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11)萧蕴诗不忘初心风骨依然1997年9月14日,我们夫妇在上海浦东机场,送走赴美留学的小女儿之后,回到上海交大招待所。立即打电话,给时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萧蕴诗,他是我中学同班同学。自从1964年他高中毕业考取清华大学之后,三十多年了,我们第一次在交大招待所相聚。萧蕴诗是华师一附中64届(2)班的学霸,1964年考取清华大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10)我与刘红钢相聚在纽约时代广场刘红钢和我是华师一附中初中58届(2)班的老同学。记得当年他住在广埠屯的武汉测绘学院,我在学校住读。平时在班上除了上课、课外集体活动外,没有多少交集。最难忘的记忆是1960年空军来学校招飞行员,几次体检之后,全年级就剩下我们二班的刘红钢、陈冬九和我。我们三人被接到汉口黄浦路“兵站”,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9)我的高中班长黎林黎林同学是我们华师一附中64(2)班的班长,我与他高中同学两年。1962年我参军一天,被接兵部队抽查体检是否合格时,查出患有“浸润型肺结核”,立即退回学校。教导处要求我休学一年。从此,告别了老同学。(前排左起李培永、杨克卡、周振志;后排左起黎林班长、康六红初中老班长和高中团支部书记六芷汉一起合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7)一生最好的朋友杨利生杨利生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1959年9月1日,只有两个班学生的湖北大学附中停办了,学生并入仅一墙之隔的华师一附中。到学校报到后,我被分到初二(2)班。我是住读生,到初中男生宿舍一楼,遇到同寝室的杨利生,他睡上铺,我在下铺。他热心快肠,善交朋友,助人为乐。给我介绍了住在我们隔壁的李小怀,他们俩是东湖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7)一生最好的朋友郭进军(2018年我与郭进军,在母校参加班主任唐启金老师百岁寿辰庆典时合影)郭进军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读初二时,他和杨利生两人一起从三班调到二班。我是从湖北大学附中合并到华师一附中后,分到二班来的。我与郭进军相识相知源于杨利生。1959年9月1日报到后,杨利生与我住读,分到同一个寝室,他睡上铺,我睡下铺。他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6)一生最好的朋友李小怀1958年,我在首义路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刚刚创办的与华中师大一附中(以下简称华师一附中)一墙之隔的湖北大学附中。一年后,仅有两个班学生的湖大附中被合并到华师一附中,我被分到二班。后来,与班上的李小怀、杨利生和郭进军成了好朋友。郭进军家住学校附近的湖北省高级法院宿舍。我们三人住在初中男生宿舍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5)重读高二,遇到了我的佟丽娅休学一年后,回学校重读高二,被分到65(2)班。不期然遇到了我的“佟丽娅”。报到那天,学校团委书记蔡清萍老师找我谈话说,二班原来的团支部书记陈全群同学,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学生党员,年龄较大。为了保证她将来能考上大学,学校团委准备让我当团支部书记。那两年我当团支部书记,不仅锻炼了我的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2)为了赚学费,暑假去打工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读初二时,每学期学杂费3.5元,书本费4元,住宿费3.5元,每月伙食费8.1元。我的父亲月薪才50多元,要负担一家六口人(祖父、父母亲、还有我们兄弟三人)的日常生活支出,可谓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于是,我从初一开始,每年暑假都去打工。实在想不到,因了一篇《寒冬腊月,我与姐夫去挖藕》,与高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3)因病休学一年1961年,我考取了华师一附中高中,正值青春年少时。虽然不能与老一辈革命家青年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英雄气概相比,但我们强烈的爱国激情却溢于言表。当时中国共产党连续发表了著名的“九评”,批判前苏联共产党。学校广播站经常宣传,政治课老师课堂上解读中国共产党“防修、反修&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我读了七年中学(2)高中班主任唐启金老师1961年7月,初中毕业,参加武汉市中考,我们四个好朋友全部考取了华师一附中高中。而且我们都分在了高一(2)班。班主任是唐启金老师。(右起前排郭进军、李小怀,后排杨利生、李培永读高一时合影)唐老师正值不惑之年,年富力强,教我们俄语,他还精通英语和日语,专业功底札实,学养深厚,教法灵活,我们学得轻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