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梦书当枕

从上海到西雅图,从新闻采访到中文教育,唯一不变的是对文学的热爱。爱读中英文好书,爱听古典音乐,爱看惊心动魄的影视剧,爱美食,爱烹饪,这一切都融入笔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初春的炸鸡--给盈盈交作业

(2020-04-03 18:22:56) 下一个

昨天做了几个炸鸡腿,用的是文学城私房小菜盈盈的方子,没有一滴油,烤箱版。因为没有semolina粉,我用了全麦粉代替,还是皮脆肉香。在朋友圈里一晒,喜欢的人不少,还有几个人问我要菜谱,我给了他们链接。有人说,裹粉听上去复杂,单身做菜的为了做一个菜买三四种粉似乎点太奢侈。有人问,如果没有玉米粉(我的理解是cornmeal),怎么办呢?我说,大概皮不会太脆吧?所以我贴在私房小菜论坛上请盈盈回答一下。

中国现在的孩子童年里都有一个肯德基爷爷,但是我在中学里才听说。母亲去北京出差,一位同事的妹妹带她去前门附近吃了肯德基,她回来给我们描述了一番,觉得是很有趣的经历,但是母亲还补充了一句:“开开洋荤而已,好吃是没有啥好吃。”这位阿姨人非常好,我在北京实习的时候还去她家拜访过,她和先生都是外交部的一秘,但是没有一点儿架子。可惜90年代末在美国出差遭遇车祸殉职了。

我的家乡90年代流行德克士炸鸡,据说比肯德基好吃,皮脆汁多。曾经有同学叫我去那儿聚会,我是那种不报告母亲不外食的乖乖女,错过了美食体验。

我第一次吃麦当劳记得非常清楚,是95年秋天在北京的王府井,因为难得自己一个人点餐。但是第一次吃肯德基居然没有记忆了,可见后者的潜移默化和平民化,似乎随便就吃了。有一次形象还比较深,我那时的闺蜜,现在的小姑不知道为什么原因给我敲竹杠,在四川北路的肯德基请我吃香辣鸡翅和香辣鸡腿汉堡。一顿肯德基赚了个现在疼她的嫂子,挺划算的啊。

曾经读到过一篇泛读的文章,说老年人其实不排斥快餐,这个看人。我妈妈对于洋快餐就无感,但是我公公婆婆挺喜欢吃肯德基的香辣鸡腿汉堡和必胜客的比萨饼的,后者我擅长烹饪中餐的小外婆就说:“洋大饼有什么好吃?”那篇文章里还把肯德基的配菜讽刺了一番,我小姑却说:“土豆泥里面的汁水很鲜啊!”想来感恩节的gravy也会是她的大爱。

到了美国,发现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真的是它成功的原因。我先生一个同事的儿子来美国吃了肯德基,一口咬定“不正宗”。可见中国胃还是喜欢“扁尖老鸭煲”“老北京鸡肉卷”等老外闻所未闻的菜式。我偶尔吃几次,觉得不合脾胃。

我在伯克利读书的时候,一位朋友做了一档广播报道,冠以Roscoe's Chicken and Waffles,我才知道炸鸡算得南方的特色。不过那时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致吃炸鸡了,就听几个朋友说了一下它的历史。后来在电视剧《神探阿蒙 Monk》阿蒙会母校伯克利同学聚会那一集里,有个多年不见的校友非拉着他去吃这家炸鸡店--当然不是因为炸鸡好吃。

在一部Hallmark的电影里,看到西部开发的妇女一只活鸡开膛破肚,大卸八块,然后裹上面糊,扔进大油锅,炸得金黄透亮,不禁感叹真的是“豪放派”炸鸡啊!

最近看的《绿皮书》里,两位男主经过肯塔基也不忘吃炸鸡,那位下层的白人司机看上去吃得津津有味,真的是“finger licking good”。

对了,肯德基的中文翻译也不错,什么“吮指原味鸡”“嫩牛五方”。以前那个We do chicken right的搞笑翻译当不得真。在疫情泛滥,封门一月的时候有这样的炸鸡和其他我搜刮了菜谱照做的美食吃,先生觉得很有口福。虽然不是初雪而是初春,啤酒和美食也是幸福的代名词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