习字,去泰山,登长城,下农村,读大学,坐衙门,,,,原来是在他砌或自砌“防火墙”。而且还没有翻墙的梯凳。google面对,youTube天天上,若看现代画展:他对他。剩下的就是“总还能看到”之悻。至今常自掐以明确:是的,你正在安大略湖边。
不知或鲜知所谓“中国国情”,比较容易知道和接近甚至融洽於普世常情常理。
满嘴“国内国内”的来访大陆的,花得是通用的绿票子,买着当地人鲜罕问津的物什。不是走向世界,而是打包世界,带回,让世界成中国。
印度通向印度之外,有个很广阔的山间通道。外国人,赶着车,骑着马进出,印度人亦然。混得不好的欧洲人自费去北美,非洲。中国的下南洋走西口去东瀛,多“哥哥唉,你走西口,小妹妺我实难留”的不走不行。结果,熟悉的:印度有了种姓制度,还有了能信仰的教;世界文学史上有了牛仔的身影:惠特曼的诗篇;中国有了堪称得起歌唱的信天逰。
“开放”下的近几十年中国的发生是什么?“先加入世贸组织再说,守不守规则再说”(朱熔基);“通常外国学生要读四年的学位,某某两年不到就拿下了”(韦玉)“好山好水好无聊,真脏真乱真舒服” (熟人来访感言);海归,也叫海龟;董卿章子怡在美国生娃,钱都是唱讲演“爱中国”挣的;共产党的党代会已经是留学生家长会;比所有中国城都大的文学城,好像建造长城生意出口,海外原创的博客自带食粮的劳役般,添砖加瓦着,,,
“去异地,找异人,过別样的日子”的好奇,哪儿?中秋的粽子年年不少,中国几滴屁门清,多伦多大学里,中文比英文流行;徐志摩的菜英文,总还写出剑桥这,牛津那的诗啊吟;当下最见功力之译是“嗨”。不再“找”,而是搬中国的“家”,移中国的“民”。吃穿有唐人街,读写有文学城。
由此,见到点自然的自由进出和开放的差别啦?
並非好学,就能学,学得到。相似,並非与异地异族的交通,就一定带来新鲜,改变陈旧的嘛。《大唐西域记》翻读,知道,玄奘西天取经之外,还带回了可供臣民哄堂大笑的别族如何夷蛮的段子;郑和下西洋,洒出的白银绸缎,带回的是“世界上有很多的人正于水深火热,等着我等去解放”的天朝自豪;78年“开放”之后的出国潮,涌出百万打不住,向千万去,也算得上有年头,比唐僧好多少,比郑太监多了什么?
开放,不仅是开放者的政策,也是被开放者的心术。各自抱着的是大鬼糊小鬼的世故。总觉得。该发生的“揭竿而起”“苍天已死,黃天當立”会毫不受影响地发生。也总觉得。
如是大势所趋之下,忽然就觉得“今天睡到自然醒”“洛桑街头又淘到一件可心的小玩”的珍贵。循着,看路过的花坛里的早秋的色沉着,想今晚该能睡得沉一些,好几个@当回几句了。
有时, 还蹦出几句可爱的 ---- "歐美数十年后,自取的态度:看呆。不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