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八十抒怀(之二)乡愁

(2025-01-06 19:12:23) 下一个

八十抒怀(之二)乡愁

余光中先生写的著名的《乡愁》中说: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1998年春节期间回葛店给父母亲扫墓。右起大哥、二姐、大姐、我和小弟。我们在外头,爸爸妈妈在里头。)

还记得1989年暑假,我应海南农垦总局教研室吴多雄主任的邀请,到海口给农垦总局一百多所中学语文老师讲教材教法、上示范课。海南省农垦中学赖瑞光校长听完示范课后,特别给我介绍了海南建省后有关教育政策。盛情邀请我们一家到海南去。

我当时就紧握赖校长的双手,说:“为您强烈的事业心,也为我的两个女儿将来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我会考虑来海南助您一臂之力的!”

回到武汉,对妈妈说了我们的打算。妈妈是文盲,不知道“父母在,不远游”之说,但她非常关心儿子想去的地方在哪里。

妈妈问:“海南农垦中学在哪里呀?”

我告诉老人家:“在南方很远很远很大很大的一个岛上,要飘洋过海才能到那里。”

妈妈说:“文革十年后,我们一大家人好不容易都回到武昌了,你还在你读书的学校教书,工作和生活条件那么好!又要板什么命?等我死了再说吧!”(“板命”是湖北俗话,“折腾”的意思)

于是,在家里,我再也不提去海南的事情。但是我的许多当老师的朋友,却经常来找我了解海南的有关情况,特别是有孩子即将考大学的朋友们,非常想了解海南高考的优惠政策。正是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出台的高考优惠政策,引发了后来的“高考移民“。

没有想到,我的妈妈于1990年春节前夕,因急性脑溢血不幸去世。过完年后不久,我征求父亲的意见,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只要你在我即将离世时,能回来送我一程就行了!“我对爸爸说:”现代交通非常发达,从海口坐飞机回武汉只要两个多小时,请您放心,我一定能做到!“

后来,我们六家”海南武汉人“先后调到农垦中学,助力赖校长,1993年高考成绩名列海南省第二名,三年就实现了把农垦中学建成海南省一流中学的梦想。

退休后,我继续留在第二故乡的海南发挥余热。

2005年退休后,每年一半时间在北美与女儿共享天伦之乐,一半时间,我与老伴回国后,在武汉和海口各住一半时间,以慰藉越来越浓的乡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后总是要去天国的,我不止一次对两个女儿说过,不论我从哪里离开这个世界,你们一定要把我的骨灰撒到水中:我出生在武昌,学习工作在武汉,在长江两岸生活;直到四十五岁,举家南下,飘洋过海到了海口,生活在四面环海的海南;退休之后,到美国与小女儿一起住在哈德森河边的泽西市;到加拿大温莎大女儿家,住在底特律河畔。天助我也!将来,无论在哪里离开这个世界,撒向水中,就可以像活着一样,经常去我曾经生活的地方看一看。

趁现在还走得动,常回家看看!

魂牵梦萦的最是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尽管已经完全消失在城市建设发展之中,但是回到武昌现在的家,似乎就在李家花园老宅。当年,我们的老宅头顶上是原来武昌南湖机场飞机落地的航道,我们现在的新家就在已经废掉的南湖机场飞机起落的跑道边。从住进新房开始,就感叹人生轮回有天意:从出生地走出去,转了一大圈居然又回到了原点!

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住在老宅进堂屋左边一间。住宅大门朝东,家门前、土路边有一口水塘,水源来自东、南、西三面山上,全靠天然,在我的记忆中,这口水塘还从没有干过。水塘的东边是一排“花房”。我们李家花园的茉莉花、珠兰花、白兰花一到冬天全部都要搬到花房去。我们家三面环“山”,东北方向那一面“水”,是一片藕塘,从那一片藕塘边走上东面的小山,那里种了一大片桃树,每当桃花盛开时,从远处看,真是美极了。

一年中除了冬季,李家花园都飘着花香,刮东南风时,站在通湘门外的铁路边都可以闻到花香,真是香飘通湘门内外呀!

每年春节除夕之夜,从住宅大门口到花场四周,再到花房门口,三五步之距就插一只大蜡烛,从晚上一直燃到第二天天亮。借此祈祷来年花事如火如荼,香花生意兴隆、前途一片光明。

儿时的记忆难以忘怀,现实中的通湘门外李家花园,徒有虚名了。但心中的李家花园永远没有消失!

那些往事那些人,尤其是当年的发小、班主任,还有中学同学和老师,不仅在微信群中常见畅聊,只要回到武汉,聚会是必须的。还有后来工作的学校的老同事,特别难忘人生初教时,每次回汉一定要与健在的老同事们欢聚一堂,人生难得八十年啊,见一次就多一次往事再现,感叹人生真如古人所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最难忘调回母校——湖北省重点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在老校长袁福的亲切关怀下,在语文组老教师刘友三、陈志平、吴六林、汪厚铎、黄伯宜的亲聆謦欬熏陶之中,如沐春风,健步行走在语文教改高速路上,教改成果显著,让我这个没有本科学历的高中生得以首批破格评为语文高级教师。感恩母校领导!感谢老教师们不吝赐教!感谢学生们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教材教法改革!

尤其感谢我们改革大时代,在海南建省之初的1990年,举家南下,当时人到中年的我,深知自己不是去”下海“的,只是”过海“(过了琼州海峡)的中年语文教师而已。尽管当年有许多下海经商发财的机会,但我钟情于三尺讲台,躬耕在语文教学园地。1992年被海南省政府授予首批语文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终生享受国务院的”特级教师“津贴。难忘我人生的第二故乡!只要回国,必须到海南,与农垦中学的老师和学生相聚言欢,一定要与海南的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回忆那不平凡的岁月!

【附录一】回国杂记(2407)同事十年,亲如家人

水厂路中学(以下简称“水中“)是武汉市教育局1965年建成的十六所新校之一。校址在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武汉自来水公司职工宿舍里面一块巴掌大的地方。

  1967年我们这批65年高中毕业因高考“不宜录取”,被市教育局直接录用当中学老师,短训结业后分到“水中”的有21人。此前,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被武汉市教育局“储备”在学校的有19人。我们这四十人就是“水中”的“元老”。水中首任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来自武汉市各中学的中年骨干:党支部书记刘政秀、校长雷德俊、教导主任江绍永、政教主任胡传洪、总务主任王羿謇、党支部干事夏光中。

从1967年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们这批“水中”元老,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中、后期的各种“运动”,但因为是新校,就没有老校那么复杂的“阶级斗争”,又因为四十个年轻人朝夕相处,而且“无所事事”,恰好是到了“男婚女嫁”的生理年龄,于是,在无业可立,打扑克下围棋之余,年轻的男老师与心仪的女老师谈恋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就顺理成章。后来,四十个年轻教师,有六对十二人在“水中”结婚了,而且后来都是白头偕老。

“水中”创办初期的这批元老,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也大多远走高飞了,但是,缘自“水中”的“处女”情节,梦里魂牵总在那个巴掌大的地方。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任“水中”校长安大庭,让我跟着他一起调到硚口区重点中学——武汉市第四十三中,执教文科重点班。两年后,因缘调回湖北省重点中学——我的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1980年,我们一家离开“水中”,搬家到武昌千家街华中师大一附中教工宿舍。1990年举家南下,飘洋过海搬到了海口市,一直到退休后才经常回武汉与老同事相聚。

难忘“水中”那些曾经朝夕相处亲如一家的老同事,特别是大家都退休进入微信时代之后,那些一生未离故土的兄弟姐妹们,现在虽然住在武汉三镇不同的小区,因了大武汉的现代化交通之便捷,还有退休老人的免费乘车卡,隔三差五都要小聚一下。如有从外地远道而回来的同事到武汉了,即使是临时通知,能来的都会赶到聚会地点欢聚一堂。

难忘“水中”那些往事。特别难忘敢于负责、关心群众生活、善于抓主要矛盾的刘政秀书记。

“水中”是新校,只有教学用房,没有教工宿舍 。那么多年轻教师结婚都没有新房,结婚后只好住在学校办公室了。新婚夫妇有了孩子之后,住在教学楼,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要解决这个在那时看起来比登天还难的主要矛盾。她为此多方奔走,终于在学校旁边找到一块空地,可以做一栋教工宿舍。于是,在那个建材物资紧缺的年代,她发动群众想办法,不到半年时间就把房子建起来了。三层楼,大门在中间,每层左右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三家,新婚夫妇住单间;夫妇是学校双职工的各住一个套间。三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现在看那宿舍,实在是太简陋了,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贫民窟”。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一个小小的新校,一次解决了十八家的住房问题。当时,在武汉市中学系统是绝无仅有的,让其他学校的年轻教师无比羡慕。这是刘书记、王主任,还有乔斌等为“水中”年轻教师做的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刘书记待人诚恳、面慈心善、特别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她关心我们每一个人,在那学生不读书、教师无书可教的年代,年轻教师聚在一起不是下围棋就是打扑克,她总是苦口婆心劝戒,让大家相信读书有用,将来教书是需要真本领的。她还把自己年轻时订阅的《语文》杂志送给我们几个语文老师,叮嘱我们少玩一下,多读一点书!

刘书记为人忠厚、做事老老实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耍手腕。我们都不会忘记军宣队进驻学校后发生的一个政治笑话:某班开会批判刘少奇,呼喊口号“打倒刘少奇”时,一位老师一紧张喊成了“打到毛主席”。被举报到军宣队,军宣队指挥长决定让刘书记主持全校会议批判那位老师。不成想,刘书记在主持会议时,为了让大家知道这次开批判会的原因,走上台就讲某某老师在昨天一次班会上,居然把“打到刘少奇”喊成“打倒毛主席“。她刚说完这句话,指挥长厉声喝止!立即开始对刘书记进行批判,而且,要求全体教职员工继续开会批判她。当时,没有一个老师上去批判刘书记,谁都知道刘书记是厚道人,老老实实说话和做事的人。会议最后是不了了之。

要说刘书记创办“水中”的故事,每一位跟随她创业的元老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她对我和聂静仪更是关怀备至,我们结婚的新房是她布置的,晚上的婚礼是她主持的,后来孩子出生是她给取的名字。我们离开武汉去海南之后,只要回汉,全家一定要去看望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书记真正是我们“水中”的“核心”!她在世时,不论退休与否,大家都围绕着她!她在天上,大家只要聚会在一起,总是仰望着她,念着她曾给予我们的滴水之恩!也正因为如此,“水中”的元老们几十年来常相聚,不离不弃,已然成了传统。

我们这次回国,是2019年武汉爆发疫情以来第一次,与老同事们已经四年多没见了。我们10月1日凌晨回到武汉,时差刚倒完,就接到原水中还健在的老领导夏光中的微信通知,请我们10月8日到汉阳钟家村地铁站附近的乐福园酒店欢聚一堂,“水中”的党支部干事、后来曾任汉阳区副区长的夏光中主持聚会活动。到会的有“水中”建校之初的四十“元老”中的:姚磊明和夫人余蓓蕾、杨四重和夫人胡金秀、韩宪伟和夫人向世娟、周良君和夫人张福华、杨志辉和夫人黎兰惠;还有唐星武、舒鼎英、柳駿、张梅生、郑三桥、王先芬、常仁兆等二十一人。

(老领导夏光中还在酒店包厢挂一横幅欢迎我们。)

一周后,姚磊明和他的夫人余蓓蕾举行家宴招待我们夫妇及十几个老同事;宴会后,余蓓蕾盛情邀请我、舒鼎英和周良君打麻将;直到吃了晚餐,然后让她的女儿要来一辆网约车送我们回家。热情之至,让我难忘当年与她相识相聚的情景。

下午打牌时,舒鼎英老师就跟我说,你们难得回来一次,老同事们都想请你们夫妇吃饭,也借此与大家多聚几次。我比你们大几岁,都听我来安排。下一次,就去周良君家吧!他是你们来水中一起住单身宿舍的老同事、老棋友、老牌友。

(1967年到“水中”报到后就同住一间单身宿舍的李培永、韩宪伟、周良君)

然后,我排第四,我老了,儿子、姑娘工作都很忙,我的女婿在他们家附近预订一个包厢,届时接你们两位和老同事一起去聚餐。

在舒老师主持的宴席上,我们夫妇要求舒老师给我们一次答谢老同事们的机会,让我们来请大家吃一次饭。她笑着说,你们在美丽国住那么长时间,没有回来,这次就等我们都安排完了再说吧!

恭谨不如从命。谁让她是我们亲如家人的同事中的老大姐呢!

舒大姐后来依序安排了李峰、陈丽薇、胡金秀、汪浩、韩宪伟等老同事做东,答应等我们下次回国安排我们来做一次东。

我们也期待中美航班正常化,还能像以前那样每年都可以回国与亲朋好友聚一聚。

【附录二】回国杂记(2403)难忘农垦中学那些人和事

 

(前排左起聂静仪、符应蓉、陈卫和、林位民、李培永、陈良兴,后排右起李欢迎、杨大庆、胡仕伟)

 韩愈诗曰“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当我和老伴退休二十年后再回到海口时,早已是“思故友”之“衰暮”时了。

 于是,请李一凡老师组织了一次农垦中学(以下简称“垦中”)老同事聚会。

李老师在微信中坦诚相告:“您只说想见谁,我负责联系。聚会地点嘛,考虑到退休老师都还住在学校教工宿舍,就在垦中附近的“琼府烧鹅美食坊”吧!时间定于1月24日晚上六点。”

 尽管当天傍晚海口下着毛毛细雨,开始降温了,但接到李老师微信通知的老同事们都按时到达“琼府烧鹅美食坊”。

我们赶到时,李一凡老师夫妇已经在“999”包厢等候大家,不一会该来的都到了,大家齐聚一室,互致问候,欢声笑语,热闹非常。

李一凡的夫人还特地从外面买来一大盘特制“海南粉”,热情招呼大家:“今天天气有点冷,请各位老师先吃点海南粉热乎热乎,喜欢吃辣的,加一点辣酱,味道更好!”

大家都称赞李一凡夫人不仅人美,心更美!有熟悉她的老师说:“她年轻时就是我们农垦总局第四招待所的大美女呀!”

 李一凡一边让服务员上菜,一边拿出他珍藏多年的一瓶茅台酒,问有几位喝酒,一下激起杨大庆老师遥远的记忆,他开始笑谈垦中喝酒“评职称”的故事。

当年赖校长从全国教育先进地区引进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有些喜欢喝酒的,刚上岛时还喝白的(高度白酒)、后来因为海南气候炎热改喝红的(葡萄酒),最后只喝黄的了(啤酒)。但是,还是有个别大陆老师觉得“老子喝酒天下第一”,海南的老师怎能跟我比?殊不知天外有天,身在“海口”,凡事不可夸海口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赖校长奖励中考、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班全体老师,组织大家环岛游。第一天晚上住在陵水一个农场招待所,晚餐时教务处陈汉章副主任(已经去世了)举杯,感谢各位老师为垦中作出的贡献,请大家尽情尽性吃好喝好!不曾想,一位从湖北来的中年老师挑战陈主任,要与他拼酒。他哪里知道从海南儋州走出来的陈汉章,他家里藏酒不是瓶装而是大酒坛子!

结果那位老师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挑战”失败,不仅成了垦中喝酒史上的大笑话,还成为垦中“喝酒评职称”的缘起。普通话中稍带湘音的历史老师杨大庆笑着说,能被评为喝酒“高级”职称的,必须一次喝完一瓶高度白酒。他说,垦中第一批评为喝酒高级职称的仅有三人,本人忝列其中,哈哈!

 李一凡老师环视一周后说,今天只有四位喝白酒的,其他老师就喝“椰子汁”吧。他坐在我左边,知道我不会喝酒,就劝我喝一点,尝尝真茅台的味。天天听央视广告说“茅台香飘世界”,而且,盛情难却,那就喝一点吧!

 于是,他给我斟满一杯酒,“请大家举杯,热烈欢迎李老师和聂老师回垦中”,我赶紧抢着说,“这第一杯酒,祝大家身体健康,共享当下的幸福生活!”

李一凡接着说:“第二杯酒,感谢各位来相会,为我们在垦中峥嵘岁月结下的友谊干杯!”

符应蓉老师笑着说:“第三杯酒,我们一起为垦中曾经创造的辉煌干杯!”

 符老师是我们语文组的老同事、后来调到总局教研室当主任,她接着说:“一晃几十年了,当年在垦中工作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今天在这里与大家相聚真是太高兴了!我们海南的老师们非常感谢你们从武汉来的老师们!如果不是你们来的那批高级教师,垦中怎么能在1993年高考一炮而红,名居全省第二!”

 我插话说:“我们都要感谢赖瑞光校长,他不愧为海南十大杰出校长!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1990年9月1日来报到时,他准备让我们这批老师去抓升学率,教应届高三和初三”。我建议赖校长研究制定一个三年计划,让我们都从起始年级抓起,三年后,我们这群海南武汉人,一定会让农垦中学在海口市、乃至整个海南省引起轰动效应!

赖校长不仅礼贤下士广招天下人才,而且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他尊重我的建议,制定了一个把农垦中学建成全省一流中学的六年规划,而且,从1990年起,初中、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三个梯队,每一个梯队成员三年不变,循环往复。各年级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组织保证,更是垦中持续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赖校长安排我和游丽昭老师,分别任90届高一年级两个重点班的班主任,游老师的班偏重理科,我的班偏重文科,我们两人互教对方班的语文和数学,胡承辉老师教两个班的英语。也就是说湖北省两个顶尖的省重点中学的三位高级教师,负责教两个重点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曾任武汉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资深语文教研员的李更仪老师,屈就垦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三年后要是不出成果那才是怪事!

三年后,我们这一届的高考升学率名列海南省第二名,直逼年年第一的海南中学,轰动全省,引起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时任教育厅长谢锋逢会必讲“低分进高分出”,是农垦中学的成功经验,比“高分进高分出”的海南中学更值得其他学校学习。

那三年,我们从大陆来的老师,与同组的海南老师们踏踏实实抓教学,不仅把华师一附中和实验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到了农垦中学,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学骨干作用,带领全体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一起创造了垦中的高光时刻!

有老师问我:“当年那个党办主任怎么对你那么不客气呀?”

其实,我和他没有任何私人之间的矛盾,而且我刚调来时,他还非常关心我,记得刚来垦中不到一周时间,他曾到家里找我谈话:“你各方面条件这么好,怎么不申请入党呢?”他希望我立即向组织上递交入党申请书,争取在国庆节加入组织。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年代久远,我也不记得了。我们都老了,多回忆那些高兴的事情吧!

李一凡老师是海南本地人,当年在初中教数学,当“差班”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调皮学生都服他管。筹备这次聚会活动时,他非常幽默地说:“我们只请谈得来的老同事,你提名,我来邀请!”

当年那么多老同事,一般都还谈得来,有不少老师退休后也到大陆去与孩子们一起生活,也不知道还有多少老人住在学校,几经磋商,最后决定请陈良兴、陈卫和(两位当年教务科负责管教务)、符应蓉(语文组)、林位民(政治组)、李如舜(小车司机)、杨大庆(历史组)和刘春华(英语组)夫妇、李欢迎(曾任副校长)、胡仕伟(现任党办主任)等。

 当年教务处“三陈”配合我抓教育教学教务,各负其责,积极主动,步调一致,同心协力,特别是陈良兴和陈汉章两位副主任,除了繁重而琐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外,他们都坚持上课,在课堂教学中,与时俱进,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垦中创一流中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垦中历届毕业生,有谁不识我们教务处的“阿猛哥”陈良兴!

历届高考招生时遇到麻烦的考生,如果没有陈汉章副主任为他们奔走呼号,怎能如愿上大学!

更不能小看陈卫和教务工作的平凡,如果没有他认真负责的学籍管理、中考高考考前考后报表,整个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就可能“掉链子”,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我忘不了“三陈”!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我就无法主持教务处的全面工作,垦中就不可能在全省名列前茅!

 更忘不了司机小李,那个年代,学校仅有一部日本进口的面包车,小李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教务处是用车最多的部门之一,尤其是暑假期间,刚开始是跑考试局招生点,后来是接送来学校讲学的专家、陪专家学者环岛游等,小李是最辛苦的人!

 我告诉李一凡老师,我很想见一见杨大庆和刘春华夫妇,他们两人曾经教过我的两个女儿,作为家长,孩子能有今天难忘恩师!杨大庆老师如约赴会,相谈甚欢;刘老师因要照护高寿的母亲未能到会,庆幸通过杨大庆,我和两个女儿微信联系上了刘老师。

 还有学校政治教研组长林位民老师,尤其不能忘记。1993年9月开学季,我的小女儿一个人拖着两大件行李走出大连机场,正是林老师的大女儿热情迎接,并带她到东北财大报到、办入学手续、一切都安排得非常妥当。难以忘怀他女儿远在他乡对我女儿的热情相助!他还是我们班的政治老师,他的小女儿和我的小女儿都是他的学生,他为我们班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了重大贡献!

 还有李欢迎、胡仕伟两位年轻老师,在我们退休离开海南后,许多要办而办不了的事,都是他们帮忙才得以顺利解决!

 难忘垦中那些人和事!特别感谢热心快肠的李一凡老师!

(我们夫妇与李一凡老师在海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