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6 (65)
2017 (135)
2019 (111)
2020 (108)
2021 (215)
2022 (138)
《三卦问道:老成的文星卦原理》第二章
4096对“前后卦”的世界地图
——重新绘制命运结构的起点与终点
一件事的来处决定它的意义;它的趋向决定它的完成方式。
每一次“问卦”,其实都是在描绘一段看不见的轨迹。
2.1 前后卦的结构意义:路径,而非点位
在传统易经中,一卦已可代表某种状态或变动,例如《坎》象征陷难,《离》象征明照,《乾》《坤》,分别代表主动与承受。
但如果将每一次问卦理解为一次路径演化而非瞬时判断,就必须同时看到:
• 事情从哪儿来? ——即“前卦”的意义
• 事情将往哪儿去? ——即“后卦”的预示
这一双卦系统,将单一卦象的“横向图像”,变为一条“纵向轨迹”,对应人生中的因果演化 / 决策演进 / 命运展开。
在诗人老成的系统中:
六十四卦 × 六十四卦 = 4096组前后卦组合,形成一个复杂而系统的“世界结构网络”。
这就是“卦图谱”(卦的拓扑结构)——每个节点有来路,有去向,是一个动态生命体。
2.2 举例分析:几种典型前后卦组合解读
①【前卦:震为雷】→【后卦:艮为山】
• 震:行动、突变、开始
• 艮:止步、安守、内省
含义示例:
一个人正从躁动(震)中开始突破、改革或创业,但未来的趋势将转入“止足”与“自我封闭”,可能表示:
• 计划会因环境因素突然暂停
• 内心成长需暂停外部追逐
• 初始冲动难以持久,转而安定
这是“从外动到内定”的路径。
②【前卦:坎为水】→【后卦:离为火】
• 坎:陷落、困境、隐晦
• 离:光明、分明、智性
含义示例:
你当前或正经历情感/职场/家庭的“低谷”或“暗影期”(坎),但这一困境中孕育着澄明的觉醒与转化(离)。
这是“由困入明”的路径。若中卦配合得宜,此为“转劣为优”的人生跃迁点。
③【前卦:乾为天】→【后卦:坤为地】
• 乾:阳刚、主动、建构
• 坤:柔顺、承载、归藏
含义示例:
事业或某项计划由一段“极度意志性”的建构期,进入“全面执行、承接与成就”的阶段。乾坤一体,象征从“创意与策动”走入“落地与完成”。
亦可能是权力交接、从父到母、从理性到情感的位移。
2.3 前后卦的哲学转化:不是结果,而是“趋力”
易经从不言“注定”,它言“趋向”,言“气流”、言“势能”。
在三卦系统中,前卦与后卦不是封闭性的判断,而是像两块磁极:
• 前卦是初始的结构张力
• 后卦是未来的潜在引力
我们身处这两者之间,像一个在“磁场之间”穿行的人。你的选择、态度、觉察程度,将决定你是被动地滑向后卦,还是主动在中卦中转化自己,使后卦成你所愿。
2.4 系统结构图:4096种前后卦的四象分类(简表)
为帮助使用者快速理解,可将前后卦组合依四象(少阳、少阴、老阳、老阴)系统简分类:
前卦类型 | 后卦类型 | 动态趋势 | 样例方向 |
阳 → 阳 | 自强不息型 | 精神持续强化、逐步建构 |
|
阳 → 阴 | 柔化调适型 | 意志减退、向感受转化 |
|
阴 → 阳 | 脱困奋发型 | 从柔顺中奋起、再建意志 |
|
阴 → 阴 | 沉潜修整型 | 整体退隐、蓄势待发或长修期 |
|
2.5 前后卦作为“人生关口”系统:八种典型路径模型
1. 破局型:从艮到震,从止到动
2. 顿悟型:从坎到离,从暗到明
3. 回归型:从巽到艮,从漂泊到安定
4. 展翅型:从坤到乾,从承受到主动
5. 熄火型:从离到坎,从显到隐
6. 枯竭型:从乾到坤,从意志到瓦解
7. 平衡型:从兑到兑,从喜悦到稳定
8. 逆流型:从艮到坤,从止到沉没(需警惕)
这些模型可作为日常卦象解读的参考分类,也可用于人物剧作发展、故事结构设计、咨询对话引导等。
2.6 你正处于哪一组前后卦之间?
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一阶段,都处于一种卦与卦之间的过渡点。这种系统的意义并非是让你依赖“结果预测”,而是帮助你理解:
我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结构中?
这个结构的内在动力,是通向瓦解,还是走向突破?
我是否可以在“中卦”之地扭转自己的位置?
这便引出第三章的核心问题——中卦的生成与选择。
结语:地图,是为了看清脚下
我们为什么要构造4096对前后卦?
因为我们在迷宫中太久,太久。
《三卦问道》的初衷,不是替你选出路,而是帮你看见:你当前所走的路径,是从哪开始,又向哪偏斜;你所面对的不是一面墙,而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