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6 (65)
2017 (135)
2019 (111)
2020 (108)
2021 (215)
2022 (138)
2025 (7)
歌德堡变奏曲 685
----僧璨大师《信心铭 》老成译
至道无难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
若差毫厘天地隔
欲得现前莫顺逆
违顺相争是心病
不识玄旨徒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余
良莠取舍不如法
莫逐有缘勿空忍
泯然自悟一平怀
止动归止止弥动
若滞两边宁知一
一若不通两处失
遣有没有从空背
多言多虑非相应
绝言绝虑无不通
归根得旨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前空
前空转变皆妄见
不用求真惟息见
二见不住莫追寻
纷然失心因是非
二因一有莫守一
一心不生万法通
无法无咎不生心
能随境灭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境能
须知两般原一空
一空同两齐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
大道体宽无易难
小见狐疑转急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
放之自然体不去
任性合道绝烦恼
系念乖真昏沉恶
何用疏亲伤劳神
欲取一乘同六尘
六尘不恶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执
将心逐境铸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着
一真二妄善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捉
得失是非皆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除
心若不异万法如
一如体圆兀忘缘
万法齐观归自然
泯其所以未可方
止动无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
究竟穷极无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息
狐疑尽消正信直
一切不留无可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
非思量处识难测
欲急相应惟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容
十方智者入此宗
宗非促延念恒沙
无在不在十方现
极小同大忘境界
极大同小无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有
若不如是不须守
一即万法万法一
但能如是何虑有
信心不二不二信
言语道断非能说
《信心铭 》原文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 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 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 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 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 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 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 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 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 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 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 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 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 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 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 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 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 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 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 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 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 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 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 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 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 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 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 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 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 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 一时放却 眼若不眠 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 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 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 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 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 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 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 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 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 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 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 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 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 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 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 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 非去来今
东土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公元?一606年)。出生于北齐时代,原来是一位虔诚信仰佛教的居士。当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见到二祖慧可大师,就恭敬地请问说:"弟子罪业深重,身患重病。所以特地来恳求和尚慈悲为我如法忏悔业障"。二祖回答说:"将罪来与汝忏。"僧璨大师当下迴光返照,忽然领悟说:"觅罪了不可得。"祖曰:"与你忏罪竟"。同时慧可大师又开导说:"汝一定要依佛法僧三宝安住,如法修持。"经过问答之后,二祖知道僧璨知见正确悟理甚深,是个佛门法器。对他十分重视,为他剃度出家,取个法名叫做僧璨。从此以后,他所患之病也就逐渐地好起来,僧璨大师为了感师为他忏罪的深恩厚德,就放下身心,在祖下执侍中瓶,做侍者达二年之久。后来慧可大师才把正法眼藏与衣钵,传给僧璨大师为禅宗第三祖,并开示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之与法,本来无二,平等一如"的真理。僧璨大师得法之后,又到舒州皖公山安住,弘扬禅宗,曾经往来在太湖司空山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